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消失了的“千馬龍”

消失了的“千馬龍”

消失了的“千馬龍”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整改系列報道之二

消失了的“千馬龍”

  千馬龍,是一座煤礦的名稱。在天祝縣,提起千馬龍煤礦,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座始建於1986年的煤礦,礦區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曾經是天祝縣的重點企業。

  千馬龍煤礦位於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古城保護站,99.4%的面積處在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實驗區。2017年,根據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千馬龍煤礦以關閉退出方式進行整改。

  6月15日,記者從天祝縣城出發,沿著天互公路驅車一個多小時,來到位於大山深處的炭山嶺鎮千馬龍煤礦。一下車,記者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憾。曾經熱鬧的煤礦已經沒有了蹤影,礦井口已被土壤填埋,修復的山體保持著原有的地形,隨坡就勢逐級平整,種植的3萬多棵松柏樹苗鬱鬱蔥蔥,與遠處山頂的天然林相接,成為了一片綠色的海洋。

消失了的“千馬龍”

天祝縣千馬龍煤礦礦區昔日舊貌(資料照片)

  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在全面落實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各項要求後,千馬龍煤礦經歷了一次綠色洗禮,也完成了它的“綠色嬗變”,這家生存了30多年的煤炭企業,徹底消失在祁連山深處的綠水青山之間。

  “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機器轟鳴、車水馬龍,採礦區、生產區、辦公區、生活區星羅棋佈,到處都是各種建築和設施。如今,深黑色的礦區已被滿眼的綠色取代,誰還能看出這裡曾經是一個規模宏大的礦區呢?”天祝縣國土資源局炭山嶺國土資源所工作人員張德元,一邊向記者展示礦區整治前的照片,一邊不無感慨地說。

消失了的“千馬龍”

天祝縣千馬龍煤礦礦區今朝新顏 記者楊鵬元

  千馬龍煤礦整治整改,是天祝縣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的重中之中、難中之難。按照整治整改集中攻堅行動安排,2017年8月,天祝縣決定對千馬龍煤礦3萬噸礦區進行拆除,恢復治理面積約10.82公頃。經反覆宣講政策和動員協商,2018年3月4日,縣政府與企業簽訂了煤礦關閉退出協議書。次日起,採取“企業出資、政府委託”方式,由省煤田地質局149隊按照邊拆除、邊清運、邊覆土的恢復治理方案,開始拆除地面設施設備。3月14日,選煤樓被爆破拆除;5月15日完成井硐密閉、井口封堵以及風機、軌道、風機房、監控室、看護房等井口設施的拆除,並切斷了礦區內所有水、電設施。至5月24日,地面設施設備全部拆除完備,並完成了覆土及種植復綠。

  張德元告訴記者,在整治整改中,千馬龍煤礦累計拆除房屋666間23280平方米,拆除地坪25145平方米,清理垃圾35870立方米,覆土92000多立方米,播撒草籽1200公斤,種植松樹30500棵,拉設圍欄8013米。千馬龍煤礦整治整改的完成,也標誌著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天祝段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整改全面完成。

本報記者 楊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