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靠籍貫從第三名逆襲狀元的他日後敢對如日中天和珅冷嘲熱諷

嘉慶九年(1804),乾嘉時期名臣王傑走完了八十一歲的人生,嘉慶帝追贈其太子太師,諡號文端,並將其牌位祀於賢良祠。這個王傑的是乾隆時期為數不多的廉潔官吏,並一度因為與和珅對著幹贏得了後來嘉慶的高度讚許和尊敬,在此一年前,王傑告老還鄉回陝西韓城老家時,嘉慶還寫了一句詩讚揚他:“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送韓城”,以此稱讚他超然的政治地位,是與和珅遙遙相對的清官典型代表。

靠籍貫從第三名逆襲狀元的他日後敢對如日中天和珅冷嘲熱諷

王傑畫像

王傑出身非常貧苦,《清史稿》對其家庭狀況寫下了兩個字:“貧甚”,由於自小喪父,為了孝敬母親,很早他就外出做師爺謀生,當時的兩江總督尹繼善、江蘇巡撫陳宏謀“皆重之”,原因就是才學和品德都出類拔萃。

乾隆二十六年(1761),王傑經濟狀況好轉後,進京參加趕考。殿試後,當大臣拿著前三名的卷子給乾隆審閱,要他親自點狀元。當時王傑的卷子被考官擬推薦為第三名,被點狀元的希望不是很大。熟料,王傑因為長期替兩江總督尹繼善給乾隆寫奏摺,乾隆早已對這個筆體非常熟悉,早就很欣賞這個代筆起草的奏摺人,沒想到今天來參加殿試,同時認為尹繼善能使用的師爺品德也會出眾,越想越高興,於是打算將第三名的王傑點為狀元。

閱卷考官建議乾隆別太草率,再看看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卷子,最後慎重點決定。乾隆看完第一名考生趙翼的卷子後為難起來,覺得兩個人難分軒輊。正在難以割捨時,忽然乾隆發現趙翼是江蘇省的考生,而王傑籍貫地在陝西。考慮到江蘇年年狀元最多,陝西自開國以來從未出過一位狀元,並且此時乾隆在西北用兵,在從西北選個狀元,豈不是大吉大利?於是王傑雖然第三名卻最終以籍貫優勢成了這年考生中最大的黑馬。《清史稿▪王傑傳》

靠籍貫從第三名逆襲狀元的他日後敢對如日中天和珅冷嘲熱諷

乾隆影視形象

此後,靠著才學和品德,王傑成了乾隆中後期提拔不多的極其廉潔官員,歷任兵部尚書、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東閣大學士。在和珅強勢崛起後,滿朝官員對和珅的貪瀆敢怒不敢言,更多的是靠近和珅成為門下常客,唯有這個王傑敢與跟和珅對著幹。

有一天,和珅在軍機處拿著一幅石墨畫軸,王傑說:“貪墨之風,以至於此。”意思是說,貪汙也就罷了,為啥還要弄到如此風雅奢侈,故作高端?此時,肯定能響起和珅的呵呵笑,不會有別的反應,但是估計和珅從此就記住仇了。

靠籍貫從第三名逆襲狀元的他日後敢對如日中天和珅冷嘲熱諷

和珅影視形象

《清史稿·王傑傳》就記下了這件事的連續劇:一日,和珅故意上前握著王傑的手摸了摸帶著幾分調戲地強調說:“狀元宰相手果然好,何柔荑乃爾!”狀元的手就是好,柔美就像小草的嫩芽似的。王傑揚揚腦袋說:“我王傑的手雖然好,但不能像別人一樣會往家裡摟錢啊!這樣的手有什麼好處。”弄得和珅灰頭土臉,不再敢跟王傑鬥嘴。

靠籍貫從第三名逆襲狀元的他日後敢對如日中天和珅冷嘲熱諷

嘉慶畫像

嘉慶即位後閃電清算和珅的同時,對王傑這樣的清廉耿介大臣十分尊重,已經七十多歲的王傑因老成持重,被嘉慶任命為首輔大臣,在早期維護政局穩定上,王傑做出了很大貢獻。幾年後,王傑已經八十歲,嘉慶批准他退休回老家,並賜給他一隻乾隆晚年用過的手杖。

一年後,王傑去世,嘉慶知道王傑家裡條件比較困難,特地送了兩千兩銀子,並給予評價不低的諡號,高度讚揚了其光明磊落清廉幹事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