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金鐘壺 民國時期

我們,坭興壺,數萬個兄弟姐妹,靜靜地躺在永格老壺館裡。我們老啦,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瑞香壺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銅錢壺

第一,我們年紀老啦。

我們坭興陶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從1956年欽州坭興廠(一廠)興建到七、八十年代,我們這數萬個兄弟姐妹便陸續在這裡誕生,年紀都在四、五十歲,甚至花甲胡垂半胸、滿頭花白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雙碗壺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山泉壺

第二,我們的泥料老。

一把壺的泥料是否夠老,對我們坭興壺而言極為重要。

以前的泥料都是在田裡面挖的,可以直接去撈的田泥,這些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天然泥料。那時候的一廠,用的泥料都是取自欽州當地的好泥料,哪有好泥料就開採到哪。現在就不同了,還需要上山去找泥料。

還有泥料的陳腐時間,都要求在三年以上。陳腐的時間越久,表面就會越溫潤,質感細膩會更易於泡養,所以呀,製作我們數萬個兄弟姐妹的泥料都是幾十年前的泥料。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年年有餘”壺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旋紋壺

第三,我們都傳承老工藝。

我們這數萬個兄弟姐妹全都是傳承自欽州製作坭興陶的傳統工藝。不僅容量大,壺型好看,有內膽,也是四大名陶中唯一有內膽的陶器。

因為一把茶壺要做內膽的要求很高,泥料要細膩,其硬度和韌度也要高,那時候只有我們坭興壺能做到,是其他名陶不可比擬的。

目前國家相關的博物館所收藏的坭興陶茶壺,都是像我們這樣大容量且有內膽的茶壺,也可以體現我們這些兄弟姐妹傳承了歷代坭興陶茶壺的傳統。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龜獸壺

還有窯變也是屬於老工藝。

我們坭興壺的窯變是自然的窯變,是火與泥的自然交融形成的,一般出現在窯爐溫度上升到1200°C的臨界點時,也是老特點啦。

起初用柴火燒製,後來慢慢改用煤燒,與現在很多用電燒出來的均勻釉面不同,可是充滿著變數。

在高溫燒製的時候,窯內溫度差異大,我們體內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窯變”藝術效果。但這種窯變現象,在最後我們出窯的表面上是見不到的,因為器皿的表面被一層氧化物覆蓋。經過細心打磨,把我們表面氧化物磨去之後,彷彿再次涅槃般,在我們的表面會呈現出各種斑斕絢麗的色彩和紋理,如古銅虎紋、青銅虎紋、藍綠象牙、金黃天斑、墨綠、天藍等。

這是一種技術的傳承,目前許多新壺看不到以往的老工藝,而我們這數萬個兄弟姐妹們的明顯特點就是老工藝。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福祿”壺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民歌壺

第四,我們出口歷史老。

我們的老,可不僅僅是你們目光所及呈現出來的單一模樣,更多是從我們坭興壺特定的時代背景,感受我們所承載的厚重歲月。

我們這數萬個兄弟姐妹們,除了小部分是清代、民國燒製的,大部分是新中國建國後,從1956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誕生的。

那時候,我們坭興壺都往東南亞、歐美地區出口,有著特定的目標人群。因為出口的這些家庭,大多是人數眾多的大家庭,他們坐在一起圍壺煮茶,所以需要的壺都是大容量的壺,而這恰恰需要我們這些傳承了老傳統的坭興壺。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海螺”壺

當年我們漂洋過海,出口歐美、東南亞國家,在歷經幾十上百年的風雨中,漸漸褪去了窯火的火氣,慢慢沾染上時間的味道,成了現在永格老壺館裡面一把把“有故事”的坭興老壺。

我們為什麼老啦?

我們為什麼老啦?

▲斜紋壺

我們為什麼老啦?

▲小花壺

許許多多因素的變化方能成就我們坭興壺。我們的老,要細細品,裡頭充滿著匠人的情懷與時代的回味。

就用廣西一名八旬著名老作家方士傑給我們寫的詩做結尾吧。

《坭興老壺贊》

四大名陶譽滿天,

坭興定位海邊沿。

近銷南北頌聲大,

遠旅亞歐讚語甜。

永格館藏成國粹,

香茗壺煮醉茶仙。

歲趨花甲堪稱老,

三尺銀鬚豈白添?


圖 文|茶 氏

運 營|永格文化

策劃推廣|茶氏心·旅全媒體

廣西南寧良慶區銀沙大道3號金象花園永格老壺館

坭興老壺網·永格老壺館·茶氏(caz-si)·心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