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在農村車子遍地都是,豪車也不新鮮,反觀多數大學生家庭卻普遍貧窮,這是怎麼回事?

美薩皮而


題主所說的這個情況,其實並非個例,甚至於在農村地區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現象。這裡面的原因在我看來,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家庭資產用途不同,第二可以說是一種時間上的錯位。

第一點很好理解,我們可以簡單地算一下供養一個大學生所需要的花費,即使是一個很節儉的大學生,四年期間所需花費也在七八萬元左右。如果這個家庭不供養孩子上大學,而是選擇讓孩子打工,我們僅以每個月2000塊的結餘計算,四年所能賺到的錢也有10萬元左右,一入一出算下來,差距就在十七八萬。

第二點我稱之為時間錯位,簡單理解就是大學生賺錢的時間和沒上大學那些孩子賺錢的時間是錯開的,即使是大學生畢業之後找到工作,可能在開始的時候工資依然比不過那些沒上過大學的孩子,但是從長遠來看,大學生的發展潛力是要高出一些的。所以可能等上十年二十年再看,你就會發現大學生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好。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更想談一點關於人全面發展的事情。考上大學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這種素質可能真的不會在當下立即反應出來,就比如題主所說的情況,明明大學生的水平更高,但是生活條件卻可能比不過同年齡的其他孩子。但是我們不能夠僅將目光放在當下的生活條件這麼狹隘的事情上,需要看到的是,大學教育帶給孩子的更多的是眼界以及思維方式的提升,而這一點,是會隨著家庭教育延續下去的,換句話說,大學生所接受的教育,讓他自己的子女在家庭教育這塊就可以領先其他孩子,一代一代的延續,可以讓自己的家族不斷進步,在擴大點說,這就是整個社會的進步,這是比簡簡單單留下錢財更加值得的事情。人常說的“富不過三代”,其實道理跟這個是有些相通之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