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中國的領土上至今還駐紮著一支外國軍隊,並經常出動裝甲車搞演習

在晚清民國時期,經常有外國軍隊駐紮在中國的領土之上,1842年,根據中英《南京條約》的規定,清政府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英國殖民者派兵佔領香港島是外國軍隊駐紮在中國的開始,19世紀的80年代,歐美列強掀起了強租中國領土的狂潮,1898,清政府租膠州灣給德國,租新界、威海衛給英國;1899年,清政府租旅順和大連給俄國,又租廣州灣給法國,這些租借地之上都有外國軍隊。

1901年,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的《辛丑條約》有一個條款甚至規定,外國軍隊可以駐紮在北京和山海關之間。

中國的領土上至今還駐紮著一支外國軍隊,並經常出動裝甲車搞演習

德國租借膠州灣期間,膠州灣的情景。

正因為外國軍隊可以駐紮在中國,所以,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軍隊不是從海上登陸到中國的,而是直接從中國的領土上進攻中國軍隊的。

1905年,日本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日俄兩國劃分了他們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從此以後,日本人獲得了旅順、大連的租借權和長春寬城子站以南的中東鐵路的經營權,為了維護自己在中國東北竊取的權益,日本人在遼東半島的南部有一支駐軍,這就是關東軍,為了保護鐵路權益,還成立了一個“守備隊”,此後,日本人不斷向東北的南部一帶運兵,而自甲午中日戰爭結束以後,清政府和民國政府實際上已經失去了中國大部分領海的制海權,這些領海常年都有外國軍隊出入,所以,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軍隊很快就能挑起事端,用不著長途跋涉,渡海來中國,陸軍可以直接在中國的領土上發動進攻,海軍則可以直接登陸中國沿海的各個港口。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中國成為了世界五大國之一,外國軍隊紛紛撤出中國,英、法等國首先歸還了中國的租借地,並從租借地上撤軍。新中國成立以後,再也沒有一支外國軍隊敢駐紮在中國了,蘇聯軍隊也從旅順和大連的海軍基地撤走了,1978年,中國和美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美國軍隊也撤出了中國的臺灣島,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英國軍隊從香港撤離,1999年,澳門迴歸祖國,葡萄牙的軍隊也不能再前往澳門了,可以說,該撤走的外國軍隊,基本上全部都撤走了。

中國的領土上至今還駐紮著一支外國軍隊,並經常出動裝甲車搞演習

新加坡曾經向美國購買了這種戰鬥機

但是呢,有一支外國軍隊至今仍然駐紮在中國的臺灣,這支軍隊就是新加坡的星光部隊,新加坡的軍隊為什麼會駐紮在臺灣呢?

新加坡是馬六甲海峽沿岸的一個小國,面積只有700多平方公里,如此狹小的面積,根本不適合訓練軍隊,裝甲車還沒開多長時間也許就出國了,新加坡又不放心讓軍隊去周邊的鄰國訓練,因為怕洩露軍事機密。

這怎麼辦呢?

中國的領土上至今還駐紮著一支外國軍隊,並經常出動裝甲車搞演習

新加坡的海軍

於是,李光耀就想讓他的老朋友蔣經國幫幫忙,1974年,李光耀找到蔣經國,希望把新加坡的軍隊放在臺灣的軍事基地進行訓練,蔣經國表示同情,就答應了李光耀的請求,隨後,新加坡的軍隊陸續開到臺灣,定期赴屏東縣的恆春、雲林縣的斗六、新竹縣的湖口這三個軍事基地進行訓練,這支軍隊常常被稱為“星光部隊”,由步兵、裝甲兵、炮兵組成,規模最大時,人數達到萬人,“星光部隊”經常出動裝甲車在臺灣進行軍事訓練,這種訓練其實是演習的規模。

不過,新加坡的“星光部隊”是受到中國人的約束的,如果中國人不同意他們來臺灣進行訓練,這支軍隊是不可以常年在臺灣駐紮的,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中國人出於同情的目的,讓他們來臺灣進行訓練,這與晚清民國時期的外國駐軍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