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 阻礙BIM技術普及應用的關鍵在哪裡

BIM技術方興未艾,討論BIM的人,或神化、虛化BIM,或誤以為只是一款集大成的三維軟件系統……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探究BIM真正價值和落地應用的過程中,BIM軟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前不久,《BIM視界》記者專訪了廣聯達BIM技術研究院院長李衛軍,借鑑其經驗,就軟件行業大家所關心的問題,聽聽他的想法。

阻礙BIM技術普及應用的關鍵在哪裡

Q1

BIM軟件需要與平臺結合

《BIM視界》

有人認為工程任務需要BIM軟件和其他專業軟件配合使用才能完成,BIM軟件無法單獨完成所有的工程任務。針對上述觀點,您認為貴公司的BIM軟件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或者功能上的改進措施?

李衛軍

這種說法有點片面,基於BIM技術的應用軟件有很多,簡單來說可以分為BIM基礎軟件、BIM工具軟件和BIM平臺軟件。對於前兩者來說,是完全可以獨立應用的,比如建築設計、能耗、日照分析,專業深化設計等;而對於平臺類的軟件,如果與其他管理工具或平臺結合,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BIM+模式的全新管理平臺,我認為類似這種集成應用模式,可以說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但是要讓平臺類軟件和國內建築行業的管理模式相結合,是個相對複雜的過程。既涉及軟件開發等技術難點,還要考慮因BIM技術對傳統管理方法帶來的衝擊,以及需要參與人員能夠轉變工作意識。

在這幾年的應用實踐中,我們在平臺開發中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信息數據的共享,與其他系統的對接,也同樣提供開放的數據接口。比如BIM 5D平臺對現行常用的各類BIM模型接口開放,除此之外,對一些計劃管理軟件、成本管理軟件也同樣可以通過標準數據接口對接。

當然,隨著大家對BIM技術的深入瞭解,還會有更多的需求,需要BIM平臺和其他系統的集成,如BIM技術和項目管理系統的集成、與OA系統的集成等,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平臺架構設計時,要優先考慮的。例如在廣州東塔“BIM+PM項目管理平臺”和萬達“BIM總髮包平臺”的項目實踐中,也總結出了相當一部分的經驗。

阻礙BIM技術普及應用的關鍵在哪裡

Q2

阻礙BIM技術普及應用的關鍵在哪裡

《BIM視界》

現在很多面向大企業的BIM軟件平臺,系統龐大,價格不菲,而對於中小企業在BIM應用過程中會有一些困難,而且目前BIM在公路交通領域還只侷限於少數標誌性項目和大型複雜工程,還沒有進入普及性全面性應用。從經濟、成本效益角度考量,您認為使用BIM真的能節約成本和提升效率嗎?另外,BIM在公路交通領域應用少是由於企業技術不成熟還是沒有應用的條件和基礎?

李衛軍

可以肯定的是,BIM技術一定會給項目帶來降本增效,這點在國內很多企業和項目上都得到了驗證。至於說“系統龐大,價格不菲”可能是對BIM技術的一種誤解。

首先,BIM軟件不要等同於BIM系統,它包括崗位級的工具軟件,單業務線管理的軟件和綜合系統平臺,用戶不一定一開始就直接選用龐大的系統;另外,正如大家看到的一些特殊項目在率先使用,其原因我認為大致有兩點:

第一,這類項目有特殊的問題需要藉助BIM技術解決;

第二,這類項目的管理團隊接受新技術的意識相對較強;如果大家從“BIM軟件等同於龐大系統平臺”的誤區中走出來,不同的項目都能找到適合的BIM軟件,認識到了這點,就會理解為什麼費用不是主要的原因了。

客觀地說,BIM技術的普及和推廣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們同時也看到,大家對BIM技術的應用熱情越來越高,尤其在房建項目上的應用,伴隨著應用項目數量的增加,一些三年前所謂的問題也在逐漸解決,應該說今天的應用環境比三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各類BIM標準陸續發佈、軟件也更加豐富,一些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實踐,總結出了適合自己的應用方法,甚至提出一些個性化的BIM軟件定製要求。

所有這些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完善的,也就是說期待所有條件都成熟再開始應用,可能是不太現實的。BIM技術的出現一定會帶來管理上的變革、個人工作管理習慣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只能在應用中不斷被發現、總結。

阻礙BIM技術普及應用的關鍵在哪裡

Q3

企業僅靠招收BIM專業人才還不夠

《BIM視界》

很多企業認為應用BIM技術就是購買幾款不同軟件那麼簡單,讓一個熟悉電腦操作的年輕項目工程師去試一試就可以了。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您認為我們目前是否還缺少真正的BIM人才?如何才能成為您認為的成熟的BIM工程師?

李衛軍

四年前,BIM技術剛進入我們視野時,這種觀點很普遍。為此,也有不少企業走了彎路,在“BIM中心”專門招聘高學歷的人才研究軟件,事後發現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BIM技術和管理兩層皮,有管理經驗的人沒有掌握BIM技術,學習BIM軟件的人並沒從事過具體管理工作,我們缺少既懂管理又掌握BIM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實踐證明,BIM技術必須和管理相融合。既不能把BIM當做純粹的工作來做,為BIM而BIM。

一開始進行試點時,可以找一些對軟件比較敏感的專職人員先熟悉、操作軟件,之後再參與到具體的管理工作中去。學會用BIM軟件解決管理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得以見效後再將這種應用方法總結出來,以便讓其他管理者學習這種方法,工作中可以順利上手。同時,所有的管理者都應有應用BIM技術的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BIM技術為我所用。

阻礙BIM技術普及應用的關鍵在哪裡

Q4

行業標準落地的意義

《BIM視界》

建築行業期待已久的BIM國家標準《建築信息模型施工應用標準》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借鑑其經驗,對於公路交通行業的信息化標準,作為知名的軟件服務商及平臺開發商,在促進標準落地的過程中,能提供哪些幫助?如何做?

李衛軍

《建築信息模型施工應用標準》算是行業期盼已久的BIM標準之一了。可以肯定的是,本標準的發佈對整個施工行業,甚至其上下游的設計、運營主體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利用BIM技術將加速提升行業整體精細化管理水平。

回頭來看,過去近十年的BIM探索應用因缺乏應用BIM標準,在應用過程中走了一些彎路,甚至初期應用時盲目求大求全的心態也給我們很多企業造成了浪費,在此標準指引下整個行業的BIM應用將會更加理智和高效,當然我們從標準編號GB/T上看也注意到本標準是一個推薦型應用標準,既可以在應用中創新,同時又有些明確的應用內容,使得應用比較聚焦。

對行業的意義可以按以下幾點來看:

對用戶而言:

①指明瞭科學的應用方法,如先“應用策劃”後“應用管理”;

②典型且具體的應用內容描述,突出應用重點;

③綜合考慮行業發展階段和BIM趨勢,為處於不同應用階段提供指引;

對行業而言:

①為各地方行業主管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服務目標;

②為後期行業政策的制定指明瞭方向,加速行業整體推進效率;

對軟件諮詢服務方而言:

①服務內容更加具體,有利於展開更加深入和專業的服務;

②BIM軟件的重點突破方向更加清晰,有利於不同軟件間數據交互標準的建立,加速國內軟件的發展進程,尤其是平臺類應用軟件。

人物鏈接

阻礙BIM技術普及應用的關鍵在哪裡

李衛軍,15年建築行業實踐經驗,曾從事工程項目結構設計、總包施工管理、甲方工程管理等工作,熟悉建築行業各相關方業務管理的方法。5年BIM技術研究與實踐經驗,廣州東塔BIM應用系統、智慧園區BIM應用系統 、萬達總髮包BIM平臺等3個應用系統的業務方案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