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劉光世,南宋王朝的“定海神針”

南宋時期儘管在對外戰爭上乏善可陳,但是在那個名將輩出的年代,劉光世能夠成功壓倒王彥、吳階、劉琦等戰功彪炳的將軍,躋身南宋“中興四將”之列,自有其獨到和過人之處。

劉光世,南宋王朝的“定海神針”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如果劉光世僅僅是一名依靠祖輩餘蔭才得到快速提拔的機會的話,那麼這一年,他的仕途就走到盡頭了,因為他失去了賴以發展的背景——在東京保衛戰中,其父劉延慶以身殉國。可是,劉光世此後的發展軌跡卻與人們預料的完全相反。

事實上,或許恰恰是因為失去了父親的庇佑,才徹底激發出了劉光世血液裡那潛伏已久的天生領導才能,從而使他取得了其祖輩以來的最高成就。當時的形勢是,太上皇徽宗趙佶、皇帝欽宗趙桓以及所有王室宗族都被金人掠到了北國,天下群龍無首。唯一倖免的康王趙構自身軍事力量嚴重不足,難以號令群雄。而與此同時,國家的財政體系又因為戰火的瀰漫而宣告癱瘓,連基本的軍費開支都難以有效保障。於是為了生存,所有的人都最大限度的運用自身優勢,積極行動起來。有地盤、有實力的地方正規部隊,抱定“守土有責”的原則,紛紛從轄區的百姓身上徵收福利,解決工資待遇。本來就佔山為王的土匪盜賊們,則趁著正規軍沒有能力開展軍事行動的空擋,四處出擊,放肆搶劫,大發國難橫財。

而在官與匪的雙重壓榨下,不堪剝削的百姓們惟有自發組織起來造反,努力解決生存問題和溫飽問題。再加上從北方前線撤下來,沒有地盤卻有槍桿子的散兵潰卒們,為了混口飯吃,或者回部隊,或者參與搶劫,或者加入造反,甚或者乾脆整合重建自己的軍事武裝力量。

總之,當時的天下,幾乎整個一個遍地烽火狼煙,滿目殘垣斷木的淒涼景象。

而劉光世,就是這個亂世所造就出來的一個一位傑出英雄。南宋初立,在那個“穩定壓倒一切”的年代,劉光世率領部隊馬不停蹄,東征西討,其聲望與官爵也如同牛市中的藍籌股一般,全面飄紅、持續走高。

山東李昱擁兵數萬,四處流竄,他率領人馬自費縣引兵圍長清,最終由麾下將領喬仲福追擊並斬殺之,自己因功被授予“上將”軍銜(奉國軍節度使),追平其父的成就,併成為南宋第一個建節的將領 。緊接著,鎮江府士兵叛亂,他又身兼六個地州市的黨政軍最高領導(滁、和、濠、太平州、無為軍、江寧府制置使),全面總攬調度一切事宜。張遇本來是真定府的馬軍,趁著亂世聚眾為盜,江湖人稱“一窩蜂”,公然攻城掠民,很是囂張蠻橫。劉光世為此全力討伐,從池州開始,一路經江州、黃州、江寧、京口、真州、鎮江、金山寺最後到揚子橋,直追得張遇嗚呼唉哉,日暮途窮,終於繳械投降。

在《宋史》中,李成是赫然名列《叛臣傳》中的一代知名漢奸。劉光世奉命追剿,三戰三捷,成功繳下李成那把名震江湖的寶刀,並一舉擒獲其二號人物、幕後主謀陶子思。…… ……

事實上,當年在劉延慶麾下的劉光世,錦衣亮甲,怒馬鮮花,實在是風光無限。郭藥師是遼國晚期的著名將領,歸降宋朝以後,一度被委派為燕京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他所統率的“常勝軍”,更是大宋王朝內部唯一能與“陝西軍”相抗衡的精銳部隊。可就是這樣一位資深名將,卻每每在見到劉光世時,都會不無敬意的稱上一聲“三將軍”。由此可以想見,劉光世的影響力。

劉光世,南宋王朝的“定海神針”


縱觀劉光世在平定內部矛盾的一系列戰鬥中,幾乎是無往而不利,最大限度的起到了穩定國內形勢的作用。無論是從南宋朝廷還是天下蒼生來說,劉光世都不愧是王朝中興和定國安邦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針”。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光世才得以成為兩宋三百一十九年中為數不多被授予“元帥”軍銜(護國、鎮安、保靜軍節度使)的武將之一,而當時和後世的廣大百姓才會賦予他“中興名將”這一充滿敬意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