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夫婦兩人創業,將“癩頭山”變成“花果山”

如今貴州岑鞏縣平莊鎮包東村在地圖中查看地嶽組,和幾十年前的當地判若兩地,昔日的荒山已經發展成紅李基地,不僅如此為實現效益最大化,林下套種太子參、丹參等中藥材,山間建起生態養豬場,山下建起魚塘。昔日的荒蕪如今變成一片綠洲,一片繁榮景象。

夫妇两人创业,将“癞头山”变成“花果山”

包東村的變化和楊文、遊本玲夫妻兩人密不可分,2001年,兩人決定創業,結合自己家鄉特有的木材資源豐富的特點,兩人開始做起了木材生意,第一桶金就賺到了幾萬元。這使得兩人很興奮,2014年,兩人決定到發展農業,最終選址在生態條件極好的的平莊鎮包東村。他們成立岑鞏縣文和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流轉土地3000畝地,以發展水果套種和中藥材為主,合作社包含72戶農戶,其中又38戶是貧困戶。

夫妇两人创业,将“癞头山”变成“花果山”

合作社成立之初並不賺錢。為讓產業多元化,楊文夫婦充分結合市場需求,今年引進了青脆李、、中桃、壽桃等新品種種植,林下再栽種太子參、丹參等中藥材1200畝。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時至今蜂糖李日已經有500畝的脆紅李掛果,預計產值達到萬元,而1200畝的中藥材也可以達到500萬元產值。“未來兩年,脆紅李、中桃等精品水果盛產後,每年至少創產值1000萬元以上。”林業負責人介紹。

夫妇两人创业,将“癞头山”变成“花果山”

在楊文夫婦的帶動下,很多貧困戶都已經致富了,包東村馬家坡組貧困戶楊政兵高興地說:“如果沒有他們倆,我也發不了‘藥財’。”據瞭解,今年他種植了太子參20畝,預計可以達到10萬元收益。

現在的包頭村已經從曾經的“癩頭山”變成了“花果山”,在楊文夫婦的帶領下,20餘戶農戶發展太子參丹參、黃金銀等中藥材種植5000畝,預計可創產值4000萬元。特色種植的蓬勃發展極大程度的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