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IPO市場呈現三大積極可喜變化

作者莫開偉系知名財經作家|知名財經評論家


隨著工業富聯等獨角獸陸續登陸A股,截至6月20日,6月A股市場IPO募資規模已達367.79億元,創下近3年的單 月IPO規模新高;與此同時,券商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分析人士指出,投行業務蛋糕仍將由少數實力雄厚的行業龍頭“瓜分”(6月21日《中國證券報》)。


IPO市場呈現三大積極可喜變化

看到這則消息,我相信大部分民眾都已明白,當前中國資本市場IPO儘管近期審核趨嚴,過會速度有所放緩,但IPO過會企業總量也相當龐大,資本市場被注入的活水較多,整個A股市場“水質”有所提高;尤其是資本市場守口把關能力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整體已露生態化端倪,這是令民眾歡欣鼓舞的好事。

IPO市場呈現三大積極可喜變化

具體看,IPO市場整體呈現三大積極可喜的變化:一是IPO常態化,審核週期縮短,審核效率提高,過會率總體有所下降。據資料,2017年新一屆發審會履職後,IPO審核通過斷崖式下跌,IPO企業的過會率不斷走低,IPO企業被恐慌和無助所籠罩。

2017年IPO總體過會率79.33%,通過率較2016年下降了12.49%。而2018年以來,IPO過會率再度降低,截至6月20日IPO審核通過率為51.85%,相比於2017年平均79.33%的過會率,降低了27.48個百分點。

這一切都表明,證監會IPO審核更趨理性,把嚴把資本市場準入關、防止“病從口入”落實到了實際行動中,為優化資本市場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

IPO市場呈現三大積極可喜變化

二是對以“四新”企業、科技信息企業為代表的“獨角獸”企業開闢了“綠色通過”,中概股迴歸和CDR加速,使企業募資規模創歷史新高,有效破解了實體企業融資之困。

數據顯示,截至6月20日A股市場IPO募資規模已達到367.79億元,其中,6月8日上市的工業富聯成功吸金271.20億元,大幅拉昇了持續低位徘徊的股權融資規模,另一家新經濟企業寧德時代亦成功募得54.62億元,而中信建投、南京證券兩家券商的上市分別募得21.68億元和10.42億元。而且,這使得當前的傳統投行規模下降,預計CDR業務將使得龍頭受益。這一切都開啟了企業大手筆融資的新時代,也為中國資本市場迎接“獨角獸”企業提供了巨大空間,更為投資者提供了廣闊的投資空間。

IPO市場呈現三大積極可喜變化

三是IPO審核機制不斷完善,IPO審核條件趨嚴,為消除IPO“堰塞湖”創造了條件。比如近年證監會對IPO審核制訂了系列嚴格的制度,對IPO企業財管管理、信息披露、關聯交易、同業競爭、資產完整性等方面做出了細化、量化要求,杜絕帶病企業上市;尤其最近證監會發布的“51條”釋放了IPO審核進一步趨嚴的信號,這是我國資本市場監管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綱領性文獻。

“51條”對企業IPO的審核標準更加量化和細化,對一些問題進行了重新定義;涉及的範圍更加寬泛,將欲申報IPO企業各個方面都納入審核框架,幾乎消除了IPO企業有可能存在的任何漏洞或空白。因而,可以說“51條”既是發審會IPO審核把關的又一重要“法寶”.

為把好資本市場源頭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性保障,同時又是提高中國資本市場運行質量的“淨化器”,將有效堵塞一切IPO企業矇混過關的任何企圖。顯然,這些IPO審核制度既有效把住了資本市場的關口,也讓部分條件不具備而申請IPO的企業自動撤下申報材料,知難而退,將申報IPO的機會和名額讓位給更優質的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可消除IPO“堰塞湖”現象。

IPO市場呈現三大積極可喜變化

儘管出現上述三大積極可喜的變化,但也存在一些應引起注意和高度重視的問題:

其一,新股發行速度過快,發行力度進一步加大,對資本市場稀釋效應較大,使投資者無法得到休養生息。如2017年共有433家公司通過IPO進入A股融資;2018年IPO企業數量雖得到了控制,有所放緩,但獨角獸公司、巨無霸公司們的鉅額融資讓A股市場難堪重負,這也是近日A股市場再現千股跌停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表明我國資本市場依然存在追求高數量擴張的盲目發展傾向,這需要監管當局在以後的IPO中更加堅持審慎原則,進一步放緩IPO節奏,控制好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額度,消除無限放大IPO數量和融資規模的傾向。

IPO市場呈現三大積極可喜變化

其二,IPO市場有一個頑疾沒有得到有效治理,那就是IPO進入與IPO退出不對等,依然讓一些上市後業績變臉和違法違規經營的“垃圾公司”難以被及時、有效的強制退市,以致IPO市場總體仍呈“魚龍混雜”局面。

這表現在每年通過IPO進入A股市場的公司數量少則百十家,多則幾百家,而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則寥寥無幾,IPO上市之後仍是絕大多數企業的“保險箱”,IPO市場成了一些業績經營不良企業享用無盡的一項“公共社會福利”,這不僅不公平,阻止了其他優質企業上市,也造成了IPO市場資源的巨大浪費,不利於IPO市場生態化建設。

這需要監管當局本著對中國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對廣大投資者利益負責的態度,及時將強制退市制度推出並付諸實施,再也不能向後任意拖延,為淨化IPO市場環境提供有力的法制武器。

IPO市場呈現三大積極可喜變化

其三,儘管目前資本市場監管制度日臻完善,監管環境不斷優化,但對IPO上市之後企業的違規違法行為依然存在打擊不力、處罰過輕等問題,使IPO市場依然藏身不少“金融大鱷”興風作浪,給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埋下了巨大隱患,也讓投資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讓不少投資者對資本市場心寒。

IPO市場呈現三大積極可喜變化

遠的不說,最近披露的爾康製藥財務造假虛增淨利2.48億元, 遭到證監會60萬元的處罰,這其實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不僅處罰本身顯得過輕和不嚴肅,也對違規違法造假者起不到絲毫的震懾作用,相反更讓廣大投資者對監管部門的作為及站位產生懷疑,極不利於穩定廣大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投資情緒。

對此,監管當局應站在維護投資者利益這一政治高度,拿起有力的監管法律武器,嚴厲整治敢於頂風作案、不拿監管部門當回事的上市公司,重振監管部門權威,將一切敢於違法亂紀的上市公司直罰到傾家蕩產和破產關閉,為有效管控好資本市場、增強投資者信心提供動能。

本文作者莫開偉已入駐:

搜狐丨網易丨今日頭條|

天天快報丨一點資訊丨UC頭條丨

騰訊微博|新浪微博|和訊博客丨

新浪財經|慧眼財經|雲掌財經丨嗨牛財經丨

商務合作,24小時內回覆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