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韓國的國旗是怎麼來的?這其中有往事

大家都知道,現今韓國所用的國旗圖案其實就是咱們中國道家的太極八卦圖。只不過,韓國人在中國八卦圖的基礎上做了一部分改動,區別就是他們的國旗上面只有四卦,把黑、白(改為紅、藍)魚代表陰陽,去掉了陰陽眼。但一看就知道,是取材於中國的道家文化。為什麼他們要用中國的八卦圖作他們的國旗圖案呢?事情還得從晚清慈禧當政的時候說起,下面小山同志為讀者們詳細解說這段歷史。

韓國的國旗是怎麼來的?這其中有往事

19世紀,落後的大清國國門被打開,清政府不得不適應近代外交的需要,有必要設計一面“國旗”。清政府當時為了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運動,以及抵禦西方列強的進一步欺凌,他們明白要建立自己的海軍艦隊,同時,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標誌。清朝總理衙門曾向慈禧提交了很多備選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等等,還有一面黃龍旗。慈禧認準了“龍”是君主的化身,金黃色又是皇家獨享的顏色,既然“朕即國家”,那麼用黃龍來代表大清,最為合理了。於是清廷批准了總理衙門的奏議:所有水師船艦均懸掛三角形黃色龍旗,以黃龍旗作為中國官船旗號。此時,三角黃龍旗還只是軍用,黃龍旗成為了日後大清國旗的雛形。讀者們,不要急,下面重點來啦!

韓國的國旗是怎麼來的?這其中有往事

1881年,洋務大臣李鴻章奏請把三角旗改為縱高三尺、橫高四尺的長方形旗幟。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后批准《北洋海軍章程》,規定大清國國旗為長方形黃龍旗。自此,清政府的國旗算是最終確定。當時,慈禧還規定,所有大清國屬國也必須使用大清黃龍旗為國旗。當時,還是清朝屬國的都照辦了,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朝鮮。由於那時清朝的國力越來越弱,當時的朝鮮王朝並未接納黃龍旗的宣告,而是採用了當時朝鮮官員李應俊的提議,選用《周易》中八卦的圖案作為國旗的樣式。而且這個旗幟得到了朝鮮李氏王朝高宗的同意,八卦旗的方案就這樣在朝鮮國內被確認了下來。

韓國的國旗是怎麼來的?這其中有往事

當然咯,朝鮮當時畢竟還是清朝的屬國,擅用八卦旗的方案還是要徵得清政府的同意才行。也不知道他們用的什麼方式還是方法,慈禧所帶的清朝政府最後竟然同意了朝鮮的這個請求。其實從朝鮮這次擅用八卦旗的事件,就足以看出朝鮮的叛心反骨已開始顯露。1910年朝鮮王朝滅亡,日本人佔領朝鮮,但朝鮮的八卦旗依然傳承了下來。到二戰日本戰敗後,北部朝鮮的金家改了新的旗幟,而南面的韓國延續了八卦旗的旗案,一直保留了下來,至今。但現在的韓國當局卻聲稱太極八卦圖源自於他們韓國,甚至很多關於我國文化方面的傳承都宣稱是來自他們韓國的,而我們又不好說什麼呢?畢竟他們整個韓國,就是整個半島都曾經是屬於我們大中華的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