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百度音樂總經理王磊:數字音樂時代的生存法則|嘉賓觀點

百度音樂總經理王磊:數字音樂時代的生存法則|嘉賓觀點

百度音樂總經理王磊:數字音樂時代的生存法則|嘉賓觀點

這是我有嘉賓發佈的第744篇文章

3246字 | 閱讀3分鐘

近日,嘉賓大學與安徽省蕪湖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新時代、新業態、新科技:我有嘉賓獨角獸峰會暨嘉賓大學返校日”活動在蕪湖舉行。活動現場,嘉賓大學學員、百度音樂總經理王磊發表了關於唱片公司與在線音樂的共存之道的主題演講。

王磊稱,在線音樂的商業模式不外乎商業廣告、會員收費、音樂硬件、版權內容運營、遊戲聯運、O2O粉絲經濟和VIP商城。在他看來,唱片公司和數字音樂平臺是非常緊密的互為依存的關係,是鏈條上的前後端,需要更深入開放的合作,並且探索更長久的良性盈利的路徑。

以下為王磊演講精華內容,由「我有嘉賓」整理:

首先謝謝嘉賓大學提供的這次機會,以及吳婷和她的團隊為這次活動所做的努力。

對於音樂話題,很多人都感興趣、想聊,但聊到最後就聊到一個死衚衕裡。很多人都會問我,做音樂你們怎麼賺錢呀?然後我說,做音樂現在挺窮的。他就說,挺窮的?那你們做這個幹嗎?我就問,您一年在音樂方面消費多少錢?通常的回答是,聽音樂還需要付錢嗎?

這就是音樂行業的現狀。

算上念大學的話,我已經在音樂行業呆了22年了。其實這兩年我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到底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基本上無非這幾種選擇:有錢的人、有趣的人、有用的人。

在這個問題上,音樂可能不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

想做有錢人的,就不要做跟音樂相關的工作了,也奉勸各位有小孩的話,別讓他將來從事音樂工作。

音樂會不會讓人變成一個有趣的人呢?不見得!我覺得我也挺無趣的。基本不喝酒,經常被人指責連酒都不喝,你是搞音樂的嗎?

如果你想做一個有用的人,音樂也不是必需品,沒有音樂你肯定也能活下去。

音樂的作用,大概只是能讓你活得更美好。

逝去的唱片時代

在座的,絕大多數人應該是八零後和七零後。在這些人的集體記憶中,應該至少迴盪著一些歌曲。大家一定經歷過音樂載體的變化,從卡帶到CD,再到短暫的MD時代,然後就是黑膠回潮、數字音樂。到了數字音樂時代以後,大家就形成一個概念,再也不會為音樂付費了,因為有這麼多免費的可以聽。

北京曾經有一個國內最大的音像店,叫西單音像大世界,在極其繁華的西單路口。鼎盛時期曾經有1800平米。1993年創辦的時候,它的目標是做最全的音像製品零售店。

下面這張照片是2015年1月14日,人民日報上的西單音像大世界的照片——在開了22年以後,它不得不關張了。

百度音樂總經理王磊:數字音樂時代的生存法則|嘉賓觀點

現在,大家可能已經不能在中國的任何一座城市找到一家專門的唱片店了。近十年來,我已經放棄了在中國做找尋唱片店這樣的努力。

全世界最大的唱片連鎖店叫HMV,2013年它曾經申請進入破產程序。好消息是2年以後,它被土豪接手了。現在,如果大家有機會去英國的話,在倫敦最繁華的邦德街,還有一家三層樓的HMV唱片店,我去年曾經去那裡買了很多唱片。

百度音樂總經理王磊:數字音樂時代的生存法則|嘉賓觀點

2013年,大家都在說“索尼大法好”。當時索尼在在線音樂的衝擊下,宣佈暫停MD。像吳婷和我一樣做過媒體的人知道,MD曾經非常短暫地存在過,算是一個比較專業的領域。

簡單點說,MD的存儲格式比CD更方便,但音質又超過卡帶,跟CD幾乎同樣。可是,因為它的播放設備的申請專利都是索尼的,所以傳播範圍比較窄。

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的數據,在線音樂誕生之後,從1999年到2014年,全球唱片業丟失了40%的收入。那麼,這40%的收入去哪了?一部分被數字音樂取代了,另一部分則被盜版侵蝕了。

百度音樂總經理王磊:數字音樂時代的生存法則|嘉賓觀點

截止2016年,全球數字音樂的市場規模是157億美元,和2015年相比,上漲了3.6%。整個數字音樂佔全球音樂市場收入的50%,其中流媒體是46億美元,但中國的貢獻幾乎是零。

在整個過程中,傳統唱片公司受到在線音樂的衝擊。我個人也是從傳統唱片公司出來的,當年也做過幾十張唱片。傳統唱片其實是一門非常獨特的“手藝”,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它又是一個非常費錢的行業,比如一張專輯的製作費用非常高昂。

大家最近可能聽過李宗盛寫的一首歌,是寫他父親的。我在歌曲正式上線前兩三個月就聽過這首歌。因為在好幾個地方錄音和做後期,整首歌的製作費用大概接近幾十萬元人民幣甚至更多。

那麼,如果一張專輯賣好了,它能夠帶來的價值是什麼?

當年有一個歌手叫潘越雲,唱過《幾度夕陽紅》、《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出過一張名叫《天天天藍》的專輯。這張專輯出完以後,她所在的唱片公司滾石唱片用賺到的錢,在臺北的敦化南路290巷買了一棟辦公樓。也就是說,傳統唱片是高投入但也是暴利的行業。

但在線音樂是免費的,這給傳統唱片行業帶來的影響可想而知。

1999年,在美國曾經發生了一件大事,國際五大唱片公司聯合起來,起訴互聯網音樂的P2P服務商Napster ,最後Napster破產了。然後,中國的各大唱片公司也開始起訴提供免費下載音樂的網站和播放器。

破壞者可以變成拯救者

後來,通過與蘋果在iTunes的合作,唱片巨頭找到了一種新的盈利方式。當時,一首歌在線上銷售99美分,唱片公司要分走75美分,拿到了非常大的利潤。

2007年,中國電信攜手華納、環球、百代、索尼、滾石等公司,宣佈推出一個“愛音樂”的數字服務,這標誌著中國進入了在線音樂正版化階段。

2011年,百度宣佈和國際三大唱片公司——索尼、環球、華納合作,意味著國內除了電信運營商以外的數字音樂平臺,進入了正版化的進程。2014到2015年,各個音樂平臺的版權大戰比較激烈,一直到現在也仍然在持續著。

2015年8月,國家版權局公佈了一個條例,禁止未經授權的音樂在互聯網傳播。再配合劍網行動,

中國數字音樂的正版化路程已經走過了非常重要的時刻。

這個過程中,全球數字音樂行業的收入規模從2010年的43億美金,漲到了2018年預估的80億美金。2016年全球音樂付費用戶是9700萬,最新數字已經超過2.5億了,這是非常可喜的一個變化。當然大家會問中國在其中貢獻了多少?我沒法告訴你,不太好意思說出口。

這兩年在中國音樂界,巨頭願意投入巨資,導致國際三大唱片集團的版權全都歸到一家做獨家代理。這三家擁有歷史版權的大型國際唱片公司,每一年獲得的授權費用超過了1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非常驚人。

唱片公司的版權費還在提高,同時它們的收購和投入也在水漲船高。它們養得起像李大師這種,一首歌可能要花幾十萬元人民幣的音樂人。現在,多數線上歌手做一張專輯的投入,都不會低於300萬元人民幣。

不斷增加的天價版權成本,加上變現壓力大、巨頭競爭,有的數字音樂平臺已經退出市場。比如,在2013、2014年產品做得非常不錯的多米音樂,現在就很遺憾地退出了。

目前國內還有7家數字音樂平臺,如果惡性競爭持續下去,可能最終只會剩下兩三家,會出現拐點,然後大家會一起創造新的生態音樂圈。

百度音樂總經理王磊:數字音樂時代的生存法則|嘉賓觀點

數字音樂時代的其他生存法則

“兩會”時,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先生說,百度會出一個智能家居類的產品,就是在3月26號發佈的“小度在家”智能音箱。這個音箱裡的音樂服務是由百度音樂提供的。之前淘寶推出了“天貓精靈”,裡邊是阿里音樂下面的蝦米音樂的服務。騰訊也推出了一個智能音響,裡面是QQ音樂的服務。

現在音樂和智能家居的勾連非常強。

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音樂平臺涉足內容端,內容現在在音樂行業非常有價值。

我經常被朋友們問到在線音樂的商業模式。簡單說,其實不外乎這幾種:商業廣告、會員收費、音樂硬件、版權內容運營、遊戲聯運、O2O粉絲經濟和VIP商城。當然,這些模式其實幾乎都離不開唱片公司和藝人的配合與支持。

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是O2O和LiveShow的模式。現在全國有很多的LiveHouse、大牌歌手的演唱會、音樂節,2009到2012年在國內呈井噴狀態。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在國內,一年同時有800個以上的音樂節。在中央出臺了很多政策以後,很多地方政府紛紛退場,音樂節的數量減少到現在一年全國平均300場。

大家會問,300場在中國會不會多了?我個人感覺,300場是一個相對理性的數字,在中國還太少了。像日本,一年大大小小的音樂節能超過1000個以上。所以,這個市場還有很大空間。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是粉絲經濟。粉絲經濟、互動社群,可以通過你最忠實活躍的用戶形成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唱片公司和數字音樂平臺是非常緊密的互為依存的關係,是鏈條上的前後端,需要更深入開放的合作,並且探索更長久的良性盈利的路徑。

我一直認為,音樂是時代最最真實的記錄者,不管是當年鮑狄埃的作品、聶耳的作品,還是現在李宗盛的作品、薛之謙的作品,大家去聽一下就能夠有所感受。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再次感謝嘉賓大學。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