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46套施工設計技術規範,建築結構、岩土地基、公路鐵路港口橋涵

46套施工設計技術規範,建築結構、岩土地基、公路鐵路港口橋涵

內容含:岩土工程勘察規範、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範、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範、城市軌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規範、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港口工程地基規範、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範、建築樁基技術規範、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範 、

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範、公路路基設計規範、建築邊坡工程技術規範、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鐵路隧道設計規範、

公路隧道設計規範、建築地基檢測技術規範、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範、

建築變形測量規範、註冊岩土法律法規彙編(最新版17本)

.........


以下內容為部分內容,完整可按照文章尾部提示獲取

基 礎

1、 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於200mm,且兩個方向的坡度不宜大於1:3;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mm~500mm;

2、墊層的厚度不宜小於70mm,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於C10;

3、擴展基礎受力鋼筋最小配筋率不應小於0.15%,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於10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也不宜小於100mm。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縱向分佈鋼筋的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不宜大於300mm;每延米分佈鋼筋的面積應不小於受力鋼筋面積的15% 。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應小於40mm;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mm;

46套施工設計技術規範,建築結構、岩土地基、公路鐵路港口橋涵

4、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20;

5、當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的邊長和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大於或等於2.5m時,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並宜交錯佈置(圖8.2.1-1);

6、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僅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佈置,另一方向的橫向受力鋼筋可佈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寬度1/4處。在拐角處底板橫向受力鋼筋應沿兩個方向佈置

46套施工設計技術規範,建築結構、岩土地基、公路鐵路港口橋涵

樁基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所有樁基均應進行承載力和樁身強度計算。對預製樁,尚應進行運輸、吊裝和錘擊等過程中的強度和抗裂驗算;

2、樁基礎沉降驗算應符合本規範;

3、樁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的有關規定;

4、 樁基宜選用中、低壓縮性土層作樁端持力層;

5、 同一結構單元內的樁基,不宜選用壓縮性差異較大的土層作樁端持力層,不宜採用部分摩擦樁和部分端承樁;

6、 由於欠固結軟土、溼陷性土和場地填土的固結,場地大面積堆載、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引起樁周土的沉降大於樁的沉降時,應考慮樁側負摩擦力對樁基承載力和沉降的影響;

46套施工設計技術規範,建築結構、岩土地基、公路鐵路港口橋涵

7、 對位於坡地、岸邊的樁基,應進行樁基的整體穩定驗算。樁基應與邊坡工程統一規劃,同步設計;

8、 岩溶地區的樁基,當岩溶上覆土層的穩定性有保證,且樁端持力層承載力及厚度滿足要求,可利用上履土層作為樁端持力層。當必須採用嵌巖樁時,應對岩溶進行施工勘察;

9、應考慮樁基施工中擠土效應對樁基及周邊環境的影響;在深厚飽和軟土中不宜採用大片密集有擠土效應的樁基;

10、應考慮深基坑開挖中,坑底土回彈隆起對樁身受力及樁承載力的影響;

11、樁基設計時,應結合地區經驗考慮樁、土、承臺的共同工作;

12、 在承臺及地下室周圍的回填中,應滿足填土密實度要求。

46套施工設計技術規範,建築結構、岩土地基、公路鐵路港口橋涵

收集不易,需要完整的朋友請 頭條私信 回覆:“2046 ” ,收到後會第一時間回覆您!


築事有方:定期為大家分享建築工程類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