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李敖帶走了最後的名士風流

董嘯 | 李敖帶走了最後的名士風流

董嘯 | 李敖帶走了最後的名士風流

臺灣“聯合報”3月18日報道稱,臺北榮民總醫院證實,罹患腦幹腫瘤的作家李敖,近日因病況轉危,今天上午10點59分離世,享年83歲。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爺不帶自己去。

李敖昨日病逝,享年八十三歲,按照中國傳統農曆算法,恰為八十四。

觀其一生,李敖無疑是一個真正對中國現當代社會有影響的知識分子,無論喜歡還是厭惡他的人,應該都會承認這一點。這種影響力,源自於現代和當代轉型過程中,獨其最為深諳大眾傳播學精髓,擅用傳播媒介的特點之上。人們總是驚歎於“誠品書店”的廣告,殊不知李敖方是臺灣第一等的廣告學頭號大師。如今,李敖駕鶴西去,帶走了20世紀最後的名士風流。

董嘯 | 李敖帶走了最後的名士風流

年輕時的李敖

李敖能寫,俗語夸人文筆好會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然而這一點貌似只有李敖真正做到了。而且這些嬉笑怒罵還都變成了很好的收入,也算是寫作邊際效應最大化的極致。終其一生,出版了100多種書籍,加上各種重版再版,估計等幾個身也不止。

但是話說回來,李敖大部分的文字不過是這些嬉笑怒罵的唾餘之作,快意恩仇賺快錢可以,若想傳於後世,恐怕不可得。他自詡寫白話文前三名都是自己,自然是廣告詞,能實指的估計只有字數。

論著作的乾貨比例,四十卷本《李敖大全集》價值不大,李敖的好作品在他寫作生涯的前後兩端,《傳統下的獨白》好在少年心氣,《北京法源寺》沉鬱哀痛,除此之外都帶有太鮮明的時代感和個人化傾向,似乎不好歸入代表作之列。

李敖敢言,作為海峽兩岸先後兩代年輕人的共同啟蒙者,他的文章有少年氣,甘於懷疑一切,寫文章六親不認,仇人親人友人一視同仁,一路懟過去。八十歲的文字讀來依然叛逆十足,少年氣一以貫之,最吸引血氣方剛者。年輕人需要的就是這種能帶著他們扔磚頭的壞小子,而不是循規蹈矩滿嘴套話的五道槓。

上世紀90年代,李敖著作初入大陸便風靡一時。他在自己文字中塑造的“反國民黨專制鬥士”、“文化太保”、“文化恐怖分子”等形象,迅速成為當時的文化偶像,被知識青年戴上了“大師”的帽子。

兩岸資訊交通發達之後,李敖的故事逐漸被重新勾勒出來,復有侵吞蕭孟能財產,汙衊前妻胡因夢,迴歸大陸捧臭腳……近在眼前的表演,各種不堪的劣跡,又讓很多人視之為“騙子”加“流氓”。

董嘯 | 李敖帶走了最後的名士風流

不過李敖的頭腦特別清楚,他知道自己的負面何在,也知道如何為自己辯護——為此他提出來一個“人格的兩層面”。

什麼是“人格的兩層面”呢?李敖說,第一個是“管仲的層面”,第二個是“匹夫匹婦的層面”。“匹夫匹婦”的層面是小市民的層面,是隨波逐流的層面,是依附權威的層面,是“庸德之行,庸言之謹”的層面;“管仲的層面”是大人物的層面,是特立獨行的層面,是大無畏的層面,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層面。這種層面所表現的人格是“大人格”;匹夫匹婦所表現的,是小人格。

其實這段排比句可以說得更簡便,就是品格可以分為私德品格和公德品格。李敖始終是把自己看作知識分子,更準確的說法是中國傳統觀念下的“士”。所以文人無行,名士風流,大行不顧細謹,李敖自認在“管仲的層面”大節無虧輸,“匹夫匹婦的層面”吃相難看就不算事兒了。

此番話雖為自我辯解之詞,卻也是全面看待評價李敖的肯綮所在。

李敖善炒作,特別善於使用傳播媒介,而且從效果來看,他是自我炒作的集大成者。在報刊時代,拼命寫專欄著書,罵傳統罵權威罵兩蔣罵李登輝罵陳水扁;電視時代,不但自己在鳳凰衛視做《李敖有話說》,講學術談政論批時事,更是頻頻出沒於華人世界最火的各種綜藝節目,展示幽默感。任何時候都要在輿論場和熱點中插一腳,勇刷存在感。

董嘯 | 李敖帶走了最後的名士風流

李敖參加《康熙來了》

作為炒作大師,他為自己創造了很多牛逼的slogan:

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當我要找我崇拜的人的時候,我就照鏡子。

我生平有兩大遺憾,一是我無法找到像李敖這樣精彩的人做我的朋友,二是無法坐到臺下去聽李敖的精彩演說。

無數擁躉或許說不出李敖的代表作或者平生事蹟,但一定會知道上述三句話裡的全部或部分。對於這些狂妄之語,多年後在鳳凰衛視的電視節目中李敖得意地解釋了一番:

“為什麼講話這麼狂妄?可是你們注意,這是一個廣告技巧。我不是說我是不是那樣寫最好……我是說前三名就是我……吹你一次,再吹你一次,又吹你一次,這種表達方式就是一種好的宣傳語言,你心裡可能恨我,可是你忘不掉這句話,因為這句話深深地抓住了你的注意力。”

李敖還有一個特長就是嘴皮子厲害,頗有古之縱橫家風采。從李敖的一生來看,他的頭腦第三,聰明敏慧,讀書萬卷;文筆第二,對漢語的使用能力確實是現當代史上一等一的水準,惜乎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打嘴仗和自我吹噓上;口才第一,論反應便捷,言語幽默,觀點提出和豐富論證,出現在公眾面前的中國人,李敖的口才最佳,別無分號。

有人給王小波造了一個非常牛X的雕像,箕坐於地,亂髮叢生,小和尚高聳。如果要我為李敖設計個雕像,大概會塑一根巨大的舌頭,沒面目,沒身體——回顧李敖的一生,風流韻事與等身著作與身俱滅,空空蕩蕩的天地間剩下此根巨大的舌頭。

李敖有花邊,愛泡妞,到處鼓吹女朋友多,喜歡的女孩標準是“瘦高白秀幼”。李敖愛興訟,和各種人打官司,錢財方面看著甚緊。李敖和娛樂圈關係緊密,既能做嘉賓口飛白沫舌綻蓮花,又能寫流行歌曲傳唱一時。總體來說,李敖風流倜儻,膽氣過人,才華橫溢,非常有趣——有趣這一點非常難得,正人君子脊樑勇士值得敬重,但是未免面目板結,久對而無親近感。李敖一生讀書不止,博學多思,妙語金句信手拈來,實在是第一等有趣的靈魂。名士做派,風流得緊。

董嘯 | 李敖帶走了最後的名士風流

年輕時的胡因夢和李敖

P.S.至於李敖晚年的言論,頗為自由知識分子所指摘。大一統大中華反美觀念,尤其是過強的民族主義思維,常被視為對其一生堅持的自由主義的背叛。對此李敖甚少回應,不過在他接受南方人物週刊採訪的時候所說的一句話中,或可窺見其中端倪:

我看過日本軍人騎著馬在我眼前經過,你們沒有這種亡國的感覺。

董嘯 | 李敖帶走了最後的名士風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