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在昆嵛山主峰東側有個神祕天然山洞叫“老蜂窩”,你聽說過嗎?

老蜂窩是昆嵛山二大洞穴之一:

昆嵛山區內有天然山洞上百處,絕大數是花崗岩疊壓而成。老蜂窩隱於深山,頗為玄妙加之與當年的昆嵛山紅軍游擊隊有關。因此,小編將它與煙霞洞一起規為昆嵛山最著名的二大洞穴,並且是昆嵛山最神秘的天然洞穴。你知道為什麼嗎?

老蜂窩名稱的來歷:老蜂窩是膠東半島第二高峰昆嵛山中的一個著名景點,位於主峰泰礴頂東側。這裡植被原始,重巖迭嶂,莽莽蒼蒼。其因山上巨石疊壘,似蜂窩狀而得名;也有一種說法是這裡早年野蜂很多,山洞中蜂巢累累,因之得名。由於老蜂窩地處深山,地理位置特殊,人跡罕至,因此多年來一直被多種描寫所渲染,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紅軍游擊隊的故事:1935年中共膠東特委領導的“一 一四”暴動失敗後,其精銳30餘人,組成昆嵛山紅軍游擊隊,在劉振民及於得水、王亮等主持下,於老蜂窩秘密進行軍政訓練。學習班辦到第二期,被國民黨文登縣保安隊叢鏡月部發現,派兵“圍剿”,紅軍游擊隊憑藉有利地形斃傷數敵,安全撤出。

探訪線路:由文登界石鎮蒿耩村向西行到巴山佃停車場溯山溪向西北攀登。上行約7000米,遇一巨大石盤,俗名好漢炕。上有文登縣人民政府1980年10月所立“昆嵛山經軍游擊隊老蜂窩遺址”碑。由此北折,上行200米,來到右側一絕壁下,隱約可見洞口在絕壁左側,腳登洞下靠絕壁 一米高的樹樁,攀上洞外一斜石板上,再北爬1米,可屈身進巖洞。此洞便是老蜂窩。但見洞口西向,僅容一人進,洞內全花崗岩風化石,迎面有高臺,左右延伸。從右側攀巖進入第二層,有“天窗”。據說危急時,可從此爬出,上山巔,另路撤退。

關於老蜂窩的詳細結構,小編經考察具體說明如下:

第一層洞分內外洞。外洞左側裡面為內洞,有一天然石炕。人可以躺在炕上休息。在炕的東側有個二米深的孔洞。據說當年放燈具或武器用。由第一層洞的右側踩石壁向上攀三四米,即可進入第二層。

第二層頂部有一天窗,向北又有一狹窄通道,向上通向第三層。小編從通道的二側反覆試驗了幾次,都無法穿過。所以說傳說中的第二層洞與第三層洞相連人可通過是不恰當的。

第三層似一眼井,直上直下深約4米,洞口直徑約40釐米,由五六塊石頭交叉壘成。洞口也相當於一天窗。洞底空間可圍坐幾人。

以前,有關資料介紹游擊隊在危急時刻從”天窗“轉移的說法。這天窗是指哪一個?,從現場實際考察來看,第二層洞和第三層洞都有天窗。而第一、三層洞內部較為平坦,可供人隱藏。第二層不平坦僅能供臨時躲藏或轉移用。在現場,小編試了試,要從第二層的天窗往外出,困難必較大,一方面岩石不規則形成的出口狹窄,另一方面位置較高向上無攀扶之處攀登較為困難。因此,傳說中游擊隊員逃脫的“天窗”一般是指人員在第三層洞內學習時出現的情況。而在第一層洞學習,一般只有通過洞口外出。另外第二層和第三層之間可通過通道進行傳話。

老蜂窩曾為保護膠東紅軍革命火種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1980年,老蜂窩遺址被文登市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作家馮德英的《迎春花》、《苦菜花》、《山菊花》長篇小說三部曲,其題材淵源就在老蜂窩附近。多部表現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電影、電視劇,其拍攝的外境地都選在老蜂窩一帶。老蜂窩,既是尋幽攬勝的心儀之地,又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未經同意不得使用或轉載)

在昆嵛山主峰東側有個神秘天然山洞叫“老蜂窩”,你聽說過嗎?

老蜂窩周圍高山環抱,林木茂盛

在昆嵛山主峰東側有個神秘天然山洞叫“老蜂窩”,你聽說過嗎?

文物保護單位石碑,這塊大石硼叫好漢炕

在昆嵛山主峰東側有個神秘天然山洞叫“老蜂窩”,你聽說過嗎?

隱藏老蜂窩的巨石堆

在昆嵛山主峰東側有個神秘天然山洞叫“老蜂窩”,你聽說過嗎?

老蜂窩入口

在昆嵛山主峰東側有個神秘天然山洞叫“老蜂窩”,你聽說過嗎?

內洞有天然石炕

在昆嵛山主峰東側有個神秘天然山洞叫“老蜂窩”,你聽說過嗎?

老蜂窩第二層的天窗

在昆嵛山主峰東側有個神秘天然山洞叫“老蜂窩”,你聽說過嗎?

老蜂窩二三層之間的通道

在昆嵛山主峰東側有個神秘天然山洞叫“老蜂窩”,你聽說過嗎?

老蜂窩最頂層的天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