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女球迷不懂足球?誰說看球不能看臉的

文 │ 曾於裡

看球時不忘看臉,不僅僅意味著女性的賦權,它也在拓寬著體育運動的疆界並豐富了體育運動可能性:當球星偶像化,體育市場將釋放出更多的吸金能力。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為什麼女性球迷會給人偽球迷的觀感?

女球迷不懂足球?誰說看球不能看臉的

女球迷(東方IC/圖)

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各種黑女球迷的段子也在互聯網上廣泛出沒。比如“她們對著好看的球員犯花痴,喜歡在看球時自拍然後發朋友圈,還經常問為啥皇馬沒來踢世界盃”……

有些自媒體大V雖然沒有刻意汙名化女球迷,但對她們依舊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即女球迷不懂球,女球迷看球是因為男朋友。於是它們煞費苦心地為女球迷普及各類足球常識,比如什麼叫越位,或者特地製作了短視頻教女生如何在男友觀球時做出合適的表情……

女司機和女球迷,應該是互聯網上對女性偏見最深的兩個群體了。足球是一項男性主導運動嗎?跟男性相比,女性真的更不懂足球嗎?如果不是,偏見又是如何產生的?

足球屬於男性?女生看球越來越多

今年世界盃有一個重要的數據被很多人忽略。來自攜程、去哪兒等訂票網站的數據則顯示,今年飛往現場看球的10萬球迷中,女球迷人數多於男球迷。在訂機票前往俄羅斯的中國球迷中,女性球迷人數佔比為57%,領先於男性球迷。雖然這個數據無法佐證女性球迷數量多於男性球迷,但至少說明了,喜愛足球的女性越來越多。

其他專業調查也證實了這個趨勢。世界上領先的體育市場研究諮詢公司Repucom曾做過一個“體育與女性”為主題的專題報告。在所調查的覆蓋美洲、歐洲、亞洲的24個國家裡,平均有超過一半的女性表示自己對體育感興趣或非常感興趣,男性的這個數據是69%,二者的相差並不懸殊。

另外通過對比多個國家男性和女性在某一運動的常規賽季中有時或經常觀看該運動的人數百分比,該報告發現:雖然網球和籃球是8個主要市場中女性經常最感興趣的運動種類,但是女性也表示現在會越來越多收看足球比賽,尤其是年輕女性。比如美國30歲以下女性中,最受歡迎的運動是足球,佔比達59%;英國30歲以下女性中,最受歡迎的運動是足球,佔比78%;日本30歲以下女性中,最受歡迎的運動是足球,佔比達58%。

而在中國,雖然女球迷的數量相對較少,但女球迷的數量也呈現出增長之勢。360數字營銷中心近日發佈《數說體育,再聊世界盃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關注足球的男女球迷比例分別為82.1%和17.9%,到了2018年,二者的比例分別為77.6%和22.4%。

郵人體育&肆客體育也在近日發佈了一份《2017歐洲足球俱樂部中國球迷畫像報告》,報告顯示喜愛歐洲足球俱樂部的中國女球迷佔比已達到 33.8%,中國的女性球迷已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新鮮力量。多特蒙德足球俱樂部是擁有最多中國女球迷的球隊,女球迷比例達到了驚人的 63%。

總之,隨著女球迷的崛起,觀看足球、談論足球、懂得足球不再是男性自以為的“專屬權”。

女球迷不懂足球?誰說看球不能看臉的

當地時間2018年6月15日,俄羅斯索契,2018俄羅斯世界盃小組賽,葡萄牙VS西班牙。C羅點球破門

女性不懂球的偏見從何而來

那為什麼一談論球迷,我們想到的就是男性?為什麼女性球迷會給人偽球迷的觀感?

身邊有位女性球迷朋友,在朋友圈裡如是吐槽:每次從男人口中不懷好意地嘲笑女球迷時,就一肚子怒火。這裡面絕對有男權思想在作祟,自古以來都好像看足球是男人的專利,大凡女的看球,要麼是偽球迷,要麼是為討老公或者男朋友的歡心陪看……

這其實說到了點子上了。在傳統的性別秩序中,男性是陽剛、強健、有力量、對抗力強的,與之相對的,女性是溫柔、脆弱、優雅、排斥對抗的。因此強調力量和對抗的體育似乎是專屬於男人的領地。比如“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雖一手創造了奧運會,但卻一直堅持奧運賽場是女性的“禁區”。古希臘,女性被禁止參加比賽,甚至被剝奪當觀眾的機會。即便是現代奧運會開創初期,女性也難以叩開奧運賽場的大門,直到1900年。而更難想象的是,直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女性才被允許參加所有項目,當時的拳擊項目第一次對女運動員解禁。

我們對女球迷的偏見,來自於我們對男女氣質的偏見,而像足球這一類運動被劃分為男性氣質運動,因此一個女性喜歡足球,人們不是對男女氣質的粗暴劃分產生懷疑,而是懷疑這個女性對足球的喜愛是“假的”“湊熱鬧的”。殊不知,所謂的男性氣質、女性氣質都是後天的建構,並不是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是男性,他就天然地陽剛,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是女性,她就是天然地柔弱。在真正開放文明的文化裡,性別甚至是可以“流動”了,除了生理性別以外,一個人可以自主地選擇他/她所喜歡的性格特徵。

雖然我們這個社會對性別議題越來越開明,但許多與性別議題相關的問題還是要滯後得多,體育行業尤其明顯。“女性不懂得體育”“女性不適合體育”的論調層出不窮。比如足球比賽的女主持人,在很多觀眾眼裡是“胸大無腦”“不懂球”,但長得好看;而在很多比賽場上,我們能夠看到的女裁判數量要遠遠低於男性裁判。再如女性職業體育的發展也遠遠落後於男性。當然職業體育最根本取決於市場,某些職業運動,女性比賽精彩程度不如男性,但這並不是說女性不適合於該項運動,恰恰是外界對女性參與運動設置的障礙太多,參與職業體育的女性數量遠遠低於男性,人才的匱乏必然導致比賽精彩程度大打折扣。

而如果我們從更深層次的角度思考,我們對於體育這項運動精彩的認知,是否從一開始就被打上了男權視角?必須承認,因為生理性別的差異,女性在一些強調力量和對抗性的運動上並不如男性。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想過,誰規定體育的“精彩”一定是力量和對抗呢?我們對體育的審美是否可以更多元化一點?

女球迷不懂足球?誰說看球不能看臉的

本屆世界盃參賽隊德國隊(網絡圖)

誰說看球不能看臉

女性球迷備受詬病的另外一點是,她們有時候看球,看的其實是臉,她們對於比賽規則、對於球員的技法瞭解並不多,但她們對於球員的八卦信息倒是熟稔於心。現在的問題是,看足球能不能只看臉呢?

之前有媒體採訪過幾個資深女球迷,有人這樣說:“我們女球迷看待事物都是從多方面考慮的,看球不一定就是技術,更多的是享受氣氛,開心就好了,幹嗎非得拿男人的條條框框來影響女球迷的娛樂呢?”也有人說:“其實我真心覺得即使偽球迷也值得被尊重的。足球這個東西本來就是應該大家一起開心,你說是吧?”也有人頗為理直氣壯:“看臉怎麼了?煤老闆就是帥啊,C羅就是髮型好啊,始於顏值,忠於技術,不行嗎?”

從這些女球迷身上,我們反倒可以看到足球這項運動更多元的魅力:它並不侷限於足球場上的比拼本身,它還包括看球時的那種氛圍,一種共同參與感,以及球員本身的臉蛋……而這些其實都是足球這項運動的一部分。從來就沒有人規定,看球不能看臉。C羅的魅力既來自於他的球技、他的力量、他的氣魄,與他健碩的身材與雕塑般的臉蛋也是分不開的。有人如是指出:當男性球員身體成為女性觀眾獲得視覺愉悅(visual pleasure)的對象時,這種消費行為就將一向以被觀看者身份出現的女性放在了消費主體的位置上,而將一向作為消費者的男性放在了被消費客體的位置,從而首次實現了對女性觀眾的賦權。

看球時不忘看臉,不僅僅意味著女性的賦權,它也在拓寬著體育運動的疆界並豐富了體育運動可能性:當球星偶像化,體育市場將釋放出更多的吸金能力。The Relish創始人坦言:“(體育產品研發和營銷方面)絕大多數的討論集中於男性粉絲,女性粉絲是體育市場中最大的,也是最被忽視的群體”。

因此,實在不必高高在上地嘲諷女球迷了,要麼是你對足球的理解太偏狹,要麼是對女性的認知太偏狹了。世界盃是屬於全人類的盛宴,它該激起我們對生活更多元、更寬容的認知和理解,而不是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