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西洋參與人蔘的區別?

用戶5770640921


人參作為上品,位居三寶之首,為“虛勞內傷的第一要藥”,具延年益壽的作用。人參來源於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其中栽培品稱“園參”,野生品稱為“山參”也習稱“籽海”“野山參”。山參生於高寒山地針闊葉混交林、疏林腐殖土下,主產於東北三省。園參,廣泛栽培于吉林、遼寧和黑龍江,於秋季採挖,依據加工的不同分為生曬參、紅參、糖參,山參多加工成全鬚生曬參。生曬參:主根紡錘形或圓柱形,長約3~15cm,直徑1~2cm,表面淡黃白色或淡灰黃色,有明顯的縱皺紋,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橫紋,下部常有支根2-3條,以及少數細側根,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艼)和圓形凹陷的疤痕(蘆碗),香氣特異。全鬚生曬參著生須狀細跟,有的具細小不明顯疣狀突起,習稱珍珠疙瘩。野山參:主根與根莖等長或稍短,環紋緊密、蘆碗多、鬚根稀少,長約為主根的1-2倍,珍珠疙瘩多且明顯。

西洋參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乾燥根,也稱花旗參、洋參,主產於加拿大、美國。於秋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泥土,去除蘆頭、側根及鬚根,洗淨、曬乾或低溫乾燥而得。主根呈圓柱形、圓錐形或紡錘形,長約3~12cm,直徑0.8~2cm,表面淺黃褐色或黃白色,具橫向環紋及線形皮孔狀突起,細密淺縱皺紋及鬚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數條側根(多已折斷),有的上端有蘆頭、環節明顯,蘆碗呈圓形或半圓形,具不定根(或已折斷)。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淡黃白色、略顯粉性,形成層環紋棕黃色,有放射狀裂隙,氣味特異,微苦、甘。

人參性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性溫能助陽散寒,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安神益智、生津止渴、扶正祛邪、補腎助陽、益氣生血的功效。用於氣虛欲脫證;脾氣虛弱的食慾不振、嘔吐洩瀉;肺氣虛弱的喘咳、動輒喘乏、脈虛自汗;氣虛津虧的口渴及消渴證;心神不寧、失明多夢、驚悸健忘等病症。野山參功效最佳,常用於重症、急症;生曬參性較平和,適用於氣陰不足;紅參藥性偏溫,多用於氣陽兩虛證。邪實而正不虛者忌服。

西洋參性味苦、微甘、涼,入心、肺、腎經,性涼能清熱養陰,具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的功效。用於陰虛火旺之咳嗽痰血、熱病氣陰兩傷之煩倦、津液不足之口乾舌燥及內熱消渴。西洋參性寒,能傷陽助溼,陽虛內寒及寒溼者慎用。

人參、西洋參:不宜飲茶,忌與蘿蔔、藜蘆、五靈脂、萊菔子、皂莢等同服;均需另煎。

人參和西洋參均來源於五加科植物,均能補氣生津。但西洋參苦涼清洩為涼補,而人參甘溫卻善溫補。人參性微溫,補氣效力強大,有“補氣強身之要藥”之美稱,用於氣虛、氣陰兩虛的重症、急症;歸脾胃經,又善補脾益肺,用治脾肺氣虛證;還能安神益智,治失明健忘。

西洋參性苦涼,為清補之品,補氣力不及人參,長於清熱養陰,尤適於氣陰兩虛兼熱不受溫補者;又善養肺陰、清肺熱,用治陰虛火旺的喘咳痰血之病症。春夏季節,尤其夏天有虛火者,選用西洋參可降火消暑;而秋冬季節進補以選用人參為宜。


藥事健康


相同之處:人參性味甘,微苦,微溫。西洋參味甘,苦,涼。兩藥味均甘,甘能益氣生津,這是它們的相同之處。

不同之處:人參偏溫,且味較苦,溫能補陽散寒,苦能燥溼;有助陽作用。西洋參性涼,涼能清熱,甘涼相合,既能清熱養陰,又能生津止渴。人參補氣,偏於助陽;西洋參補氣,偏於養陰。

總之,西洋參和人參最簡單的區別是味甘苦味較重的就是西洋參片。苦味略輕略有點甜味的就是人參片。

西洋參可以泡開水當茶喝,泡三遍以後連參片一起吃掉,這種方法最方便,效果也很好,大多數人都是這麼吃的;若是完整的參,則須先放到鍋裡蒸軟了切成片,再按上述方法食用。味道吃習慣了就不覺得不好吃了。西洋參種類複雜,質量也有優劣,甚至還有假冒的,因此,選購時應加以鑑別。當無法鑑別真假時選購知名老牌如福臨門西洋參是杜絕上當受騙的最佳途徑。


西洋參達人c


人參與西洋參均為五加科植物,屬於親支近派。人參出名比較早,首載於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根據炮製方法,產地,大小,年令等分成了不同的稱謂。如野山參,生曬參,紅參,白參,園參等。價格差別巨大。

中醫認為,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主要歸脾肺兩經。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寧神益智,補益脾肺,扶正祛邪等作用。

中藥中,屬於“補氣劑”。

西洋參,與人參相比,則屬小字輩,首載於清乾隆初年的巜本草從新》一書,主產於美國和加拿大,也稱花旗參。近年,國內有人工栽培。

西洋參味苦,甘,性寒。主要歸肺胃兩經。具有補陰降火,養胃生津之功效。

中藥中,屬於“補陰劑”。

近些年,西洋參應用逐漸擴大,既能補氣又可滋陰,常用於糖尿病等屬於氣陰兩虛證的治療中,屬一顆中藥中的“新星”。

人參和西洋參都能提取人參皂苷,從西醫理論看,作用應相似甚至相同。但中醫並不這樣認識,其區別是很明顯的。


一生自是悠悠者1


西洋參我知道是外來品種,特別是吃人參熱的時候可以換成西洋參,西洋參同樣具有補氣的功效。但是與人參不同,人參的補氣,其性味屬陽性;而西洋參的性味則屬陰性。西洋參具有清火、補肺陰的作用,不斷的緩解肺虛咳嗽、咳血。西洋參也同時有快速緩解疲勞不上火的功能。特別是女性朋友用西洋參泡茶有養顏美容作用。西洋參因為價格便宜,咱普通百姓一般都是代替人參的,對降低血糖、調節胰島素、促進糖代謝都西洋參在某些時候,是可以代替人參來用的,對降低血糖、調節胰島素、促進糖代謝都有獨特的作用有獨特的作用。


辛弘辛弘


怎樣區別人參和西洋參?

我們去消費的時候最怕被忽悠,特別是有些東西在外形上是很難分辨真假的。如果兩者的價格相差不大那還好,如果價格相差大,則我們會吃不少虧。之前就聽很多人說難得去買一次西洋參,到手的卻是人參。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怎樣區別人參和西洋參。人參和西洋參在外表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只要我們認真細心的去分辨,也是很容易分辨出來的。



我們可以通過它們聞氣味,觀察外面表皮,掂量重量上來分辨人參和西洋參。

從它們的外皮表上進行觀察,人參的縱向皺紋是比較深的,而西洋參的縱向皺紋則是比較細密的。然後再從它們的質地上進行對比,人參拿起來相對而言比較輕,而西洋參捏起來會有一點的硬度,同時拿上手也有沉重感。

其最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用聞的了,人參的香味比西洋參淡。然後人參剛吃起來的時候會有點苦味,當我們吃到後面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有比較重的甜味了。而西洋參入口的味道除了有點苦還會帶點辣味。同時人參的斷面菊花紋不明顯,而西洋參就有明顯的斷面菊花紋。



我們去買西洋參的時候,一聞,二看,三摸。聞香味,看皺紋和斷面,最後再摸硬度和感受一下他們之間的重量。人參整體硬度是比較泡松的。西洋參是比較堅硬。所以,我們去買西洋參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去觀察,不要隨便被店員忽悠。


三農天地


人參與西洋參是同屬不同種的兩種植物,它們的形態特徵有許多相同之處,不仔細觀察很難分辨。

但它們的經濟價值差異懸殊,西洋參價格昂貴,市場上經常有不法商販以人參種子或生藥冒充西洋參,從而謀取暴利,給藥材種植戶和消費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還貽誤了病情。那麼如何區別人參與西洋參呢?

人參圖片

一、植株形態上的區別:人參的種子比西洋參種子小,而且種皮上有縱溝,而西洋參的種子比人參種子大,種皮光滑無縱溝;人參的葉色為綠色,形狀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葉面平展、光滑並散生少量細毛,葉緣鋸齒整齊且較細,而西洋參葉色濃綠,形狀廣卵形較寬,葉面有皺波紋,葉緣鋸齒粗糙、較大、不規則;人參的主根形狀長圓柱形、較長,少有分枝,西洋參的主根圓錐形或紡錘形、較短,多分枝。

西洋參圖片

二、生藥區別:標準西洋參外表呈淺黃褐色或黃白色,人參則多呈白色;西洋參表面較細膩,環紋密集,皮孔粗大,無縱溝,人參無環紋或不明顯,縱溝深而粗長;西洋參具有獨特的香氣,口嚼時苦而略有甜味,而人參氣味不明顯,口嚼時甜味漸濃,苦味偏低;西洋參斷面黃白色,皮層黃棕色,點狀樹脂道較多,形成層齒狀環紋,呈棕黃色,與人參區別顯著;西洋參比重為1.2左右,人參比重為0.8,把二者放入水中,人參上浮,而西洋參下沉。

第三、化學成份區別:西洋參總皂甙高於人參,在5%以上,而人參只有3%~4%。特別是人參皂甙含量,西洋參高於人參1~3倍,這是西洋參和人參質上的區別。

西洋參切片

[我是土家么妹娃,一個喜歡農業的土家農村姑娘,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哈,麼麼噠!]


土家么妹娃


西洋參和人參是“同門兄弟”!

它們同屬五加科,都是補氣藥中的代表藥物,功效主治“同中有異”。從臨床應用看它們各自又都有鮮明的特點。

人參

大補元氣、安神益智這兩方面長於西洋參,功效作用是西洋參不可替代的。

  • 善於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其益氣救脫的力量強,單用就可收效。如獨參湯,主治氣虛欲脫,脾氣不足,肺氣虧虛的病證。

  • 補益心腎之氣,安神增智,也可以治療氣血虧虛的心悸、失眠、健忘。

  • 歷史評價“補虛扶正的要藥”、“治療虛勞內傷的第一品藥”。

  • 人參“七分屬陽,三分屬陰”,益氣壯陽,小孩吃了會早熟。

西洋參

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等證強於人參,目前被人們作為養生補益之品使用的較多。

  • 補氣之力不及人參,長於養陰清火生津,為補氣藥中一味清補之品,較宜於治療熱病等所致等氣陰兩脫,以及脾肺氣陰兩虛證。

  • 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對西洋參的評價,基本是就指明瞭西洋參與人參的重要區別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 張錫純說:“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能補助氣分,兼能補益血分,為其性驚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惟白虎加人參湯中之人參,仍宜用黨參而不可代以西洋參,以其不若黨參具有升發之力,能助石膏逐邪外出也”。

人參、西洋參“大比拼”

一、歷代認識不同

西洋參和人參,發現和使用的時代不同、記載的醫書不同!

1、人參最早記載在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距今2000多年的歷史。

《神農本草經》把人參列為上品:“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別錄》:“調中,止消渴,通血脈......”。

《本草綱目》:“治男婦一切虛證:發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痰瘧、滑洩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痿痺、吐血、咳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疾。”

2、西洋參最早記載在吳儀洛的《本草從新》中,距今200多年的歷史。

《本草從新》: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

二、性味歸經不同

西洋參和人參性味歸經不同!

西洋參味甘、微苦、涼;歸肺、心、腎、脾經。

人參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

(一)認識性味

藥物的性味,是指藥物的四氣、五味特點。瞭解這些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藥物的特性。

1、四氣,就是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它反映了藥物對熱天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

簡單理解就是,能夠減輕或消除熱性病的就是寒涼藥:能夠減輕或消除寒性病的就是溫熱藥。《內經》:“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2、五味,指藥物的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

酸味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苦味能洩、能燥、能堅;甘味有補益、調和諸藥、和中、緩急止痛的作用;辛味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鹹味瀉下通便、軟堅散結。

《內經》:“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

(二)認識歸經

歸經,是指藥物對於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藥對某些臟腑經絡有特殊的親和作用,因而對這些部位的病變起著主要或特殊的治療作用。

簡單的理解就是,藥物歸哪個經絡,治療哪個臟腑經絡的病。

三、功效應用不同

(一)人參

【功效主治】

1、大補元氣:用於元氣虛極欲脫,短氣神疲、脈微欲絕,兼亡陽證。

2、補脾益肺:肺、脾、心、腎氣虛證。脾虛食少、便溏等;肺虛咳喘、乏力等。

3、生津: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

4、安神益智: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消除視力、腦力疲勞;治療老年性陽痿等。

5、扶正祛邪: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

(二)西洋參

【功效主治】

1、補氣養陰:治療氣陰兩傷證;肺氣虛及肺陰虛證。

2、清熱生津: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

請您閱後給我留下意見和建議,不勝感激!

我是一名中醫高級講師,你我在文章中“遇見”,期待下一次重逢。


蔚姐雜談



永恆的森林1568


1.人參原產於中國,而西洋參原產於北美洲。人參來源於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和根莖,主產於我國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根據傳統加工方法不同可分為生曬參、全須參、紅參3 種規格。西洋參來源於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乾燥根,進口西洋參主產於美國和加拿大。

2.人參性平、味甘而微苦。微溫而不甚燥熱,藥力強大,為補氣強身之要藥。具有大補元氣,強心固脫,補脾益肺、安神生津的功效。熱證、實證、體質不虛者,不宜用人參。

西洋參苦寒清洩,甘寒涼補,入心肺腎經,為寒補之品。具有補肺陰,清火,養胃生津的功效。西洋參臨床應用特點在於補而不燥、扶正祛邪、攻補並施。主要用於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對脾胃虛弱者,西洋參的補氣之力不如人參,但生津之力強於人參。由於既能益氣又能生津,故西洋參適用於以陰虛為主的氣陰兩虛證。凡不適合人參治療和熱補的人,均可用西洋參。而對肢冷、畏寒、腹瀉,胃有寒溼、舌苔膩著、脾陽虛弱等陽虛體質者,則屬禁忌之列。

人參味甘,苦味稍濃,西洋參味甘,苦味較弱;就藥性而論,人參微溫,西洋參性涼;兩藥味均甘,甘能益氣生津,這是它們的相同之處。不同之處在於,西洋參性涼,涼能清熱,甘涼相合,既能清熱養陰,又能生津止渴;人參偏溫,且味較苦,溫能補陽散寒,苦能燥溼,有助陽作用;西洋參補氣,偏於養陰;人參補氣,偏於助陽;且人參補氣之力勝於西洋參,而西洋參清熱生津之力又高於人參。故陰虛體質的人,患有氣虛證時,最好用西洋參;身體素質偏於虛寒的,患有氣虛證時,應選用人參。如果顛倒使用,則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血虛可引起氣虛,以氣虛為主,或血脫引起氣脫,均須補氣以生血,或固氣以阻止血脫,此時最好是用人參。由氣虛所致虛勞發熱的患者,也當用人參。但如果虛勞發熱是由陰虛所引起的,則西洋參的作用優於人參。夏季暑熱傷及身體的元氣,如果出現神志疲乏、心煩口渴、短氣汗出、脈虛細數的症狀,用西洋參大補元氣,清熱生津,非常合適。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人參,則必須配伍甘寒或酸斂生津的藥物,如麥冬、五味子等,否則單用人參,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後果。

此外,多糖為中藥滋補作用的物質基礎之一,人參多糖對機體的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和抗腫瘤和降血糖等方面均有較為肯定的藥理學作用。人參多糖的含量高於西洋參。

人參大補元氣,西洋參則偏於養陰生津。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人參藥理作用極為廣泛,涉及人體中樞神經、心血管、免疫和消化等系統、機體合成代謝、性腺功能等。西洋參藥理作用的明顯差別之處體現在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機體合成代謝等方面

我是營養佳

致力於傳播科學的營養知識,助力您身體健康,全家安心。 歡迎關注


營養佳


西洋參與人參皆為名貴的補氣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用人參和西洋參作為保健品用來養生保健,強身健體。特別是西洋參,適用人群廣。常被人們用來燉湯或者泡水喝。

西洋參,又稱為洋參、西參、花旗參等,來源於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乾燥根。其藥性甘、微苦,涼。歸心、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功效。臨床上西洋參常用於治療氣陰兩脫證及氣虛陰虧,虛熱煩倦,咳喘痰血,氣虛津傷,口燥咽乾,內熱消渴。一般用量為3~6克。

人參,又稱為圓參、黃參、棒槌、鬼蓋、神草、地精、百草之王等。其來源於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及根莖。人參藥性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的功效。人參在臨床上常應用於氣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陽痿宮冷,氣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氣血虧虛,心氣不足,驚悸失眠等症。一般用量為3~9克,用於挽救虛脫可用至15~30克,文火另煎兌服。

人參、西洋參都屬於五加科植物,且都屬於補氣藥,十八反中“諸參辛芍叛藜蘆”,二者皆不可與藜蘆同用,所有的參類都不可與藜蘆同用。不同的是,人參除了不可與藜蘆同用外,也不能與五靈脂同用。

那麼西洋參和人參兩者要如何選擇應用呢?

中醫認為,西洋參性寒涼,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感舌燥等,凡陽氣不足、胃有寒溼者忌服。感冒咳嗽或急性感染有溼熱者也不宜服用西洋參。但對於一些大病初癒的人來說,西洋參是個不錯的補品。西洋參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對於一些體質虛弱的人時常服用可增強體質。但如果並無氣虛或者陰虛的人群也並沒有什麼不適的也就沒必要經常服用西洋參。

不同的是,西洋參比較適合春、夏兩季服用,而人參則適合秋、冬兩季服用。在補益效果上,西洋參的補氣作用要比人參要溫和,不像人參那樣溫燥,且西洋參重在養陰生津,以清虛熱為主。在服用兩者時,最好不要與濃茶或咖啡一起服用,也不宜與其他藥物一同服用。

西洋參重在平補,因此西洋參更廣泛的被人們應用於養生保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