03.05 馬龍發球和其他國手有何不同之處?

有個地方叫作遙遠



首先,大家需要有這樣一個背景知識,即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碰到一個發球高手,屢屢吃發球,這是可以理解的。特別是在中國,各種神人層出不窮。但如果第二次再碰到,肯定會大幅度減少吃發球的比率,這就是因為“研究對手”起到了作用。

第一次吃了個飽,下來後教練和自己肯定花很多時間來研究對手的發球,而對手的發球只可能有兩三種變化(變化太多他自己也難掌握),對於這些專業隊的教練來說,研究透對方的發球無非是個時間問題,加上現在設備精良,攝像機分辨率高,慢動作多角度容易看。互聯網也發達,破解對手的發球相對於以往更加容易。達到“不直接吃發球、儘量給一個不太舒服的點給對方”還是比較容易的。


而馬龍的發球,看似平平無奇,其實關鍵的核心價值藏到了後面,即馬龍的發球是和他後續進攻完全綁定在一起的,就算你研究千百遍馬龍的發球,依然無法破掉了馬龍的發搶,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二跳拐到角的側下旋專業隊基本都會這個發球,半高拋(利於找點)發一個側下旋,一跳在對方球檯正中,二跳恰恰拐到反手大角,看似長球出臺,實際恰恰利用了球桌最長的那一段(斜線),發出一個不出臺的長球,給你一個錯誤的判斷。

即使你研究一百遍你也破解不了這個發球,因為無從可破。一個不出臺的側下旋,還是一個“長球”,在沒有“擰”這個技術的那個時代,你說怎麼接?一般的運動員只能劈一板長,等著反拉;頂級運動員例如馬琳這種,還能擺一個不出臺,或者當對手發的質量不高時挑打一板。但一般的運動員只能快劈一板落點,老老實實等著反拉。當然,現在擰這個技術已經成熟,這個發球也有了破解之處,這個後續再說。


發球只是為了主動一點點由於乒乓球變大、發球更加要求規範,近十年越是水平高的運動員,對發球的依賴越小,還是和對手較量後面的實力。所以真正的高手並不是期待發球能讓對方接個半高,甚至直接得分,而是隻要求自己上手穩佔小主動而已,所以這種發球更是難以破解,因為他甚至都不期待你吃一點旋轉,只要求你接一個他合適的落點就行,請問你如何破??

所以綜上所述,馬龍的發球無從可破,是因為他發球後續的東西太多,你壓根破解不了的。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同意我觀點的請點贊,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評論,說出您的想法。

您的點贊和關注,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喲~


乒乓社交開球網


從馬龍和打球風格和性格來看,你就知道他是一個特別細膩、心思縝密的一個人。球感、球商,手法,攻防轉化的能力和時機的選擇絕對是在頂尖選手裡都是最極致的那個。儘管變態的相持能力是馬龍的看家本領,但相持還有主動和被動之分。在接發球上馬龍的積極上手能力可以說現役第一,因此而進入相持階段大多跟著馬龍的節奏和想法設定,結果可想而知。

作為國乒最為推崇的前三板技術,想要在三拍之前保持優勢和領先,好的發球那是極其必要的。對於發球,作為乒乓球技術裡重要的一環,馬龍同樣有著自己的特點。

從拋球和動作的舒展度來看馬龍不喜歡遮遮掩掩,可能是其過人的實力賦予的自信,動作幅度很大,並不同於其他力量選手的更依賴於通過腕力的變化來出球,馬龍更多的是身體的一體化。其次就是發球動作的一致性,同一種發球動作製造出來不同旋轉,或者旋轉的不同程度,這對於迷惑對手和為下一拍進攻做準備做好鋪墊。馬龍更喜歡發球時出球的速度快一點,迅速與對方進入相持階段,通過線路的設定進入自己的得分軌道。張繼科、許昕更需要通過對球施加強烈的旋轉,製造進攻機會,一拍拉死對手。

馬龍還有一個讓人稱道的發球絕活就是對方還沒有反應過來,他的底線長球就已經從對手的球檯落下,這得益於他的觀察能力和自身的天賦。馬龍發球本身的放鬆和對身體力量的運用顯得更自如,發球作為輔助,為的是和下一拍球的銜接質量。顯然這種發球方式對於他是最好的。而對於業餘球員來說,讓對方直接吃發球絕對是最好的取勝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