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3年投200億元 回龍觀天通苑迎“轉機”

3年投200億元 回龍觀天通苑迎“轉機”

將推進26個教育項目8個養老項目;實施安立路、北清路快速化改造,擁堵嚴重地鐵站點將增進出站口

新京報訊 (記者李玉坤)北京將用3年投入近200億元改造回龍觀、天通苑地區,讓其成為城市修補更新的示範。

7月11日,北京市委常委會討論並通過《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北京將在4個領域、共計17項具體任務中,增加“迴天地區”公共服務供給,提升基礎設施能力。

公共服務

26個教育項目增加萬餘學位

按照計劃,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將推進26個教育項目,預計提供1.3萬個學位。

目前,北京已計劃在東小口鎮和北七家鎮等區域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中,適當增加教育設施用地。

而對於“入托難”“入學難”問題,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將規範提升現有社會辦園,擴大普惠園覆蓋範圍。通過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教師培訓交流等多種方式,大力提高地區教學質量,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

同時,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將健全分層級的衛生服務網絡,實施體育生活化社區提升工程,加快推進配套養老設施和社區養老驛站建設,推進8個養老項目。

交通治理

安立路和北清路進行快速化改造

作為北京有名的“睡城”,上下班堵車是常態。

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打通“迴天地區”交通大動脈,將重點實施安立路、北清路“一縱一橫”主幹路快速化改造,北苑東路、定泗路、回南北路等“五通五暢”主幹路交通貫通工程。林萃路五星啤酒廠等主要堵點、斷點也將被疏通。

北京還計劃在這一區域設置潮汐式公交專用道,優化軌道交通客流組織,分流攜行大件乘客。同時,對區域內符合條件的道路特別是新建主次幹道,將施劃公交專用道;對於新建道路,規劃配建公交港灣和公交中途站臺。

在軌道交通方面,將加快實施地鐵17號線建設,研究推進連接三大科學城的軌道交通項目、19號線北段北延。13號線龍澤站、回龍觀站等擁堵嚴重的地鐵站點將改造,增加進出站口。

■ 追訪

居民深感“出行難”

今年是回龍觀地區誕生20週年。1998年,市政府明確將回龍觀社區規劃建設為經濟適用住房。如今,回龍觀、天通苑居住的人口已超80萬人。

鄭先生和王女士分別住在回龍觀和天通苑。在他們看來,交通出行是最大問題。

“作為回龍觀駛入京藏高速的主幹道,回龍觀大街每到上下班時間必堵。地鐵就不用說了,地鐵13號線龍澤站上班時間站外限流,高峰時在站外的硬隔離欄杆就要拐五六次。”已在回龍觀慧華苑住了兩年的鄭先生說,他目前在北京創業,公司在五道口。公司為解決他們高峰出行難的問題,已開始錯時上下班,每天上午10點到10點半上班。

住天通苑的王女士也感觸頗深。“現在5號線人是‘賊’多啊,晚上10點左右基本是最後一撥回家的人,上車都有點困難。17號線說是2022年開通,希望到時能分攤一點5號線的壓力。”

地鐵接駁同樣是個問題。“如果住在東區,回家太不方便,只能坐摩的或黑車。”

“迴天地區”的居住環境、醫療、教育也被鄭先生和王女士詬病。

“住的小區附近沒有個像樣的公園,出去逛一逛都沒地方。醫院也不多,只有積水潭醫院的一個分院,其他都是小醫院。我們都不敢在這看病,生病了都繞遠去海淀的幾所三甲醫院。”鄭先生說。

王女士對天通苑的教育也不看好。“北二區、北三區有四五家幼兒園,入園應該不愁,但大多是私立幼兒園。天通苑屬於昌平,孩子上學不太方便,以後可能會在朝陽區買房。”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