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世界盃十大手球

足球世界裡,手球永遠會惹來很大爭議,獲利方會受到指責,接受靈魂拷問,當然如果臉皮夠厚,也無所謂,失利方則是仰天長嘆,徒呼無奈。

世界盃比賽出現的手球,引起的轟動效應會更大。本文將盤點出現在世界盃的十大手球。

2018年 法國VS澳大利亞

手球者:烏姆蒂蒂

賽程:小組賽

影響力:2顆星

這是豪華法國隊在2018年世界盃的首場比賽,以奪冠大熱門的身份對陣風光不再的袋鼠隊,一場大勝在所難免,不出意外,摧枯拉朽這個詞將會被國內媒體高頻使用。

然而法國隊又雙叒叕令球迷失望了,10億身價的球隊在場上表現的如一團散沙,有段時間,甚至有澳大利亞原來是世界勁旅的錯覺。

世界盃十大手球

高鐵車身配蒸汽機火車頭,法國隊最大的短板是德尚,場上表現很難看出來其進攻思路,或者戰術被人一眼看穿。

有天賦真的可以為所欲為,法國隊中牛人著實太多,靈光一閃,袋鼠隊難抵擋,格里斯曼罰進點球后,多數人覺得這場比賽穩拿下了。

德尚也可能是這麼認為。

意外不期而至,一次難度不大的禁區內頭球解圍,打在後衛烏姆蒂蒂的胳膊上,這位巴薩主將送給了澳大利亞一擊點球。眾人不解,這個球又高又飄,為什麼他要用這麼銷魂的姿勢來處理呢?難道真是“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

世界盃十大手球

澳洲人當然笑納了這份大禮,扳平了比分。

比賽隨後的走勢,與之前沒什麼區別,法國胡亂瞎踢,澳大利亞龜縮防守間或反擊,要不是博格巴這位前兩年創造世界轉會記錄的球員瞎蒙一腳,外加視頻裁判的提醒,兩隊可真就以平局收場,法國隊的前景又要蒙灰,媒體又要扒出2002的陣容進行鞭屍。

賽後,各路大神對著烏姆蒂蒂的手球照片,開始了腦洞大開的PS創作。接受採訪時,烏姆蒂蒂還是心有餘悸,好在球隊取得開門紅,無形中減輕了壓力。所以,其本人也故作瀟灑自黑一把,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自己扣籃的照片。

世界盃十大手球

在隨後的第二輪小組賽中,法國隊擊敗秘魯,提前出線,不過豪華陣容依舊沒有提出令人信服力的表現,1:0的場面令人失望。

澳大利亞繼續扮演吃餅角色,對陣丹麥,又憑藉丹麥球員的禁區手球,點球將比分扳平,保留了出線的一絲希望。

2018年 日本VS哥倫比亞

手球者:卡洛斯•桑切斯

賽程:小組賽

影響力:3星半

雙方是熟悉的陌生人,四年前在巴西,哥倫比亞趕緊利落的送給日本4個進球,日本禮節性回覆了1球。歷經四年,一切都會發生變化,更何況是足球呢。

日本在亞洲範圍內基本上無人可敵,但與哥倫比亞相比,實力差距還是很大,而且,亞洲球隊在與南美諸強的交鋒中從未取勝,賽前比賽預測呈一邊倒的趨勢。

哥倫比亞的頭號球星J羅坐上了替補席,對外宣稱是有傷在身,不過也很有可能一看對手實力,選擇划水,但又怎樣呢?

世界盃十大手球

不能怎樣,但能夠要命,開場僅僅176秒,在日本隊一次很有威脅的反擊中,哥倫比亞球員卡洛斯•桑切斯申請了手球+點球+紅牌的巨無霸套餐,香川真司罰進點球。

哥倫比亞遇到大麻煩了,不僅一球落後,後面85分鐘多的時間內,還少一人作戰。

世界盃十大手球

但哥倫比亞確實強悍,上半場餘下時間裡面,球員通過積極跑動,彌補了少一人的劣勢,如果此時剛看比賽,很難覺察出來是10對11人的對決。

功夫不負有心人,哥倫比亞在上半場39分鐘通過一記任意球,扳平了比分。

套用某些網文的用詞:恐怖如斯……

但這種類似“天魔解體大法”的邪功,反噬也特別厲害,下半場60分鐘後,哥倫比亞球員的體力難以為繼,比賽成了日本球隊的半場攻防演練,就算是上了J羅也於事無補。

終於在73分鐘,日本隊通過一次角球,撬開了哥倫比亞門將J羅前大舅子奧斯皮納的十指關,日本隊2:1領先,並保持到終場,佔得出線先機。

哥倫比亞的這粒手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亞洲球隊首次在世界盃上戰勝南美球隊,是日本隊在世界盃上取得的最快進球。而登場僅3分鐘的卡洛斯·桑切斯的紅牌是本屆世界盃的首張紅牌,也是世界盃歷史上排名第2快的紅牌。

世界盃最快被罰下場的球員,也是南美球員,那是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烏拉圭隊與蘇格蘭隊的比賽中,烏拉圭隊的何塞·阿爾貝託·巴蒂斯塔開場僅54秒就被罰下。

2010年 塞維利亞VS塞爾維亞

手球者:維迪奇

賽程:小組賽

影響力:3顆星

先說比賽結果吧,塞爾維亞1:0德國,但比賽的內容,遠比結果豐富的多。

冒失的紅牌、詭異的手球、罰丟的點球……

歷史原因,巴爾幹半島的球隊與德國碰面時,都有一種至死方休的架勢。

世界盃十大手球

本場比賽前,儘管那年的德國還是隻幼虎,儘管塞爾維亞人高馬大,踢法狡黠,但押寶德國的人數優勢很明顯。首場比賽,塞爾維亞表現很差,輸給了加納。

隨後發生的一切,令球迷不爽。上半場36分鐘,德國隊射手王克洛澤兩黃變一紅,被驅逐出場,一個前鋒,況且脾氣不錯,這樣重要比賽,竟然被罰下,匪夷所思。

1分鐘後塞爾維亞進球,塞爾維亞本場比賽第一次射中門框範圍內就取得進球。

下半場比賽,曼聯後防基石維迪奇在處理一個難度很小的來球時,鬼使神差的用招大鵬展翅,手球!點球!

面對這樣的來球,處理100次,101次都不可能手球。

世界盃十大手球

波多爾斯基站在了12碼前,在德國人罰點球十拿九穩的戰術思想下,波爾蒂王子竟然罰!丟!了!這是德國自1982年以來首次在世界盃中錯失點球。

1:0的比分一直被保持到終場。

賽前盤口詭異,過程跌宕起伏,無怪結束後,多人評價本場比賽時,齊齊道出:假球!

“塞爾維亞足球從不缺乏天才,但因為國內一些神秘力量的控制和滲透,教練有時候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面對國內混亂,黑手黨勢力龐大,塞爾維亞某一位教練曾如是說。

2010年 澳大利亞VS加納

手球者:科威爾

賽程:小組賽

影響力:3顆星

這是一場兩隻三流水平的球隊對決,除了雙方本國球迷,原則上很難引起更多球迷關注。

之所以入選,是因為其中一名球員——澳大利亞的科威爾,這中間還摻雜了醫療事故。

科威爾是當年紅軍利物浦的邊路快馬,巔峰期也是集合技術、速度、靈巧為一身的球員,可惜唯一的缺點就是愛傷病,玻璃人的體制,令使用他的教練撓頭。

世界盃十大手球

本屆世界盃,他帶病出場,是澳大利亞的核心,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他在南非僅僅上場了一場比賽又23分鐘。在對加納的小組第二輪比賽中,他在禁區內手球,獲得了紅牌+點球的套餐。

這個其實也無所謂,走背運的時候,誰也免不了,因為手球被驅逐比科威爾名頭大的球員多得是。

關鍵是,這可能是科威爾生涯最後一戰,注意,是生涯最後一戰,而非世界盃。

原來,之前澳媒傳出科威爾身患罕見的血液疾病,根據臨床預計,在五到十年之內,科威爾可能將告別人世。這種疾病醫學名叫“自身免疫性肝炎”,不具備傳染性,不過,潛在的破壞性也可能逐漸吞噬人體內的肝細胞,肝炎症狀的程度也可能非常致命。

事實上在2002年科威爾就查出來患這種病,為了足球,他選擇了堅持,而且能夠堅持到今日已經算是奇蹟了。

科威爾就是個足球鬥士!是一個勵志、感人、惋惜的鮮活例子。

世界盃十大手球

執教本場比賽的裁判,賽後成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無非是科威爾蒙冤,判罰過於嚴厲,給黃牌就可以了……人類同情弱者的天性造就了極其豐富的語言。

但令人奇怪的是,科威爾一直在2014年才掛靴退役,也就是說,南非世界盃後,他應該是在醫院高科技設備的輔助下控制病情,而不應該出現在對抗激烈的足球場。

人們同情心下的質疑心越來越濃,有孜孜不倦的求證者終於揭開了面紗:誤傳!

媒體將醫院報告的重心放在了“五到十年的時間”,而忽略了“如果科威爾及時接受了治療,而且病情一旦得到了控制,它不會危及生命,而也可以過上接近於正常人的生活。不過要用藥,就像是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一樣來維持生命那樣。”這句提示,意思是已經找到了治療手段,大家該幹嘛幹嘛。

科威爾在世界盃之後出現轉會,如果有這種疾病,這不是打臉引進他的球隊的醫療體檢機構?所以,大家要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2010年 德國VS阿根廷

手球者:穆勒

賽程:1/4決賽

影響力:3星半

這又是一場陰謀論的比賽。

當年的“二娃”穆勒,在世界盃上剛出道,就取得了許多球員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高度,又一次為這個姓氏增光添彩。在面對阿根廷的這場比賽中,穆勒為德國隊先拔頭籌,開場157秒打進本屆世界盃最快進球。在小組賽手球吃牌的老將克洛澤連進兩球,中衛弗里德里希攻入國家隊處子球, 4:0送梅球王的阿根廷隊回家。

世界盃十大手球

手球爭議的一幕出現在第35分鐘,當時梅西胸部停球,穆勒手球,被裁判出示了黃牌。但觀看回復得知,此球梅西停球時,手肘和手背先後觸球,導致球的線路發生了改變,斜刺裡殺出來的穆勒沒料到梅西會手球,且改變了落點方向,所以才被迫用手肘撞球,或者是球撞他的手肘。

此球應該判定梅西手球,德國隊的任意球,穆勒的手球黃牌自然是不會有的。

穆勒的黃牌代價很大,因為累積,他缺席了下一場對西班牙的半決賽,德國隊0:1敗給西班牙,無緣決賽。如果天才穆勒登場會不會改變結果呢?

歷史沒有如果,但可能有黑幕。

題外話:連續兩屆大賽,德國隊送給南美雙雄共11個進球,兇殘之際!

2010 烏拉圭VS加納

手球者:蘇亞雷斯

賽程:1/4

影響力:4顆星

天才的另一面是瘋子,這句話在蘇亞雷斯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一方面他進球如麻,一方面他又用正常人難以理解的思維在球場上完成了各種匪夷所思的動作。

姑且不論他在球場上的咬人事件,單就2010年世界盃對陣加納時,那記驚天駭俗的手球,至今令人爭議不休。

那是一粒強行改命的手球。

當時雙方已經戰至加時賽最後一刻,比分還是1:1,裁判可以隨時吹停比賽,雙方就將進入點球大戰。此刻,加納隊獲得了前場任意球,發出後,烏拉圭禁區內一片混亂,最終,加納球員阿迪亞頭球衝頂補射。

球飛向了球門,而烏拉圭門將失位,門線上僅有蘇亞雷斯和另外一名球員,跳起來試圖用頭將球頂出去。但不可能,跳的再高也夠不著。

球不可阻撓的飛向了球門,烏拉圭所有球員無奈的看著足球,而加納隊員則是欣喜若狂,這將是真正意義上的絕殺。

一切在這一刻彷彿凝固,而只有那顆足球還在往球門飛去。

然而,足球突然也凝固住了,隨即飛了出去。

手,一雙溫柔的手,一雙絕不可能出現的手,阻礙了進球,球被這雙手拍了出來。

這雙手的主人就是蘇亞雷斯。

世界盃十大手球

無任何可辯解,點球+紅牌套餐。

蘇亞雷斯下場後,在過道前,墊著腳,看看加納人助跑,射門。

蘇亞雷斯興奮的大吼大叫,握拳狂奔,加納人竟然將點球踢到了橫樑上,烏拉圭彷彿有神靈庇護一般,隨後點球大戰中淘汰加納,挺進四強。

世界盃十大手球

蘇亞雷斯用他無畏的紅牌“拯救”了烏拉圭。

在後來的採訪中,蘇亞雷斯表示如果有需要,他會做出同樣的事情。“對於我來說我沒有做錯什麼,我犧牲了自己為隊友贏來了參加半決賽的機會。當然運動員應該成為榜樣,我在球場上給人留下了一些不太好的印象,但那不是真實的我,事實上我很羞澀。”

好吧,確實羞澀。

另外,當時在蘇拉雷斯身前,烏拉圭4號球員富西萊面對來球也伸出了手,只不過沒有碰到。

不過蘇亞雷斯這記手球救險,並非是世界盃的始作俑者。

2002年 德國VS美國

手球者:弗林斯

賽程:1/4決賽

影響力:3顆星

2002年的德國遇到了缺乏足球沃土的山姆大叔,以德國的足球地位,虐殺美國應該問題不大,不過這一屆的德國球員確實平庸,而美國隊長多諾萬此時在名將如林的世界足壇也闖出了一番名堂。

比賽開始後,兩隊90分鐘的戰術如下:

美國隊開球,多諾萬,麥克布萊德衝!

德國隊起球,巴拉克,克洛斯頂!

一場頭球VS田徑的比賽,出現了手球爭議,第49分鐘美國隊射門,球從卡恩身下竄出即將飛進球門,被守在右門柱的德國後衛弗林斯的左手與髖部所阻,卡恩第二反應極快將球撲在身下。

世界盃十大手球

所有人都在看著裁判,等著對弗林斯手球的判罰,主裁與邊裁均認為弗林斯是無意手球,而且球沒有進門,並判定美國隊上前補射的多諾萬衝撞卡恩,德國隊發球門球。

美國隊員對此判罰十分不滿,不過他們與裁判的理論無濟於事。

德國隊以1:0淘汰了美國隊。

賽後,焦點主角弗林斯的回答是:“當時我的手臂沒有任何動作,球打在我手上,並不是我用手把球擋出,裁判做出了正確判罰。”卡恩更狡猾,說:“我什麼都沒有看見,當我轉過身來,我看到球正壓在我的身下,這時兩個美國隊隊員向我衝了過來。我相信裁判做出了合理的判罰。”

貝肯鮑爾則表示:“那應該是個點球,但裁判沒吹。90分鐘內表現更好的是毫無疑問應是美國隊。”

1990年 阿根廷VS蘇聯

手球者:馬拉多納

賽程:小組賽

影響力:4顆星

先不說帝之手,馬拉多納還有一記被大家忽略的手球。

1990年意大利世界盃,星光熠熠,三駕馬車、三劍客、卡雷卡,萊因克爾等如雷貫耳,而在他們中間,眾星拱月般的球星是馬拉多納。

阿根廷是上屆世界盃冠軍,馬拉多納就是冠軍上的那顆璀璨鑽石。

但首場比賽對喀麥隆,踢的非常醜陋,全場龜縮,馬拉多納也鮮有發揮,喀麥隆1:0幹掉了衛冕冠軍。

面對同樣首場落敗的蘇聯隊,誰輸球,誰回家。儘管受到政治影響,但蘇聯可真不是善茬,一頓狂轟亂炸,阿根廷人又龜縮起來了。

第12分鐘蘇聯球員利用角球機會甩頭攻門,阿根廷門將戈耶切亞手忙腳亂撲救不及,眼看就要破門。

這時,處在足球運行路線上的馬拉多納,恰如其分的伸手,阻擋了這粒必進之球。

禁區手球,必然是紅牌+點球。

世界盃十大手球

然而近在咫尺的主裁判弗雷德裡克松卻假裝什麼事也沒發生過,當然包括蘇聯人的抗議。

這個主裁判據說因意識形態的差異,而歧視蘇聯足球,四年前的世界盃他就一手造就了比利時4:3淘汰蘇聯,當時,比利時隊三個進球都是明顯的越位在先,卻被他承認有效,是當年的黑哨之王。

隨後比賽,馬拉多納策動了兩次反擊,最終蘇聯以0:2不敵阿根廷。

賽後,對於這個手球,老馬說:“裁判可能犯了錯誤,但其實我也不太清楚自己的手究竟是否碰到了球……”

兩戰兩敗的蘇聯隊大勢已去,儘管最後一輪以4比0大勝喀麥隆,但阿根廷與羅馬尼亞默契地各取1分,蘇聯隊小組墊底出局,一年後,國家分崩離析,球隊不復存在。

一代豪強,只存在於發黃的故紙堆中,令人唏噓不已。

當然,本屆世界盃更大的爭議,則是阿根廷通過猥瑣打法,淘汰了巴西,賽後在巴西,媒體和民眾基本認定了由主教練比拉爾多主謀、按摩師洛倫索下手、馬拉多納協從、向巴西國腳實施惡意下“蒙汗藥”的犯罪事實。

1986年 阿根廷VS英格蘭

手球者:馬拉多納

賽程:1/4決賽

影響力:5顆星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足球比賽在和平年代的某些時候就是戰爭的延續。

雙方在4年前爆發了馬島戰爭,面對遠程作戰、實力大不如從前的英國,阿根廷還是敗下陣來,且導致了國內政權的更迭。

所以,阿根廷與英格蘭本次世界盃的碰撞,被賦予了一種更深刻的意義。

比賽細節就不用多說了,本場比賽,巔峰期的馬拉多納徹底展現了從鬼到神的過程,一個隱蔽性極強的手球,一粒連過5人的世紀進球,在球場上擊敗了英格蘭。

世界盃十大手球

此時兩國的關係非常緊張,賽後的新聞發佈會上,馬拉多納宣稱這個進球是: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馬拉多納的腦袋,是上帝對英格蘭人的懲罰。這讓阿根廷和英格蘭在足壇的恩怨進一步加劇,

在2002年出版的自傳中,馬拉多納承認這個進球是個手球:“我現在能說出當時不能說的事情了。當時,我稱其為‘上帝之手’,其實那是‘迭戈之手’。我感覺自己有點像是偷了英格蘭人的錢包”。

在2005年8月22日,馬拉多納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說他是故意用手把球打進,而且隨即知道入球將會被判無效。據他回憶,當他入球后立即想到:“我在等候我的隊友來擁抱我,但沒有人來……我對他們說:‘來抱我,不然裁判就會判入球無效。’”

老馬從鬼到神,唯一沒有經過人間。

1978年 阿根廷VS波蘭

手球者:肯佩斯

賽程:複賽第一場

影響力:4顆星

1978年世界盃首次來到阿根廷,但當時的阿根廷正處在魏地拉的軍人獨裁時期,白色恐怖瀰漫全國,綁架、暗殺、囚禁、酷刑等比比皆是,在這樣的統制下,人人自危,經濟低迷,魏地拉的國家需要一場大型賽事和勝利來讓國際社會見證它的繁榮。

對於阿根廷來說,沒有足球,根本活不下去,從1940年代足球剛成為一項世界運動開始,阿根廷足球就和政治密不可分。

在這樣的先天條件下,東道主球員的壓力何其大,為了保障勝利,他們無所不用其極。

在對陣波蘭的比賽中,阿根廷足球二號人物肯佩斯,這個被球王馬拉多納稱為“把阿根廷足球寫進世界足壇版圖” 的人,為了贏球,就上演了醜陋的一幕,成為手球救險的鼻祖人物。

彼時的波蘭隊還是很強的,在1974年世界盃中曾3:2擊敗過阿根廷。

比賽伊始,阿根廷嚴以待陣,也早早取得1:0的領先優勢。但隨即波蘭人就展開大規模的反擊,當時波蘭球員拉託甩頭攻門,門將已經失去了撲救機會。

此時,肯佩斯一躍而起,用一個守門員動作單手將球打出。

世界盃十大手球

也許是主場優勢,主裁判判罰了點球,按照當時規則,僅僅給了肯佩斯一張黃牌。

令人驚訝的是,波蘭人的點球被門將費洛爾撲出了,阿根廷逃過一劫。

浪費機會就要受到懲罰,隨後阿根廷再入一球,而進球者正是肯佩斯。

世界盃十大手球

最終利用各種盤外招,以及肯佩斯打進兩球的發揮,阿根廷戰勝荷蘭,捧得冠軍獎盃。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荷蘭頭號球星克魯伊夫,反對阿根廷的軍政府,主動退出了國家隊大名單。

而參加決賽的荷蘭球員表示,“比賽場面太激烈了,那軍隊的感覺……太沉重了,就跟在沸水裡一樣。”

足球被政治利用,確實挺噁心。

隨著本屆世界盃視頻裁判的使用,未來重大比賽手球誤判的可能將越來越低,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