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桃花幾度吹紅雨”:李師師的故事

“桃花幾度吹紅雨”:李師師的故事

哪個妓女不是桃花幾度吹紅雨呢,只有李師師的經歷成了歷來文人狎客吟詠的對象。

李師師的故事在野史、筆記小說裡記錄很廣。她本是東京城內經營染房的李寅的女兒,自幼一副好嗓子,在老鴇的悉心調教下,不滿15歲的小孩,就已經是"人風流、歌婉轉",在首都各教坊中獨領風騷,高樹豔幟。文人自譽風流多無行,有很多著名的詞人都是她的常客,像張先、晏殊、周邦彥、秦觀等等,後來大書畫家宋徽宗趙佶也來湊熱鬧,可見其精彩、出彩之處。

李師師有多漂亮,張先有詞可以為證。張先是北宋文壇上的一面旗子,以寫“影”出名,世稱“張三影”。他一輩子閱女無數,八十歲那年還納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妾,那小妾為她生了兩男兩女。他於85歲高齡時作的《師師令》一詞,表現出了對李師師非常地欣賞:"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綵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都城池苑誇桃李。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里。"

當時還有一位詞壇巨擎秦觀,年方三十歲,文采風流名動一方,李師師對他也曾一度迷戀,二人交往比較頻繁。秦觀眼界比較的高,一般庸俗的女人是進不了他的視野的。這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李師師的漂亮程度。

後來著名詞人晏幾道和李師師春風一晚後,寫了首《生查子》詞寫她的色容:"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 歸去後,仍回味無窮,又作《一叢花》詞贈給李師師:"年來今夜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嫋涼口。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佳期誰料久參差。愁緒暗縈絲。相應妙舞清歌夜,又還對、秋色嗟諮。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

男人有才,女人貌美,互相愛慕,本是一段佳話,但奈何秦觀和晏幾道本是花花文人,又供職在公門,李師師雖有才貌,卻身在娼門,這本來就是一段露水緣分的故事,不去談"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的感嘆,也不去談"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的痴情。其實感慨也好,痴情也好,都不過是遊戲中的一場遊戲。

後來,李師師又遇到了對她如痴如醉的大才子周邦彥。周邦彥妙解音律、工於文詞,因其詞句綺麗絕倫,京城歌伎無不以唱他的新詞為榮,他又是個奶油小生,很有女人緣,遇到的每一個女人,都付出了真情,是以感情世界裡的他過的很豐富。周邦彥初見李師師時,便感覺相見恨晚,他對李師師如痴如醉。一宿過後,就使出他的殺手本領,填了一首《玉蘭兒》記錄他對李師師的印象:"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爐煙淡淡雲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賴得相逢,若還虛度、生世不足。"李師師愛慕周邦彥的文采,二人交往的時間很長,關係甚為密切。宋人陳鵠《耆舊續聞》中記載:"美成(即周邦彥)至角伎李師師家,為賦《洛陽春》雲,'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溼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潤玉簫閒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依欄愁,但問取亭前柳。'"從中可以看出二人的情感深厚,絕非一般 ,周邦彥一度甚至有為她贖身娶她為妾的想法。

久居煙花柳巷的人,實際上是講不上情感的。李師師的身份太特殊了,在和周邦彥交往的時候,她又遇到了一生中另一個重要人物,這個人就是宋徽宗趙佶。趙佶這個人不管做皇帝怎麼樣,有一點,琴棋書畫上的造詣在當時卻是首屈一指的,花鳥畫和瘦金體的書法可以說獨步天下,讓不少才女如痴如醉,自然李師師也是他的崇拜者之一。李師師一見到他,就被他獨有的皇家風範迷住了,從此李師師和比她大20歲的皇帝伯伯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君妓魚水之歡。

李師師有了皇上光顧,就對周邦彥有點抽不出空了,周邦彥未免就有點酸意。有一天,李師師得知宋徽宗不會去了,就把周邦彥招了過去,兩人剛要行好,就聽到了宋徽宗的敲門聲,嚇得周邦彥趕緊躲到床底下去了。原來有人進貢給朝廷新鮮的橙子,徽宗想拿幾個過來給李師師吃。周邦彥在床下聽著他們的甜言蜜語、悄悄情話,心裡的滋味就可想而知了。宋徽宗走後,周邦彥和李師師極盡歡性,寫了一首《少年遊》:“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來記錄這晚的情形。這首詞後來被宋徽宗知道了,非常地羞惱,他就把周邦彥貶到遠遠地他鄉去了。

後來,在和宋徽宗的交往中,又遇到了帥哥級、能吹一首好笛子的梁山好漢“浪子”燕青,自是又夾雜著演繹出了另一出姐弟戀的愛情故事。

不過,“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句話可以用在方方面面。靖康元年年末,宋徽宗被金軍俘虜,第二年被押往金都,此後李師師的下落成為了千古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