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你不知道的籃球規則發展史,原來籃球這麼有趣(一)

你不知道的籃球規則發展史,原來籃球這麼有趣(一)

籃球規則的進步過程能夠劃分成為五個時期,第一時期(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第二時期(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第三時期(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第四時期(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及第五時期(20世紀90年代起至現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籃球規則改動的次數不多,而對比賽有影響的場地、設施、時間及空間等因素的改動則比較多,自上世紀 70年代起,對籃球規則改動的次數明顯增多,對行為權利與處罰方式做了較大的修改。

你不知道的籃球規則發展史,原來籃球這麼有趣(一)

1)規則在時間方面的修改提高了比賽速度。

由於籃球規則的限制,比賽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結束,所以隊員都在努力發展速度,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較多次數的進攻,以速度爭取時間。規則中有關時間的各種規定,都是為了保持比賽的連續性,增加比賽回合,提高比賽速度。

第一,3s規則的增加,取消和恢復。1932年增加3s規則,20世紀30年代末被取消,至40年代又恢復,2000年3s違例計算推後,即:某隊在場上控制球,並且比賽計時鐘正在走動時,該隊員不得在對方限制區內停留超3s,3s規則是為了限制隊員特別是高大隊員在籃下活動,促進進攻戰術發展。

第二,5s規則的增加和強化。5s規則是1932年增加的,規定在後場持球隊員被嚴密防守5s,判為爭球。1956年改為持球隊員在他的前場被嚴密防守5s判為爭球。1985年改為當一個持球隊員嚴密防守,在5s內沒有傳、投、滾或運球時,應宣判違例,改爭球為擲界外球。5s規則的出現和強化,是為了鼓勵積極防守,從而帶動進攻的快速發展。

你不知道的籃球規則發展史,原來籃球這麼有趣(一)

第三,10s規則的增加、取消、恢復後演變為8s。1932年增加10s規則和球回後場的規定;1961年隨著中線的取消,10s規則也被取消;1968年規則規定在下半時的最後3min和所有決勝中,進攻隊必須在獲球后的10s內使球進入前場;1972年改為一個隊在後場獲得球,必須從獲得球后10s內使球進入前場。2000年5月將10s規則改為8s規則,即1名隊員在後場獲得控制活球時,該隊員必須在8s內使球進入前場。10s則是針對當時控制球打法使籃球比賽變得毫無生氣的情況下增訂的。而修改為8s規則為了增加比賽速度,提高比賽的激勵程度,提高比賽觀賞性。

第四,30s規則的增加,後演變為24s的規則。1957年增加了30s規則,30s規則的出現是進一步限制當時/控制球0打法。在此之前儘管10s規則對控制球打法起了限制作用。但當球推至前場後,有的隊在前場採取/控制球0戰術。阻礙了籃球運動的發展。例如:1953年歐洲男子籃球錦標賽中,蘇聯對匈牙利的比賽時,蘇聯領先,只做傳、運球,而不投籃,時間長達18min,而這種消極比賽現象在當時又是符合規則的,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使比賽節奏加快,為此1957年增加了/30s規則0。1984年又對該規則作了修改,採取30s連續計算法。2000年又修改為24s規則。但這次修改,並不單純是使一個隊的一次進攻時間縮短了6s,球出手後在空中飛行的過程所耗時間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球必須觸及籃圈的規定,不僅使一次進攻時間減少,並且對投籃的準確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進攻時間的縮短,準確性要求的提高,必然帶來進攻速度和節奏的加快,速度和節奏加快意味著籃球運動中進攻與防守的轉換速度、比賽的節奏都要隨著發生相應變化,從而使籃球運動在整體結構上發生質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