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百校之父”田家炳

昨日,99歲的教育慈善家田家炳老人悄然駕鶴,浙江大學官方微博發文悼念,感恩田老對教育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

其中這樣寫道: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捐助教育事業以來,田家炳在全國範圍內累計捐助了93所大學、166所中學、41所小學、19所專業學校及幼兒園、大約1800間鄉村學校圖書室。以“田家炳”命名的學校或學院遍及所有省級行政區,他因此被譽為“中國百校之父”。

感謝您為浙大西溪校區捐贈田家炳書院!

先生一路走好!

進入浙大西溪校區,在右手邊有一幢端莊古樸的黃色建築,這棟樓是學子們上課、自習最常去的地方。很多時候,同學之間相約自習,掛在嘴邊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去田家炳吧。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浙大田家炳書院)

這個名字、這棟樓,早已融為一體,伴隨了一屆屆浙大學子的青春。

有媒體如此評價他:

130所中學、80餘所大學、40多所小學,都受過他的捐贈,不是捐錢最多,但是把自己總資產的80%都用於慈善事業的,在中國只有一個人。

他就是田家炳。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不做億萬富翁,要做教育慈善

這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商業鉅子和教育家的一生遠非一帆風順。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田家炳1919年出生,16歲喪父並繼承父業,17歲遠赴越南創辦公司,異國他鄉的艱難處境中,他硬是憑著一股韌勁在兩年後成為越南最大的瓷土供應商。

正當生活趨於穩定時,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大的玩笑:中日戰爭爆發了。

失去了自己的產業的田家炳,為了生存,只好輾轉來到印尼。

尼采曾說:“那些打不到你的,終究會讓你更加強大”。

憑藉踏實肯幹的作風和敏銳的商業頭腦,他在印尼創辦樹膠廠、塑料薄膜廠,很快便成為雅加達著名的青年企業家。事業成熟後,他又把事業轉到香港——這裡是他魂牽夢縈的故鄉。

在香港,田家炳先後創辦了塑料廠、化工廠,成為全港人造革和化工行業的領軍人物,後來涉足地產。

在1980年代,他一躍而成為億萬富翁,名滿香江。

此時的田家炳卻突然決定投身教育慈善事業,這讓很多人都不理解:

你一個億萬富豪放著好好的錢不賺,搞什麼教育慈善呀,這不是明顯和自己過不去嗎?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東南大學田家炳樓)

田家炳之所以這樣做,源於他小時的一個理想。

據他說:小的時候,他只要看到學校或者其他地方有捐贈事蹟的芳名錄,他就非常興奮,希望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出現在芳名錄上。

正是骨子裡的少年情懷讓他最終選擇放下了企業,用餘生的全部精力來做教育慈善。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通過捐助,硬生生變成一個“窮人”

你很難想象,一個擁有鉅額財富的老人過著如此清貧的生活——

沒有自己的私家車,乘坐地鐵,幾乎全部是走路上班;

沒有高檔的享受,一雙鞋子穿了近十年,襪子總是縫縫補補;

每月的開支僅僅是3000元;

變賣掉居住了38年的房子……

在慈善這條路上,怕是沒有一個人會像田家炳這麼執著,他把自己資產的80%全部捐給了教育,愣是讓自己從一個富豪變成了一個“窮人”。

97年亞洲金融風暴,田家炳的企業也受到了影響,但為了讓教育慈善事業順利發展,他把自己價值過億的房子以5600萬港幣的低價賣掉。

有人說他傻,可田家炳似乎就願意做這麼一個“傻”人,他把這筆款項全部捐給了國內的幾十所小學,而全家人去租用了面積很小的公寓樓。

生活低調的田家炳曾說:“每個人都做一點小好事,那麼就會變成一件大好事,這個社會也會變得更加美好,每個人都做一件小壞事,那麼就會變成一件大壞事,社會也會變壞。”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從不炫耀頭銜,只說自己淺薄

田家炳和邵逸夫不同。

他有一種基礎教育情節,更願意把大量的錢用於基礎教育,會把這些款項儘量用在內地的學校建設上,發揮更大的價值。

老先生很有意思,如果捐助的學校用大魚大肉款待他,那麼他就會撤回捐款,因為他希望把捐款用在實處。

90年代,國家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決定將發現的國際編號2866的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面對無數的頭銜或稱號,記者問他最看重哪一個。

老先生笑著說:“最看重的應該是天文臺能用我的名字命名小行星,這是科學家們艱苦探索的成果,卻用上了我的名字,聽說這是我國第5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這真的是我人生中巨大的榮耀啊。”

田家炳同樣受到過質疑。

用自己的名字當做學校名,田家炳是有苦衷的。

他說:“我之所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學校,而是為了激勵自己,如果自己的教育做不好,學校做不好,把田家炳三個字寫上去,不但不會給我帶來榮耀,反而會醜話我,家長就會講,兒女千萬不要送到田家炳學校讀書,這樣,田家炳就是個恥辱。”

“田家炳學校”這五個字對老先生來說非常重要,也正是為了辦好教育,所以他不斷的激勵自己,讓田家炳這三個字成為榮譽而不是恥辱。

此等胸懷氣魄,令無數人汗顏,也令無數人欽佩。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前段時間,田家炳受邀參加田家炳中學校長論壇,這位多所學校的名譽博士謙虛地說:“我學歷很低,今天能與諸位談教育,實在是慚愧。但是提高國民教育水平,是我畢生希望所在,中學教育是興學育才的基礎,而校長是掌舵者,實在是有望諸位努力。”

說完後,這位88歲高齡的老者向在場的中學校長們深深的鞠了一躬,這個躬包含著他對教育滿滿的期望,然後拒絕別人的攙扶,緩緩走下主席臺……

為了教育事業,他用盡了餘生的精力和心血,如同別人評價他的那樣:

名標星座,澤蔭神州。

這八個字,田家炳當之無愧。

哲學家康德曾說:“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飛翔在星空之中的那顆“田家炳星”一定會熠熠生輝,照亮無數後繼者的路。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本期話題

假如你是億萬富翁,你會選擇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