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審計故事」一場別開生面的扶貧懇談會

五月的夕陽色調明快,溫暖的陽光從四周蔥鬱的山樑上灑下來,給連家溝村鍍上了一層金。

傍晚時分,村委會門前的空地上三三兩兩站著許多老鄉。他們圍在市審計局局長劉全文的身旁,輕鬆地嘮長嘮短,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你說的好呀,都是我們的心裡話!”

“還是你瞭解我們農村人,說的話我們愛聽。”

“審計局要是支持我們養柴雞,我家第一個報名,到年底保證把雞苗養得壯壯的。”

“一隻150塊包銷,十五隻就是兩千多,工作隊是真為我們莊戶人著想啊!”

……

原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扶貧座談會正在村委會召開。

「審計故事」一場別開生面的扶貧懇談會

扶貧單位搭臺,貧困戶當主角,平等交流,實時互動,不講理論,不唱高調,實實在在和貧困群眾一起找窮根兒、擺問題、謀出路——這次座談,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散會後,看著老鄉們興高采烈的樣子,劉全文局長打心眼兒裡高興:視群眾為家人,視群眾的事為家事,視扶貧攻堅為家業,坦誠以待,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群眾一起謀劃脫貧致富的門路,是能夠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擁護的。

“給大夥兒準備了點食用油,走的時候以戶為單位到駐村的同志那裡領一下。”他邊招呼大家去領油,邊和大家告別,“耽誤大家吃晚飯了,大家快回吧,以後遇著啥難事,可以隨時來找我!”

日頭西沉,和參會的群眾一一握手作別後,劉全文的心頭格外亮堂。

市審計局牽頭幫扶的連家溝、李家溝兩村位於涿鹿縣東南部的莽莽大山中。此地毗鄰北京市門頭溝區和保定市淶水縣,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但由於交通不便,人稀地瘠,多年來一直是國家級貧困地區。“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過河卷褲腿,出門打短工”——這正是昔日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

從2016年起,在省委組織部和市審計局的接力幫扶下,兩村均已舊貌換新顏,村容村貌徹底改觀。入村是烏黑油亮的柏油路、水泥路,主路和小街巷全部硬化,一塊塊平整的標石被精心連綴成一條條緞帶,延伸至各家各戶門前。一處處白牆黛瓦的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隨處可見的3D彩繪把村子裝點一新。小河如畫,兩岸利落規整,河邊涼亭恰到好處點綴其間。開闊路邊,向陽坡地,民居屋頂,統一安裝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面板鱗次櫛比,熠熠閃光。新建成的村民文化廣場設施齊全,茶餘飯後,是老人和孩子們健身休閒的好去處。產業扶貧初見成效,僅光伏發電一項就可使村集體年增收10餘萬元,戶增收1500到2000元。

時間步入2018年,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雖然審計任務繁重,但大山裡還沒脫貧的群眾卻始終是局領導心頭的牽掛。從元旦到五一,局裡幾次組織機關幹部下村入戶,為困難群眾送去慰問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物資。

可凡事過猶不及,時間一長,個別貧困戶逐漸滋生出“等、靠、要”的思想,“主觀不努力,坐等送溫暖”、“幹部幹,群眾看”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駐村幫扶工作向縱深開展,內生動力不足成為脫貧攻堅的瓶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攻堅必須變外部輸血為自身造血。要增強造血能力,就必須讓困難群眾動起來,瞭解他們的意願,鼓起他們的幹勁兒,幫助他們找到脫貧的門路,扶上馬,送一程。”看望駐村工作組時,劉全文向駐村同志、鎮村幹部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很快,這場以“接地氣、體民情、聽民意、謀出路”為目標的扶貧座談會在連家溝村如約舉行。聽說幫扶單位的領導又來慰問,村委會那間小小的會議室擠滿了老鄉。

“今天把大家請來,不是上課,也不是單純發東西,是想和大家好好嘮嘮家常,看看大家生活上有什麼難處,脫貧奔小康有什麼好點子。”劉全文開門見山。看老鄉們都不吱聲,他接著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莊稼地裡這些活兒我都幹過,大家吃過的苦我一樣沒少吃啊!”從耕地播種到除草殺蟲,從澆水施肥到碾米打糧,他對農活兒的熟悉程度讓鄉親們吃驚。

“坐下說吧,看這一頭水一頭汗的。”看他不停地擦汗,一位老大娘心疼地說。

“沒事,大娘,不坐了,站著說話敞快啊!”這句話讓會議室裡爆發出一陣歡笑,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了心裡話。

“我家兩小子唸書,老大剛考上大學,我想問問,孩子唸書政府有啥補貼沒有?”

“去年藏香豬的行情好,我抓了不少豬崽子,本想著養大好好賺一筆,誰知道今年價錢落了,本都核不住,愁得我沒法沒法的,領導們能不能給想想辦法。”

“歲數大了,看病是個大事,可咱鎮裡的衛生院,老百姓常吃的藥不是沒有就是太貴,有個頭疼腦熱的還得上大藥房買藥,大藥房的藥又不給報銷。”

“咱們這兒就是管得太死,想掙錢沒門路,你看人家淶水,離咱這兒幾十裡,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孃子,就在景區裡面擺個攤兒賣冷飲,兩三月就賣好幾萬。”

……

每個人的發言劉全文都耐心傾聽,能當場答覆的就當場答覆,答覆不了的就認真記下來。情況摸得差不多後,他又將話題引到中央、省、市推進精準扶貧的政策上了。

“誰知道什麼是‘兩不愁,三保障’?”圍坐在一起的貧困群眾誰都沒想到,劉局長會給自己出考題。

“‘兩不愁’是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是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在短暫沉默後,劉全文為大家作了詳細解答。接著,從人均年收入達多少元才算脫貧,到貧困家庭的子女在各求學階段能享受何種優惠政策,他都一一出題。現場的貧困群眾,個個伸長著脖子,睜大著眼睛,側著耳朵,生怕漏聽了一句話。從出題搶答,到隨機抽查,劉全文就像一個和藹可親且技藝高超的主持人,採用各種方法,檢驗著貧困群眾對扶貧政策的熟悉程度,在巧妙的一問一答中,讓這些知識在他們腦中生根發芽。

“最後,我想和大家商量個事。咱這個地方位置特殊,不能搞旅遊開發,不能搞大規模養殖。我想咱是不是可以考慮以家庭為單位,搞一些小規模養殖,比如養柴雞。每戶養個十來只,撒點米,喂點菜葉,也不費事,只要雞養得合格,到年底150元一隻,我負責給大家找銷路,平時還能賣雞蛋,怎麼樣,有願意報名的沒有?”

“這是穩賺不賠的活兒啊,我家報名!”

“算我一個!”

“我家也要養!”

……

看著群眾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模樣,劉全文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對工作組的同志說:“看來這種方式可行,效果不錯,以後要讓局班子成員輪流來搞座談。地點可以在村委會,也可以在群眾家裡,甚至在大街上。不作秀,不走過場,真正瞭解群眾所需,走進群眾的心裡,實打實為老百姓做點事情。”

“沒想到扶貧工作還可以這樣做,這場座談讓我受益良多。”局長的親自示範,靈活多變的群眾工作方法,讓一旁的駐村隊員連聲稱讚。貧困群眾對此也喜聞樂見,不停感嘆:“幹部和老百姓交不交心我們心裡都有數。現在政策這麼好,人家撲下身子幫咱想辦法謀出路,咱自己也不能不爭氣,非抱個破碗等飯吃,也得撲騰著往前奔呢。”

駐村幹部感言,像這樣與貧困戶面對面交流,心貼心對話,實打實施策,既情真意切,又路徑清晰,營造的是真扶貧、扶真貧的良好氛圍。物質扶貧扶一時,精神扶貧扶一世。激發貧困戶的脫貧動力,讓他們具有就業和創收能力,才能杜絕“數字脫貧”和“虛假脫貧”,從根本上實現真脫貧、不返貧。(胡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