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拼多多為什麼也被傳赴美急上市?

最近,拼多多的新聞不斷,先是出巨資找尋刻意黑自己的幕後勢力,然後是因產品涉黃而被有關部門“監管”,接著便是商家圍城討說法,現在,又突然傳出來要去上市。與眾不同的是,拼多多是要赴美,而不是選擇最近火熱的香港。

首先得說,拼多多是值錢的,也是很成功的。拼多多的用戶量增長確實很快,已經達到了驚人的程度。第三方機構極光大數據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拼多多應用端在滲透率上已經超越京東,成第二大綜合電商平臺。

不過,在達到3億用戶這個指標之後,拼多多的用戶數已經基本到頂,這是因其產品的目標用戶群體數量以及其依託的微信用戶基礎決定的。

騰訊系的產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用戶從0-1億非常快,藉助微信的朋友圈和推薦裂變,很容易爆款,但這種發展卻不會有長期縱深,很快到頂停止增長是必然。事實上,依託微信生存的美團,用戶數到達這個數字之後就再也沒能上升,其他的騰訊系業務,比如摩拜、快手等等,都有類似的過程。

另外,拼多多的用戶群體粘性很低,主要是為了低價而“拼團”,還有更多人是被忽悠而來,這樣的人可能在一次上當之後就徹底離開,所以,拼多多的用戶數量並不穩定,只要營銷力度一下降就會有大量的用戶流失。

從最近的各種媒體也可以看到,拼多多在廣告投放上的力度還在加大,並展開了各種宣傳攻勢,可以推測是其用戶增長遇到了嚴重的問題。

阿里巴巴CEO張勇在日前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現在大量用戶都流到淘寶來了。只要連續三次不滿意,用戶肯定到淘寶來。你就當成在幫我開拓農村市場,教育用戶好了。這種說法,顯然應該有數據支撐,不會是憑空杜撰。

有人分析,根據 QuestMobile 的數據,微信MAU(月活)9.8億,手機淘寶MAU 5.3億。中間大約有4.5億的差額,而這一差額主要就是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的人群。即使拼多多吃掉整個中間的剩餘市場份額,其增速和增長空間都存在明顯天花板,而且除去微信營銷號以及非實名的單人多號,再考慮到購物的部分家庭屬性,拼多多的3億用戶已經沒有增長空間。

沒有產品質量的支撐,不能引導用戶前向,只是一味的迎合客戶的所謂的“低級趣味”,這樣的公司都擁有爆發的能力,但不擁有長期前行的能量。

阿里巴巴CEO張勇曾表示,拼多多走到現在這個階段,說明它過去切入的路徑是有效的,但它本質上不是社交電商,社交只是淺層次的東西。京東CEO劉強東也認為,京東的用戶群體、商品品質和平臺信譽都跟拼多多不在同一層次。不管拼多多願意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評論,事實都是如此。

拼多多也低調的急速要上市,最大的可能就是缺錢了。事實上,拼多多在最近一年市場推廣燒錢的數字顯然不少,雖然很低調。成立三年來,拼多多共獲四輪融資。今年4月,有消息稱,拼多多完成了新一輪近30億美元的融資,市值直逼15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騰訊、紅杉。拼多多黃崢曾表示,目前拼多多是虧錢的,主要虧在幾個方面,第一是拼多多獲取流量的成本,第二是冠名廣告費用等公司必要開支。目前,拼多多這兩方面燒錢的速度在加快,但進一步的融資可能性已經很小,因為在貿易戰背景下,包括騰訊在內的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

與此同時,社交電商這條路看起來也走到頭了。黃崢公開表示,“社交電商這個詞,我覺得是一個偽概念,電商就是電商,社交就是社交,沒有人會邊交朋友邊買東西”。此前,黃崢還說,因為我死了騰訊不會死,騰訊有千千萬萬個兒子。種種跡象表明,拼多多現在的獲客已經不再依靠微信,微信能給與的支持已經見頂,拼多多要離開自己曾經最依賴的社交電商領域。

對現在的拼多多而言,甩掉社交電商的包袱是必然,但必須跟上消費升級的腳步才能有發展,就必須對產品質量以及供應鏈進行全面提升,但是,對比淘寶與京東差不多20年的摸爬滾打,即便有可供借鑑的經驗,拼多多這樣一個暴發戶也顯然沒有能力在數年之內補充短板,更不要說拼多多的信息流、資金流掌握在騰訊手裡,物流掌握在阿里巴巴菜鳥手裡,管理團隊與經驗更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更上層樓,談何容易。

更為嚴峻的是,目前資本市場形勢越來越差,資金面逐漸緊張,甚至已經有資深人士預計,下半年的市場資金可能縮水七八成,這幾乎等於是又一次的互聯網泡沫破裂。更有資深投行人士說,小米與美團的上市就是試金石,如果效果不佳,就標誌著中國互聯網爆發式增長的估值時代結束了。對於拼多多們來說,儲備足夠的糧草才能熬過冬天,留給大家自救的時間不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