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後悔造出原子彈?

派拉特之書


嚴格地說,愛因斯坦並沒有“後悔造出原子彈”,因為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愛因斯坦自始至終沒有參與。他只是後悔向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研製原子彈。

1905年,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了《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及核動力公式,即著名的質能方程——E=mc²。為原子能的發現和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1932年,愛因斯坦為免遭納粹迫害,離開德國到美國定居。很多在歐洲的猶太裔科學家也和愛因斯坦一樣陸續移居美國。他們警告美國,德國正在研製原子彈。特別是從意大利移居美國的猶太裔物理學家費米,從1939年3月27日開始,一直在美國四處呼籲,建議美國能趕在德國前面研製出原子彈。但在當時,核裂變產生的巨大能量能用以製造毀滅性武器,還僅僅是一種理論,美國軍界的領導人對這個新生事物並不理解,對這種呼籲根本不重視,甚至認為這種呼籲是危言聳聽。於是,科學家們認為,只有直接將建議交給羅斯福總統,才有可能使原子彈的研製工作付諸實施,並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愛因斯坦。1939年8月,二戰爆發前夕,愛因斯坦寫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告訴他德國已經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鈾礦,位於德國柏林的威廉皇家研究院已開始研製原子彈,同時強調,原子彈有多麼強大的威力。這一建議獲得羅斯福採納。

但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認為,愛因斯坦已公開宣佈自己是反戰主義者,讓他參與研製原子彈的工作存在安全隱患。但是,愛因斯坦的幾位朋友都進入了位於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參加“曼哈頓計劃”,並將該計劃告訴了愛因斯坦。

1947年,愛因斯坦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作為原子科學家緊急委員會委員,對原子彈轟炸作了如下表述:“芸芸眾生皆為同胞,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相信並接受這個道理,則人類發展將更進一步。反之,任民族主義的仇恨狼吞虎噬,人類將自取滅亡”。


馮瑋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在看到第一顆核彈爆炸時,站在榮譽之巔的他引用了印度史詩《薄伽梵歌》裡的詩句自我懺悔,“漫天奇光異彩,猶如聖靈逞威,只有千隻太陽,始能與它爭輝。現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愛因斯坦也發表著名感言:“我現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後悔,後悔當初不該給羅斯福總統寫那封信。……我當時是想把原子彈這一罪惡的殺人工具從瘋子希特勒手裡搶過來。想不到現在又將它送到另一個瘋子手裡。”

奧本海默懺悔也就罷了,畢竟是真正的原子彈之父,而愛因斯坦後悔就有點多餘了,畢竟原子彈真的和他沒啥關係。

當然,在日本領土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美國針對這兩顆原子彈所持的“道德理由”已經被公眾和學者討論了數十年,正反兩方一直爭鋒相對。這種宏大的問題,超出了本文的範圍。但我們知道的是,中國和美國幾十年來紛爭不斷,但在這個問題上幾十年來居然保持了驚人的一致--不後悔。


朱八八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後悔造出原子彈?

迄今為止,真正應用於實戰的依然只有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廣島的是鈾彈,而長崎的是鈈彈....為什麼一顆鈾彈而一個鈈彈?為什麼要投擲不同類型的核彈?這就要問腳盆國的美國爸爸了,因為那會也只有這兩種裝藥的核彈,如果有第三種,那麼很抱歉美國爸爸會毫不猶豫的投下第三顆.....

當然有個事實要澄清下,愛因斯坦並沒有為美國製造原子彈,但他卻為美國原子研究計劃幾乎策劃了整個團隊,這為曼哈頓計劃的成功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自相對論揚名世界以來,愛因斯坦在科學界的影響力是空前的,當科學界意識到隱藏在原子核內部的巨大能量時,這絕對不能被以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首先掌握,否則對於是將是另一場更為巨大的災難....可能還永無出頭之日,因此當科學界致信愛因斯坦時,他毫不猶豫的向美國總統提出了建議並且聯繫了一大批未來為曼哈頓計劃出力的頂尖科學家!!!

當然事情也很簡單,跟很多好萊塢大片裡的套路一樣,儘管是正義的一方,但事情一旦由科學界聯盟上升到政府高度時,在未來的方向上逐漸會被政府所主導.....那麼在未來原子彈的使用上,將一切都為戰爭服務,儘管其也是為正義所服務,但某個層次上來說明的話,也是為美國利益所服務.....這也是美國前後用兩種原子彈的原因之一....

當然愛因斯坦的懺悔並非是為了JAPAN,因為二戰日本國民是有原罪的,並非都是無辜群眾,當年組織的勞軍和在大後方支持日軍的侵略戰爭,日本國民大都是傾盡全力的,即使戰爭節節敗退的二戰後期,日本國民還是死心塌地的支持軍方,而大規模的反戰行為幾乎就沒有在日本發生!!因此從這個角度上看,愛因斯坦絕對不是為所謂的JAPAN後悔,而是擔心人類的未來.....因為從此人類手裡掌握了一個能毀滅自己的魔鬼......這是以往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當年執行廣島投彈任務的機組在2005年被問及是否會為廣島任務懺悔時曾經非常堅定的告訴世人:“如果讓其重新選擇,一樣會執行投彈任務”!當然自始至終,JAPAN似乎從來沒有真正從侵略戰爭中清醒過來,一直都在為軍國主義招幡引魂.....對於這樣的國家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假如未來再次發生這樣的戰爭,那麼請將其徹底消滅,以免再發生這種打蛇不死的事件....!!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愛因斯坦作為一名偉大的物理學家,以相對論的發現而聞名於世,E=mc2是他從狹義相對論推導出來的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定律。

基於這個質能方程原理也為原子彈的研製打下理論基礎。但是曾經建議羅斯福總統研製原子彈的愛因斯坦最後悔的可能也就是參加了這項研究。   


1939年8月2日,愛因斯坦向羅斯福總統建議,促使總統下令開展了“曼哈頓工程”。愛因斯坦深知原子彈的破壞力,而他建議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德國在盟軍之前研製出來原子彈。

1945年愛因斯坦得知德國的原子彈計劃只是在圖紙上時,愛因斯坦又建議停止研究原子彈,防止發生對人類世界的危害與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


  當原子彈在日本投下後,殺傷力極大,促使日本投降,他說:“我現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後悔,後悔當初不該給羅斯福總統寫那封信。……我當時是想把原子彈這一罪惡的殺人工具從瘋子希特勒手裡搶過來。想不到現在又將它送到另一個瘋子手裡。……我們為什麼要將幾萬無辜的男女老幼,作為這個新炸彈的活靶子呢?”


他不止一次的表示後悔參與了原子彈的研究,並說:“早知如此,我寧可當個修表匠。”直到去世前他還在奔波於反對核戰爭。

其實愛因斯坦也不必懊悔,這一發明的產生是當時社會發展現實情況推動的產物,即使愛因斯坦沒有推動他產生,別人也會取而代之,社會發展的趨勢決定了武器的更新換代。


原子彈作為一種大規模殺傷武器,他的殺傷力絕對不是一般常規武器可以比較的,一旦發生核戰爭,整個地球都會受到影響,但願未來能世界和平。一旦一場核戰爭開始,那麼下一場戰爭必將回歸原始的木棒戰爭,人類社會也必將倒退。



九零後養生老人


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的兩個原子彈,造成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災難。愛因斯坦聽聞此消息極為震驚與後悔。他雖沒有參加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但著名質能方程式E=mc2製造原子彈的理論是他首創的

愛因斯坦後悔的心結是什麼呢?

1、原子彈面世背景

愛因斯坦研究首創的質能公式,為原子能機械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30年代,英國、意大利、德國等物理科學家通過原子物理研究發現:1克重的鈾裂變後,能量相當於燃燒3噸煤或200升汽油釋放的能量,產生的爆炸力是驚人且不可估量的。


科學家為此發現激動不已時,沒想到也被德國盯上了。因他們想通過這個毀滅性的核武器來征服全世界。(加粗)為此召集了6名原子物理學家到柏林舉行有關原子彈研究的秘密會議,代號“U”計劃。

德國的計劃讓這些科學家心急如焚,如果德國搶先製造出原子彈,那麼人類就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巨大災難。但就當時綜合實力與戰爭環境來看,只有美國才有可能與德國抗衡。

費米等科學家於是請德高望重的愛因斯坦做為代表,直接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說服他儘快投入原子彈研究工作。

羅斯福被眾科學家說服後,批准了原子彈研製計劃,取名為“曼哈頓工程”。美國國會為此撥款20億美元,作為研究投入經費。

2、原子彈爆炸始末

日本在狂妄野心驅使下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但最終促使美國對日本投下毀滅性的兩顆原子彈卻是多方面的原因:

1)日本在當時戰敗已不可避免,但日本仍發動大規模的自殺性反攻,特別是“血腥的塔拉瓦之戰”。日本近乎瘋狂的行為,造成美軍人員傷亡慘重。杜魯門對此心知肚明,面對日軍的殊死抵抗,美軍在傷亡上沒有佔到任何便宜。

加之美國破譯日本情報獲知:日本著手製訂戰至最後一人的防禦計劃。想以此贏得有利的投降條件或是談判。


但這場戰鬥對盟軍來說已是穩操勝券,在後續戰鬥中,減少人員傷亡是首要考慮因素。(加粗)

2)美國耗費巨資研究原子彈,若沒有應用到實戰中,國會與國民成員會懷疑花巨資研究原子彈的意義與價值,做為三軍統帥的杜魯門總統也沒法給這些人啥明確交待。

在當時能夠給日本以戰略與心理上沉重打擊,並促使日本儘快投降的最佳途徑,就是使用大家極感興趣的原子彈。

最重要的是:終於可以在世人面前展示原子彈的威力,更為堅實美國在世界地位。面對如此大的誘惑,有書君認為杜魯門不心動都難。


3)揮之不去的心結

多種因素以及日本強硬態度促使下,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先後投下兩顆原子彈,霎那寸草不留,變成兩座死城。兩顆原子彈雖然加劇日本投降的腳步,帶來的卻是日本將近30萬民眾的喪命。

愛因斯坦為此痛心疾首的說:當初致信羅斯福提議研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加粗)

愛因斯坦做為一個熱愛國際和平的科學家,痛恨一切形式的戰爭與殺戮,特別是希特勒滅絕人性的黷武主義。然而,他萬萬沒想到,原子彈成為荼毒生靈的幫兇,也成了愛因斯坦解不開的“心結”。

3、呼喚和平的使者

愛因斯坦為了和平,曾以身冒險。德國侵略比利時發起的“文明世界的宣言”自我辯護簽署聲明,當時有93位名人簽名,他公然反對,同時簽署連他在內,只有4位名人敢籤的《告歐洲人書》反戰書。

這是愛因斯坦愛好和平的充分表現,為了和平他置個人安危於不顧。

當時致信羅斯福的出發點也是基於此:他認為美國如果擁有核武器,在制衡下,德國絕對不敢輕舉妄動。

做為科學家的他想法是單純的,他研究發明是為了造福人類,而不是以軍事目的為導向。

如今美國眾多科學家,在他提出有關質能方程式基礎上,研究出殺傷力超乎想象的"小男孩"與"胖子"。只有5噸重的原子彈,在日本廣島、長崎成功試爆死傷幾十萬,屍橫遍野。有書君對於當時慘目忍睹的場面不敢想象。


戰爭就是戰爭,不是以講人道取勝的。原子彈的出現,完全違背了這位巨人的初衷。災難性後果出現時,做為基督教徒的他確實後悔了,原子彈基礎理論如果是其他人提出的,或許他難過程度會小些。

他的心結在他這句話裡更能淋漓盡致地表達,他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是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戰將用棍棒和石頭。"

原子彈發射按鈕輕輕按下,漫長歲月建立的人類文明將灰飛煙滅。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首先,原子彈不是愛因斯坦造出來的,他對原子彈的誕生說實話並沒有非常大的“實質貢獻”,他與原子彈之間的唯一關係就是他提出的質能方程讓大家弄明白了原子彈擁有這麼大威力的原理,以及在一封寫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上有署自己的名字,而也正是由於這封信的原因,使得羅斯福認識到了原子武器的厲害,從而決定要在德國之前研製出核武器,就有了後面的“曼哈頓計劃”!說他是推動原子彈誕生的第一人也不為過,但是也僅此而已,僅僅是推動了原子彈的提前誕生!


而等到原子彈造出來並且用於實戰以後,愛因斯坦本人對這種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誕生是表示後悔和遺憾的,比如在1945年8月6日,日本的廣島這個城市遭到原子彈打擊以後,愛因斯坦就曾說過他的最大感想就是後悔,後悔給羅斯福總統寫了那封信,本以為自己已經把原子彈這一罪惡的殺人工具從瘋子希特勒手裡搶過來了,但是沒想到淪落到了另一群瘋子手裡!還有,他曾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過文章,認為原子能在可見的未來對於人類並不會是一種福音,起碼當前它就是一很大的威脅。總之,愛因斯坦知道去世前,都希望各國政府不要把科學變成殺人的東西,並且號召大家反對核戰爭!


其實,愛因斯坦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它只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家,他看到的也只是原子彈帶來的巨大殺傷力,以及死在蘑菇雲下的大量平民,而且當時確實由於戰爭的原因,很多科學家都成為了為軍方工作的工具,認為科學已經成為了政客手裡的一把殺人劍,因此,愛因斯坦後悔核武器的誕生也就很正常了,畢竟製造原子彈可以說是有他本人在裡面推波助瀾的,而這種武器一現世,就在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奪去了幾十萬人的生命,這對於他一個反對戰爭、反對殺戮和平愛好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諷刺,也就怪不得他會認為原子彈的誕生是個錯誤了!


但是,關於原子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愛因斯坦僅僅是出於一個純粹的科研工作者和和平愛好者的角度,其實吧,“蘑菇雲下無冤魂”當時丟在日本和廣島的兩顆原子彈就是天降正義,別扯什麼平民不平民,那些小日本的平民個個都是該死的,因為是他們在為日本的侵略戰爭服務,所以,遭受戰爭的反噬是理所當然的,畢竟曾經原子彈的投彈手不也沒有後悔過自己給小日本帶去“正義”和真理麼,說什麼原子彈殺傷日本平民的,嗯,這句話去跟曾經南京大屠殺的遇難者說!

小日本這些畜生從沒覺得自己做錯了!


哨兵ZH


當愛因斯坦第一時間得知自己主導研製的原子彈在廣島爆炸後,喃喃自語道:“我有罪!”我們很容易理解老邁的愛因斯坦當時的心情,畢竟是他提議並主導研發的原子彈。但是對待敵人是來不得半點仁慈的。就如同一個子彈,用在好人手裡它就是正義的,用在壞人手裡它就是邪惡的。

不過,當年機組成員沒有一個人認為自己執行的任務是錯誤的,並且終身不認為自己做錯了。2005年,當年機組乘員範·柯克(照片中左邊那個大帥哥)與另外兩位尚存的機組成員一起發表聲明,稱如果有機會再來一次,一樣會執行投彈任務。(注:柯克老爺子1921年出生在倫敦,2014年在佐治亞無疾而終,真是好人長命百歲。)

而當年執行投彈任務的查爾斯.斯韋尼,這位和當年愛因斯坦一樣白髮蒼蒼的老人1995年在美國會做了一個長達5000字的演講。演講中少將多次提到了日軍所到之處虐殺平民、戰俘等種種戰爭暴行。這位退役的少將尖銳的指出,日本天皇和軍方抱著僥倖心理,拒絕投降,要日本老百姓陪他們一起“玉碎”。直到三天後第二枚原子彈落下,日本天皇才宣佈投降。查爾斯一針見血的指出,對日本民眾生命漠不關心的正是他們的天皇與軍方。

而科學家的情懷總是容易被道德綁架,一廂情願的以為如果沒有自己研發的新式武器戰爭可能就不會這麼殘酷。然而正如退役少校斯韋尼所言,如果是日本掌握了原子彈,則很難想象各國人民將面對怎樣的浩劫。


楠竹一


愛因斯坦當時之所以拼盡全力去建造原子彈,是因為他自己就是猶太人,而法西斯政府中的老大德國卻瘋狂屠殺,當然愛因斯坦心中會很氣憤,而且另一反面,愛因斯坦也是一位有愛心,也是有正義的科學家,面對法西斯政府挑起的戰爭,而且對於平民百姓的瘋狂屠殺,愛因斯坦已經是恨透了法西斯政府,然而,當時的戰爭美國還沒有參與,世界形勢並不樂觀,德國實力太過於強大,甚至一個國家基本都快把整個歐洲佔領,只剩英國和蘇聯在苦苦支撐,而日本也正在侵略中國,當時世界都不看好中國能夠抵擋住日本進攻,如果在日本取下中國後同德國夾擊蘇聯後果不堪設想,在如此情形下愛因斯坦絕對心如火焚。

更加不幸的是愛因斯坦得知許多科學界的科學家被法西斯控制,他明白這是在研究核武器,他知道核武器的威力,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阻擋,幸好日本發起了珍珠港,把美國拖入了戰場,愛因斯坦明白能夠有實力建造原子彈的國家只有美國,而且必須趕在德國之前研製出來,於是開始向美國政府請求建造原子彈。


徵得美國政府同意後,愛因斯坦迅速徵集科學家開始了研究,愛因斯坦到底是世界上號稱最聰明的人,他趕在德國之前研製出了原子彈,然而世界上局勢已經變了,法西斯政府開始潰敗,中國也成功拖住了日本甚至把他打到苦戰,德國在進攻蘇聯吃了敗仗,而意大利更是不值一提,此時發財法西斯政府以是板上釘釘,愛因斯坦已經認為研製出的原子彈作用只是震懾作用,畢竟威力太大殺害更多的是無辜的平民。可如今已經不是他能夠控制,美國政府為了讓日本迅速投降,在日本廣島長崎各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霎時間便寸草不生,變成兩座死城。

而這一切讓在研製原子彈過程中的領導者愛因斯坦心中有了沉重的負罪感,他難以釋懷,他認為已經沒必要這麼去屠殺了,他反對這麼做,他一直是個愛好和平的科學家,如此一來卻讓世界陷入了更深的危機之中!

所以在這種種情況下,讓愛因斯坦十分後悔建造出原子彈,甚至愛因斯坦還警告人類,如果這麼下去,下一次世界大戰將會是石器時代的戰爭!!


良城啊少


愛因斯坦後悔造出原子彈不止是因為美軍用原子彈摧毀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岐,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對軸心國製造原子彈的能力的錯誤估計,導致了原子彈的提前出世。


當時有情報表明德國正在製造原子彈所需的重水,愛因斯坦在發現這種武器的巨大威力後,緊急向同盟國提出了一定要先於軸心國研製出這種武器,否則世界將會被軸心國所毀滅。

於是著名的曼哈頓工程開始了,在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後,同盟國終於先於軸心國研製出了這一毀滅世界的武器,原子彈。這時候愛因斯坦並沒有覺得不應該研製原子彈,相反原子彈的研製成功給了同盟國以絕對的保證,即使在常規戰爭失敗的情況下,依舊可以用核武器來摧毀軸心國,摧毀法西斯!


而在戰後蒐集的德國關於研製原子彈的資料表明,當時德國的技術水平遠遠達不到研製出原子彈的程度。也就是說之前愛因斯坦等一大批科學家認為德國極有可能研製出原子彈的觀點是錯誤的,他們過高的估計了德國在這一方面的技術能力。

所以原本是為了防止軸心國製造出核武器來毀滅人類,才決定加速研製原子彈來制衡軸心國的初衷,到後來才明白根本就是同盟國自己在加速發展核武器,遠遠超過了軸心國。也就是說原本是為了拯救世界而製造原子彈,到後來才發現原來自己才是那個毀滅世界的製造者!


戰略論


原子彈並不是愛因斯坦製造出來的,但美國能在第一時間組織人員研製原子彈,這個愛因斯坦是佔主要的原因。

1939年初,物理學家斯特拉斯曼與哈恩發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論文,當年9月,量子力學的奠基者玻爾與他的合作者惠勒從理論上闡述了核裂變的反應過程,並給出了自然界中的鈾元素最適合當做原材料。

在當時,正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灼期間,物理學家齊拉德·萊奧意識到以上述反應現象製造出的核武器威力巨大,不能被法西斯所率先掌握,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於是,許多物理學家奔走相告,最後由愛因斯坦寫信交給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這才引起美國政府的注意。

但當時投入的經費有限,組織研製的力度也有限,直到1941年底,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政府才下大力度研製原子彈,不久原子彈便研製成功,並投擲在日本本土,加快了日本投降的進程。

(日本,長崎)

核武器,這個東西,它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愛因斯坦所擔心的是在未來,這種級別的武器會被壞人利用,造成世界級的災難。不過,從另一個方面說,正是因為核武器的存在,才維持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和平。

本回答由一枚遊戲科幻迷原創,感謝點贊關注,我們一起科幻想象、暢遊宇宙!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