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大灣區AI發展如火如荼

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當中,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已經作為其工作重點之一,不僅都在政策上提供大力支持,還提供不同程度的預算補貼,抓住自身優勢不斷髮力。

針對當中三個主要的城市來說,香港已意識到自身在科創領域的落後狀態,正抓緊利用其優越的人才儲備在人工智能領域奮力追趕;廣州則有非常強的研究成果產業化的能力,政府也極力為企業提供項目落地的機會;深圳作為一直以來在科創領域佔優的城市,其在人工智能領域本已是全國領先水平。

香港在發力:政策、資金雙重支持

在粵港澳大灣區幾大城市中,香港發力尤其明顯。今年5月,香港科技園與阿里巴巴、商湯科技等企業聯合推出了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以集中力量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在2018-2019年度的預算中,香港共留出600億港元投入到創新和科技發展之中,其中有100億港元將用於成立兩個專注於醫療科技及人工智能的研究小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則表示,過去三年,香港創新及科技基金已向83個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項目提供逾3.4億港元的資助。

除了資金支持以外,香港還有國際頂尖的人才儲備,香港智能投顧初創企業AQUMON首席執行官和創始人雷春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不僅有國際知名高校,其傳統的東西方結合的教育模式也非常有利於人才培養,而且每個高校都對初創企業有一定的扶持。”

從產業研發平臺起步

自2017年3月開始,一項被廣州官方稱為“IAB計劃”的產業方略浮出水面,該戰略要求建設“國際一流人工智能應用示範區”的目標,並明確人才、土地、資金等保障政策。目前,廣州全市納入統計的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超過500億元。

地處環珠江口的廣州南沙迅速實現人工智能的“從0到1”和“從1到100”。

2016年之前,南沙甚至連一家有名氣的電子製造企業都沒有。但隨後的兩三年,國內外一批人工智能領域企業扎堆進駐南沙。

這次進駐潮的起點,正是前述的廣州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該院是亞信集團聯合廣州市政府發起的研究機構,其名譽院長是著名的華人科學家、雅虎創始人楊致遠。青睞廣州、青睞南沙的頭部企業不單只是亞信集團。與廣州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同等量級的產業研發平臺,南沙還擁有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能研究院、雲從人工智能視覺圖像創新中心,以及有中科院軟件所背景的廣州智能軟件產業研究院。

2017年掛牌之初,廣州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院就宣佈將為入駐團隊免費提供實驗室,滿足其日常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的需求。還將投資建設國內第一個免費開放的人工智能公共技術支撐平臺,為入駐企業提供算力資源。入駐該院的人才團隊,最高可獲得1億元補貼獎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交流會現場瞭解到,新入駐的37家企業包括芯片設計服務項目1家、人工智能算力服務夥伴1家、交通領域項目6家、城市安全和城市治理領域項目4家,還包括醫療服務領域、金融風險管控、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企業等。

如果加上專注語音識別的科大訊飛、主攻智能駕駛的小馬智能,以及從事圖像識別的雲從科技,南沙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場景幾乎涵蓋了人工智能應用的主要賽道,可謂“壯觀”。

 南沙新區的突飛猛進,是廣州舉全市之力發展人工智能的縮影。

AI串起廣深科創走廊

廣州國際人工智能工作交流會召開的同日,廣州的“智能駕駛三劍客”景馳科技、小馬智行和小鵬汽車,在廣州琶洲的“創交會”展館同臺競技。作為國內智能駕駛的新勢力,三家企業的創始團隊紛紛選擇落戶廣州。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是優視科技的創始人,他曾在廣州造成了現象級產品——UC瀏覽器。在優視“嫁入”阿里巴巴集團後,何小鵬繼續選擇在廣州創業,專攻人工智能的熱點領域——智能駕駛和互聯網汽車。

何小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廣州政府部門很高效,同時又是個汽車產業發達和互聯網人才高度密集的地方。

對於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優勢,廣州有著非常務實的精神,技術研發出來後,落地非常快,政府膽量很足。“雲從在安防中第一個大範圍的應用就是與廣州市公安局合作的,對於企業來說,我們已經決定要做吃螃蟹的人,只是是誰給我們吃而已,政府是否願意踏出這一步非常關鍵。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我們做的項目可能也只是小打小鬧,只有和政府合作才能實現更大的效果,廣州(政府)在這方面是比較有勇氣的。”

與廣州相近,另一個一直以科創為名片的城市是深圳,是一個人工智能走得更早的城市,也具備很強的實力。深圳既有華為、騰訊等王牌企業進行人工智能基礎性研究,同時誕生了華大基因、碳雲智能等在不同領域的人工智能獨角獸。全球化智庫(CCG)與烏鎮智庫聯合發佈的《2017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報告》顯示,深圳已位居全國人工智能專利貢獻第三多的城市。在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排名中,深圳位居第八。2000年以來,深圳人工智能企業累計融資規模佔全國總額比重15.5%,位於全國第三。深圳有著非常好的科創基礎,以及實力非常強的IT隊伍,這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

地處廣州與深圳之間的東莞,近期也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力。東莞市政府日前宣佈,每年安排3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也就是說,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產業將貫穿整個廣深科技創新走廊。

縱觀大灣區內的其他城市,東莞也力促將人工智能產業和其具有優勢的製造業結合起來,強調產業化應用。其近日發佈的《東莞市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實施方案》就明確提出,東莞將重點發展智能機器人等新興領域,推進智能裝備產業的核心技術攻關。

同時,珠海市政府也在今年2月與各界合作打造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無人船海上測試場。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作為合作方之一,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則表示,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立,珠海將擁有海陸空立體化交通體系的支撐,同時還擁有國內首個離岸金融島橫琴自貿區,這些都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內各產業的發展合作,雲洲也將通過應用示範,推動無人船艇產業、人才和資本等要素在大灣區內的集聚。

從城市產業戰略看,人工智能均是廣州、深圳兩市推動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2017年開始,廣東省政府決定,對標國際先進經驗,建設一條串聯廣州與深圳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廣州及其周邊城市發達的汽車產業、金融業可以給人工智能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有強勁的電子製造業產業鏈提供配套服務,將有望與深圳並肩,兩座城市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工智能“雙子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