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已與清北“三足鼎立”!這可能是中國進步最快的大學!

“經過六十年的探索與實踐,中科院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科教融合辦學體制和培養模式,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

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局長高鴻鈞介紹了中科院在高等教育中的“科教融合”特色。

已與清北“三足鼎立”!這可能是中國進步最快的大學!

據介紹,中科院始終堅持在高水平科研活動中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現已形成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為核心、覆蓋全院100餘個研究所的教育體系。“截止2017年7月,本科畢業47671人數。中科院已授予193847名研究生博士和碩士學位,其中有180位入選兩院院士,近兩年校友中獲得傑青基金資助者佔全國的30%,居全國高校首位。”高鴻鈞說。

目前,中科大、國科大已與100個院屬單位聯合共建科教融合學院43個。與上海共建的上海科技大學,聘請來自各研究所的3000餘名一線高水平科學家參與教育教學工作。“很多本科生的課程都是由院士、傑青等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承擔,甚至一些課程的助教由正研究員擔任。”高鴻鈞說。此外,中科院還積極與國內高校合作,已有59家研究所與57所知名高校合作,開設聯合培養本科生的菁英班138個,資助學生數量累計16765人,約有2/3畢業生選擇繼續學習深造。

在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方面,中科院去年11月啟動《中國科學院關於院屬高校“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學”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

院屬大學以研究生教育為主,本科教育“少而精”的特色。“各院屬大學本科生規模不大,如中科大多年來的每年本科生招生規模為1800名左右,但畢業生質量較高,已有‘千生一院士’之名;國科大每年的本科生招生規模也僅為300名。未來我院屬大學在‘科教融合’辦學特色支持下,一定能夠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拔尖人才。”高鴻鈞說。

已與清北“三足鼎立”!這可能是中國進步最快的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篤志樓

通過“科教融合”,中科院院屬大學的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在2017年我國第四輪學科評估排名中,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共有18個學科被評為A+, A檔學科數為30個,位居全國高校第三,僅次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種“三強並立”的態勢與2018年3月ESI國內高校北大、國科大、清華“三足鼎立”的格局一致。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3月公佈的最新ESI數據顯示,國科大發表文章的被引頻次排名躍居國內高校第一,國際排名第107位。同期ESI位居國內高校第二位的北京大學國際排名108位;清華大學位居國內高校第三位,國際排名125位。有媒體對此評論稱:“背靠中國科學院的國科大,未來國際排名預計還將繼續上升。”

已與清北“三足鼎立”!這可能是中國進步最快的大學!

在ESI的22個學科中,國科大的化學材料科學兩個學科表現尤為搶眼,入選含金量最高的ESI前萬分之一學科;農業、工程、環境生態、地質(本月新增)、植物與動物科學、化學和材料科學等7個學科繼續保持領先優勢,位列ESI前千分之一學科17個學科入選前1%學科,包括化學、材料科學、物理、地質、環境生態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生物與生物化學、工程、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農業科學、藥理學和毒理學、微生物學、臨床醫學、神經科學與行為(2017年11月新增)、計算機科學、免疫學(2017年5月新增)、社會科學。國科大入選ESI前1%的17個學科,絕大部分能夠與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類的學科相對應,學科建設成效顯而易見。

獨具特色的科教融合辦學模式使得國科大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2018年3月的ESI數據和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向世人彰顯了國科大不僅在知識創新方面成績斐然,在學科建設、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提升了社會對國科大的認可度和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媒體評論認為,

國科大的橫空出世,標誌著我國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有了第二條成長道路,國科大對科教融合體制機制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科教發展的制度創新提供可供借鑑的中國經驗。

(整合自新華社、科睿唯安、國科大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