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健康报》刊发我院曹彬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人感染H5N1禽流感发病机制获揭示

《健康报》刊发我院曹彬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人感染H5N1禽流感发病机制获揭示

近日,国际学术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在线发表了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等的研究论文,揭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髓系固有免疫细胞内的快速复制,是驱动炎症因子风暴产生的重要因素。这一研究结果对寻找治疗重症流感免疫损伤药物,应对下一次类似重症流感病毒流行奠定了基础。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群中间断引起散发感染已有十余年,因高病死率引起广泛关注。既往研究表明,过度免疫反应导致的炎症因子风暴是H5N1感染较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炎症因子风暴的机制对于寻找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曹彬介绍,该研究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发现H5N1内部基因片段是导致实验小鼠感染该病毒后大量炎症因子产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具有H5N1内部基因片段的流感病毒株在髓系细胞GM-DCs具有较快的复制速率,进而驱动大量的炎症因子产生。小鼠实验进一步证明,流感病毒复制和释放获得病毒颗粒的主要场所为肺上皮细胞,但干扰素α则主要产生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来源细胞,且干扰素α的产生需要流感病毒在该细胞内的复制。“这意味着目前普通的神经氨酸酶类抑制剂药物疗效有限,未来需要开发可以针对抑制流感病毒在免疫细胞内复制的药物。”曹彬说。

此外,既往研究发现,禽流感病毒HA蛋白多元剪切位点是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的重要因素。然而该研究通过使用重组流感病毒实验证实,即使缺乏HA蛋白多元剪切位点禽流感内部基因片段,通过一定机制仍可导致大量的炎症因子产生并引起免疫损伤。这一结果提示,如果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内部基因片段在自然环境下通过重组而获取人类适应突变的HA/NA,得到在人群中通过飞沫快速传播的能力,该重组流感病病毒将会同时导致较高的感染率和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监测需要提高警惕。

《健康报》刊发我院曹彬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人感染H5N1禽流感发病机制获揭示

图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内部基因片段决定其在髓系细胞内的高复制速率,进而决定其在小鼠中的高致病力。照片摘自网络。

《健康报》刊发我院曹彬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人感染H5N1禽流感发病机制获揭示

论文截图。截图摘自网络。

曹彬,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含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实验室、结核病区)主任。精通各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特别在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和肺部真菌感染诊疗方面有比较深的造诣。

本文转载自健康报2018年3月20日2版

《健康报》刊发我院曹彬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人感染H5N1禽流感发病机制获揭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