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他說”雷軍

對於小米公司的上市,引來了萬眾注目。雖然小米的隱憂顯而易見,但毫無疑問,雷軍是成功的。

不管你是小米的黑粉還鐵粉,肯定很好奇為什麼小米能從一個不起眼的初創公司,在雷軍的帶領下,一路斬荊披棘到敲鐘上市。這需要一個怎樣的人來賦予他能量。

以下是《融資中國》記者在別人談及雷軍時摘抄出來的,期待與廣大讀者共同分享,看看雷軍在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個人。

有人這樣評價雷軍“他是一個善於堅持、非常睿智、有夢想的人”。

他說:第一次見雷軍是在1996年的冬天,我們在中關村的一個酒吧裡交換了名片,他看到我名片上的電子郵箱,說“怎麼還在用net、cn,應該註冊個Hotmail試試”。後來再見面,當時大家都流行泡BBS,他又勸我,應該把更多時間花在互聯網而不是BBS上。你會發現,每次他總能發現最新的東西。

他說:再見面是2011年,小米初期,他在辦公室裡坐著,一臉疲憊。我問他如何做VC,他不留餘地給了我很多建議,其中一個是:一定要在投資利益和創業者利益中找到平衡,要知道適可而止。

他說:雷軍講究平衡,喜歡照顧很多人的感受,一件事情做的不對,他會立刻補救。他勤於反思,不停修正,每天都在“否定”自己,回顧、檢查、修正再回顧。

他說:雷軍內心極其剋制。第一次他離開金山,後來又說服自己回到金山。這是多難的抉擇,大多數人開弓沒有回頭箭,雷軍比很多人都要理智。

他說:很多創業者,看準了一個領域,就去做。而雷軍創業,他會去研究十個領域,然後挑一個他最有把握的,再去做。

他說:求伯君是軟件時代的英雄,而雷軍可以在諸多不順中重新起來,這與他不斷改變自己分不開。

他說:雷軍無論多成功,永遠一副低姿態。第一次見他,他手裡拿個小本,問我當時做360安全軟件的成功經驗,我說什麼,他就用筆都記下來。

他說:今天很多的企業家都是二維動物,速度很快,但是視野不開闊。而雷軍是三維動物,從行業上看機會點,順勢而為。以前在金山,講的是人定勝天,往前衝就可以攻下城池,而現在,雷軍看見前面有石頭,會想,為什麼不選擇繞過它呢?

他說:我眼中見過的商業,四處環敵,利益為上,叢林法則。但你看雷軍做小米1的時候,拍視頻,包括陳年、李學凌在內的一干兄弟都為他出鏡,砸掉蘋果用小米。如果我能辦那麼一個發佈會會非常滿足的,有那麼一幫好兄弟挺你。

他說:他最大的魅力在於,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高估自己,而低估別人,但其實肯定別人的價值才是最核心的。所以雷軍身邊極容易團結一股勢力,它會產生一種莫可名狀的忠誠。

他說:雷軍投過一個項目,投的時候項目很小,後來長的很大,有一次,他拽著我和項目的負責人談合作,對方遲到了很久。雷軍依然和氣地跟我說,“他已經是幾億美金的老闆了,需要別人尊重他,我就尊重他。”

他說:雷軍創業圖什麼?人生很奇妙。當時他離開工作了16年的金山,一下子失去了目標,外面世界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很落寞。於是他去做投資,看企業的變化,重新思考這個世界,卻發現這個行業沒有能夠承載他夢想的東西。

他說:雷軍上大學看的是“硅谷之火”,他的內心一直有一把硅谷的火,所以他最終選擇做小米,而我看的是“聯想為什麼?”,所以畢業之後我成了職業經理人。

他說:雷軍喜歡以退為進。這個圈子裡每個人都很聰明,以前我們做一個項目,當時條件不是特別好,雷軍就說,“今天我吃虧了不要緊,因為明天也許就會有回報。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要那麼控制,不控制是最好的控制。”

他說:雷軍和馬雲最大的不同在於,對於人才,馬雲喜歡在體系內輾轉騰挪。而雷軍喜歡培養人。他做投資,看人,人對了,下一秒錢就打到你賬戶裡。雷軍的方法是:你不願意聽我的,我就閉嘴,如果以後證明你錯了而我對了,那你要向我道歉。

他說:雷軍喜歡的創業者,有決心,有經驗,思維敏捷。

他說:雷軍內方外圓,做事規定性極強,也很好交往,但他內心的原則是一定堅持的。

“他說”雷軍

早在2007年時,雷軍曾帶領金山到港上市。

7月9號小米在港交所掛牌,這是他第二次到港敲鐘。

雖然,小米開盤後破發,股價一度下跌至5%。但這在很大因素是究於資本市場的大環境不好,恰逢國內金融環境去槓桿、市場資金緊張,供血不足,讓股市動盪。外加全球經濟形勢動盪,香港市場連續下挫,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下降。

資本市場跌巖起伏,小米能夠上市就意味著巨大的成功。

而小米雖說沒有趕上好時候,但雷軍表示,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上市對雷軍來說是新的開始,更是挑戰。畢竟雷軍要做的是踏踏實實把公司做好,以經營為核心,上市是為了更好的奮鬥。

試問一句,對於一個被看好的雷軍,小米的未來還會差嗎?

正如吳曉波所說:“我認購了20萬美元的小米股票,雖然看不清小米到底值多少錢,但我賭雷軍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