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中國股市:無底洞,還是黃金坑?

中國股市:無底洞,還是黃金坑?

“黃金坑”到了嗎?(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7月12日《南方週末》)

股市在向更健康、有秩序方向發展的同時,也讓一些抗風險能力低和流動性差的公司陷入危機。2018年之後,A股出現了大量股權質押爆倉和債券違約。

2018年1月底開始,滬指從峰值時的3587.03點一路下挫,在7月6日這一天,擊穿2700點,隨後快速收復。7個月間,跌幅近25%。

7月5日的Wind數據顯示,萬得全A成交額僅3153億元,維持近期地量態勢。

隨著成交量的下滑,整個市場變得沉寂起來。A股換手率持續走低。剔除停牌個股,3300多隻個股中,換手率超過2%的個股僅佔比24%,而有超過半數的個股換手率低於1%,其中還有30%的個股換手率低於0.5%。

去槓桿、貿易戰、嚴監管,諸多因素裹挾著A股,跌跌不休的A股究竟會走向何處?

遍地“1元股”

根據天風證券研究所的報告,過去半年,一些重要的指數一直徘徊在年線附近,進行反覆爭奪。這些指數包括上證50、滬深300,以及代表成長性的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

2015年股災之後,價值投資一度備受推崇。然而進入2018年,作為價值投資重要參考的被稱為“漂亮50”的上證50指數,也沒了往日的靈氣,跟著大盤跌跌不休。

杭州一傢俬募基金經理馬小東曾一直專注於殼股投資。2015年時,他的投資標的主要是市值在20億元左右的小市值殼股。他把這些公司稱為“小巧玲瓏”,進可拋,退可守,如果這些小公司要被借殼重組,那就押對了寶。

那時整個股市的估值比較高,市值低於20億的公司很少,只要有低於20億的小市值公司出現,馬小東就會毫不猶豫地重倉投入。

但是2017年IPO加快之後,殼股進入冷凍期。從那時起,他的投資策略也從激進向保守轉變。他把上證50作為一個重要的投資指標,希望藉此平穩度過這輪熊市。

讓他始料不及的是,上證50“神奇”了半年之後,從2017年末開始,也出現了不小的波動。價值投資派的理論和技術,並未讓他在熊市裡安全保本。

不過,伴隨這輪A股下跌,像馬小東這樣專注於殼股的投資者們發現,低於20億的小市值公司突然又多了起來,有的公司市值甚至低於10億。

“1元股”扎堆出現是最為直觀的表現。Wind數據顯示,2018年6月,滬深兩市“1元股”達到27只,這一數量環比明顯增加,5月底“1元股”的數量還僅為6只。

另據Wind數據,2018年以來已經有328家A股公司實施了425次股份回購,耗資140億元,回購金額已經超過2017年全年水平,2017全年A股回購金額為92億元。

回購股票會計上稱為“庫存股”。股票一旦大量被公司購回,其結果必然是減少在外流通的股份數量。假設回購不影響公司的收益,那麼剩餘股票的每股收益率會上升,使每股的市價也隨之增加。此外,回購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減輕上市公司的年度分紅壓力。

在目前市場環境下,監管部門也對上市公司回購給予大力支持。

7月5日,深交所新聞發言人表示,深交所支持具備條件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依法合規回購、增持股份,增強市場發展信心,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流動性之困

杭州一家國企投資部負責人王章從2007年開始進入股市,在幾輪熊市和牛市的交替更迭當中,賺得盆盈缽滿。他自認是一個炒股高手,最令他得意的是,他成功地躲過了2015年的股災。

當時,他觀察到股市的交易量開始縮小,手上的股票也很難出手。他預測,一輪前所未有的股災即將降臨。他慢慢地將自己手上的股票悉數賣掉,然後選擇了銀行股用於保值。

然而,王章並沒有躲過本輪下跌。他向南方週末記者總結原因時說,他低估了各方面的影響力。

2017年以來,監管層先後出臺重組新規、再融資新規、減持新規,阻斷了過去時常發生的“忽悠式重組”的套利行為;2018年重磅推出的資管新規,又推動金融體系內部去槓桿。

股市在向更健康、有秩序方向發展的同時,也打擊到了一些抗風險能力低和流動性差的公司。這也是為什麼進入2018年之後,A股出現了大量股權質押爆倉和債券違約。

6月中旬,21世紀經濟報道稱,低迷行情下,質押率高的上市公司已在賣資產求生或尋找接盤資金。一些私募接到上市公司股東電話,急求資金接盤,不過,目前的市場環境不夠活躍,願意接盤的私募機構並不多。

另外,一些私募機構可能願意接受股東再次質押,質押後的資金,部分股東會用於抬高二級市場股價,市場行情好時可以炒作二級市場股價,從而化解質押風險,但現在的行情,這樣做顯然不明智。

在2018年集中爆發的債券違約潮中,也出現了大量上市公司的身影。Wind數據顯示,2018年新增6家違約主體,其中有5家是上市公司,這一數字相當於過去4年的總和。

新一屆證監會領導上任後,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加快IPO的發行速度,用2—3年的時間解決IPO堰塞湖的難題。這一舉措的直接結果就是,殼股資源遇冷。

王章認為,IPO加速之後,吸引了更多資金流向新股和次新股上,分流了其他上市公司的融資。不過,據證券日報,2018年A股市場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規模同比均出現明顯下滑,截至6月21日,2018年有60只新股完成發行,總計募集資金886.65億元,同比分別下滑76%、29%。

此外,A股在2018年還迎來了限售股解禁的高峰期。據券商中國統計,2018年A股市場限售股解禁規模為3338.03億股,解禁市值3.96萬億。這一數字比2017年近3萬億還大幅增加。

“時間換空間”

王章在這個時候選擇了“用時間換空間”的策略。他認為,反彈只是時間問題,“用時間換空間,說白了就是佛系炒股,在那裡趴著,捨不得割肉了”。

還有投資者選擇了在這個時候進行抄底。馬小東在自己做投資的時候,也為其他投資者提供開戶服務。最近,有幾個投資人找到馬小東,希望能夠開戶。這些投資者並不是股市小白,其中不少曾經是證券公司從業人員,因為受制於職業規範不能炒股,離職之後,選擇在此刻投身股市。

2018年7月9日,《上海證券報》頭版刊文稱,現階段,滬市公司整體估值已處於較低水平。就歷史比較看,截至7月6日,上證綜指的市盈率為13.1倍,與2016年2638點時基本持平(考慮到盈利增長水平,價格水平實際已低於2638點時)。

同時,市盈率中位數為28.2倍,與2014年7月上輪牛市初期(上證綜指2000點至2200點)時水平基本一致,接近2013年6月(上證綜指探底1850點)時26倍左右的水平。

不過,公號“股海自娛”的文章認為,目前的市盈率並沒有變得足夠低。他將市盈率為負(市盈率為負,表明公司是虧損的)的企業剔除後發現,當前A股的市盈率中位數是32.2,仍然比2008年底和2012年底的位置要高出不少。

2008年底,A股市盈率中位數是17.68,比目前的32.2要低45%。2012年底,A股市盈率中位數是24.91,比目前要低23%。

深圳君亮資產管理公司創始人吳君亮是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他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我觀察到,許多許多的機構都依然倉位很重,這一方面使他們綁住了手腳,沒錢來買入了,另一方面他們又處在隨時都在準備賣出的壓力下。如果你一直在想這是不是底部,這是不是合理區域,你的精力可能用錯了地方。”

6月份時,央行定向降準,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一次利好消息,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但是這次降準意在支持市場法治“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

同時,國際經濟形勢所產生的不確定性,讓不少投資者對A股的信心動搖。在天風證券的分析師陳超看來,7月6日中美貿易戰有所升級,中國政府已經做了預警,以減少相關公司在這輪貿易戰中的損失。

7月6日那天,滬指一度擊破了2700點,來到2691.02點,距離2015年股災低點2638點僅一步之遙。

陳超不想把這一波下跌稱為“股災”,他更希望將之稱為價值調整,“大浪淘沙,那些沒有價值的公司,將會在這次風浪之中石沉大海,留下來的才是能夠遠航的旗艦”。

4月中旬,陳超所在的天風證券出過一個報告,預測未來兩個月將會是決策的關鍵時期。

7月10日,中國證券報稱,證監會主席劉士餘週末無休、深夜接連出臺重磅政策……種種跡象表明,證監會系統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原則不變的同時,正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努力打造一個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應受訪者要求,王章、馬小東、陳超系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