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文 │ 曾于里

看球时不忘看脸,不仅仅意味着女性的赋权,它也在拓宽着体育运动的疆界并丰富了体育运动可能性:当球星偶像化,体育市场将释放出更多的吸金能力。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女性球迷会给人伪球迷的观感?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女球迷(东方IC/图)

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各种黑女球迷的段子也在互联网上广泛出没。比如“她们对着好看的球员犯花痴,喜欢在看球时自拍然后发朋友圈,还经常问为啥皇马没来踢世界杯”……

有些自媒体大V虽然没有刻意污名化女球迷,但对她们依旧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即女球迷不懂球,女球迷看球是因为男朋友。于是它们煞费苦心地为女球迷普及各类足球常识,比如什么叫越位,或者特地制作了短视频教女生如何在男友观球时做出合适的表情……

女司机和女球迷,应该是互联网上对女性偏见最深的两个群体了。足球是一项男性主导运动吗?跟男性相比,女性真的更不懂足球吗?如果不是,偏见又是如何产生的?

足球属于男性?女生看球越来越多

今年世界杯有一个重要的数据被很多人忽略。来自携程、去哪儿等订票网站的数据则显示,今年飞往现场看球的10万球迷中,女球迷人数多于男球迷。在订机票前往俄罗斯的中国球迷中,女性球迷人数占比为57%,领先于男性球迷。虽然这个数据无法佐证女性球迷数量多于男性球迷,但至少说明了,喜爱足球的女性越来越多。

其他专业调查也证实了这个趋势。世界上领先的体育市场研究咨询公司Repucom曾做过一个“体育与女性”为主题的专题报告。在所调查的覆盖美洲、欧洲、亚洲的24个国家里,平均有超过一半的女性表示自己对体育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男性的这个数据是69%,二者的相差并不悬殊。

另外通过对比多个国家男性和女性在某一运动的常规赛季中有时或经常观看该运动的人数百分比,该报告发现:虽然网球和篮球是8个主要市场中女性经常最感兴趣的运动种类,但是女性也表示现在会越来越多收看足球比赛,尤其是年轻女性。比如美国30岁以下女性中,最受欢迎的运动是足球,占比达59%;英国30岁以下女性中,最受欢迎的运动是足球,占比78%;日本30岁以下女性中,最受欢迎的运动是足球,占比达58%。

而在中国,虽然女球迷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女球迷的数量也呈现出增长之势。360数字营销中心近日发布《数说体育,再聊世界杯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关注足球的男女球迷比例分别为82.1%和17.9%,到了2018年,二者的比例分别为77.6%和22.4%。

邮人体育&肆客体育也在近日发布了一份《2017欧洲足球俱乐部中国球迷画像报告》,报告显示喜爱欧洲足球俱乐部的中国女球迷占比已达到 33.8%,中国的女性球迷已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新鲜力量。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是拥有最多中国女球迷的球队,女球迷比例达到了惊人的 63%。

总之,随着女球迷的崛起,观看足球、谈论足球、懂得足球不再是男性自以为的“专属权”。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当地时间2018年6月15日,俄罗斯索契,2018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葡萄牙VS西班牙。C罗点球破门

女性不懂球的偏见从何而来

那为什么一谈论球迷,我们想到的就是男性?为什么女性球迷会给人伪球迷的观感?

身边有位女性球迷朋友,在朋友圈里如是吐槽:每次从男人口中不怀好意地嘲笑女球迷时,就一肚子怒火。这里面绝对有男权思想在作祟,自古以来都好像看足球是男人的专利,大凡女的看球,要么是伪球迷,要么是为讨老公或者男朋友的欢心陪看……

这其实说到了点子上了。在传统的性别秩序中,男性是阳刚、强健、有力量、对抗力强的,与之相对的,女性是温柔、脆弱、优雅、排斥对抗的。因此强调力量和对抗的体育似乎是专属于男人的领地。比如“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虽一手创造了奥运会,但却一直坚持奥运赛场是女性的“禁区”。古希腊,女性被禁止参加比赛,甚至被剥夺当观众的机会。即便是现代奥运会开创初期,女性也难以叩开奥运赛场的大门,直到1900年。而更难想象的是,直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性才被允许参加所有项目,当时的拳击项目第一次对女运动员解禁。

我们对女球迷的偏见,来自于我们对男女气质的偏见,而像足球这一类运动被划分为男性气质运动,因此一个女性喜欢足球,人们不是对男女气质的粗暴划分产生怀疑,而是怀疑这个女性对足球的喜爱是“假的”“凑热闹的”。殊不知,所谓的男性气质、女性气质都是后天的建构,并不是一个人的生理性别是男性,他就天然地阳刚,一个人的生理性别是女性,她就是天然地柔弱。在真正开放文明的文化里,性别甚至是可以“流动”了,除了生理性别以外,一个人可以自主地选择他/她所喜欢的性格特征。

虽然我们这个社会对性别议题越来越开明,但许多与性别议题相关的问题还是要滞后得多,体育行业尤其明显。“女性不懂得体育”“女性不适合体育”的论调层出不穷。比如足球比赛的女主持人,在很多观众眼里是“胸大无脑”“不懂球”,但长得好看;而在很多比赛场上,我们能够看到的女裁判数量要远远低于男性裁判。再如女性职业体育的发展也远远落后于男性。当然职业体育最根本取决于市场,某些职业运动,女性比赛精彩程度不如男性,但这并不是说女性不适合于该项运动,恰恰是外界对女性参与运动设置的障碍太多,参与职业体育的女性数量远远低于男性,人才的匮乏必然导致比赛精彩程度大打折扣。

而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思考,我们对于体育这项运动精彩的认知,是否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男权视角?必须承认,因为生理性别的差异,女性在一些强调力量和对抗性的运动上并不如男性。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想过,谁规定体育的“精彩”一定是力量和对抗呢?我们对体育的审美是否可以更多元化一点?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本届世界杯参赛队德国队(网络图)

谁说看球不能看脸

女性球迷备受诟病的另外一点是,她们有时候看球,看的其实是脸,她们对于比赛规则、对于球员的技法了解并不多,但她们对于球员的八卦信息倒是熟稔于心。现在的问题是,看足球能不能只看脸呢?

之前有媒体采访过几个资深女球迷,有人这样说:“我们女球迷看待事物都是从多方面考虑的,看球不一定就是技术,更多的是享受气氛,开心就好了,干吗非得拿男人的条条框框来影响女球迷的娱乐呢?”也有人说:“其实我真心觉得即使伪球迷也值得被尊重的。足球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应该大家一起开心,你说是吧?”也有人颇为理直气壮:“看脸怎么了?煤老板就是帅啊,C罗就是发型好啊,始于颜值,忠于技术,不行吗?”

从这些女球迷身上,我们反倒可以看到足球这项运动更多元的魅力:它并不局限于足球场上的比拼本身,它还包括看球时的那种氛围,一种共同参与感,以及球员本身的脸蛋……而这些其实都是足球这项运动的一部分。从来就没有人规定,看球不能看脸。C罗的魅力既来自于他的球技、他的力量、他的气魄,与他健硕的身材与雕塑般的脸蛋也是分不开的。有人如是指出:当男性球员身体成为女性观众获得视觉愉悦(visual pleasure)的对象时,这种消费行为就将一向以被观看者身份出现的女性放在了消费主体的位置上,而将一向作为消费者的男性放在了被消费客体的位置,从而首次实现了对女性观众的赋权。

看球时不忘看脸,不仅仅意味着女性的赋权,它也在拓宽着体育运动的疆界并丰富了体育运动可能性:当球星偶像化,体育市场将释放出更多的吸金能力。The Relish创始人坦言:“(体育产品研发和营销方面)绝大多数的讨论集中于男性粉丝,女性粉丝是体育市场中最大的,也是最被忽视的群体”。

因此,实在不必高高在上地嘲讽女球迷了,要么是你对足球的理解太偏狭,要么是对女性的认知太偏狭了。世界杯是属于全人类的盛宴,它该激起我们对生活更多元、更宽容的认知和理解,而不是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