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來看看,你見過卻叫不上名稱的古玉

一、玉質特徵——料

所謂玉質特徵就是指古代玉器的“料”,主要是指古玉中的呈色原因,其次,包括古玉的出土特徵。

(一)古玉色澤

古器物學把玉器的呈色原因概括為自然呈色和外來沁染二種。

1、自然呈色

自然呈色包括玉石本身呈現的顏色和外表風化的黃色皮谷。

可分為單色玉、多色玉和玉皮三種。

單色玉

顏色單一的玉石稱為“單色玉”。常見的單色玉有白玉、青白玉、青黃玉、碧玉、墨玉等。

來看看,你見過卻叫不上名稱的古玉

多色玉

玉礦形成時內含多種金屬離子而呈現出多種顏色的玉稱為“多色玉”。

來看看,你見過卻叫不上名稱的古玉

玉皮

玉石外表常有一層風化的皮谷,俗稱“玉皮”。

來看看,你見過卻叫不上名稱的古玉

2、外來沁染

外來沁染可以分為自然受沁的“沁色”和人工染作的“染色”兩種。

沁色

沁色是指玉器作為隨葬品埋入土中,受到相鄰物質的長期浸染而呈現出沁入物質的顏色,俗稱“沁色”。

來看看,你見過卻叫不上名稱的古玉

常見的沁色有兩種,主要由金屬所造成。

鐵沁:鐵氧化生鏽後,會順著玉質較疏鬆處或綹裂處沁入內部,形成紅褐色的鐵沁。鐵沁的來源有天然鐵礦和鐵器兩種。

銅沁:銅氧化生鏽後,會順著玉質較疏鬆處或綹裂處沁入內部,形成綠色的銅沁。

來看看,你見過卻叫不上名稱的古玉

染色

人工染色的玉器大多具有相同的特徵:整體的色調一致、塊狀分佈在器表上,顏色外深內淺,或有順著玉質結構滲入的細毛紋現象。

染色玉器在明清時期非常盛行,現代的仿製者也在贗品上染色。

來看看,你見過卻叫不上名稱的古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