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信心來自哪裡?司法界的“立木取信”

這幾天給我最大的信心源,是來自於張文中先生。青燈數月以前寫過一篇文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這篇文章裡就對張文中先生的事件進行了評論,當此案件尚在最高院的審理中,直至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對原審被告人張文中詐騙、單位行賄、挪用資金再審一案進行公開宣判,撤銷原審判決,改判張文中無罪。

這一刻,青燈意識到:這一天對中國企業家,意義重大!堪稱“司法界的“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

昔日秦國商鞅變法,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公佈,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於是命人在都城市場南門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頭,招募有能力將木頭搬動立到北門的人,給予他十金。百姓看到後對此感到奇怪,沒有人敢去搬木頭。商鞅又說:“有能力搬木頭到北門的人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搬了木頭,商鞅就立即給了他五十金,用這件事來表明不欺騙百姓。

百姓相信了商鞅,最終頒佈了那法令。商鞅徙木立信,取信於民,使得朝廷有了威信,法令嚴正,百姓執行認真,做到了令行禁止。由此,秦國經濟、軍事迅猛發展,幾十年後統一天下。

信心來自哪裡?司法界的“立木取信”

2016年中央公佈的《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中明確:充分考慮非公有制經濟特點,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的界限。2017年2月,中央政法機構相關領導人再次表態:民營企業因經營不規範引發的問題,要以歷史和發展的眼光予以看待,嚴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從舊兼從輕等原則公正處理,不盲目翻舊賬。

不止於此,保護產權,既要杜絕增量問題錯案的出現,又要把存量問題消化掉。2017年12月28日,最高法宣佈人民法院依法再審顧雛軍案、張文中案等三起重大涉產權案件,其中張文中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提審,這是歷年來所罕見的。

張文中案也成為了人民法院落實黨中央產權保護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政策的一個“標杆”案件。俗話說:出臺千份文件,不如平反一個案件。這次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將張文中案改判無罪,無疑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司法部門保護產權,糾正錯案的力度前所未有。

長達十多年、曾公認為“定案”的錯案,終於被翻轉過來,彰顯了司法機關糾正錯誤的決心,是一次及時的立木取信。

信心來自哪裡?司法界的“立木取信”

看到這裡,您應該明白:這不僅是張文中一個人的事,而且也是中國企業家的事,所有正直的人都應該為之振奮。張文中被改判無罪,標誌著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越來越好,也標誌著我們國家會朝著依法治國的道路往前走。

此事件標誌著,這幾年以來一系列強調的,堅持的要保護企業家的產權,保護企業產權的精神,在法治層面得到了落實,它不僅僅是對張先生個人的如釋重負,也使很多人看到了中央在這個層面的決心。所以我覺得無論從中國經濟,還是從中國法治,還是從未來的企業家這種安全感整個層面來講,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青燈認為:或許我們改變不了整個社會,但個人的抵抗、內心的抵抗卻仍可能。當你抱怨整體的淪喪時,並不意味著你個人一定淪喪。因為:

把知道的真相告訴大家,是一種正義; 把懂得的常識告訴大家,也是一種責任; 把目睹的罪惡告訴大家,也是一種良知; 把了解的內幕告訴大家,也是一種品質; 把聽到的謊言告訴大家,也是一種道德; 把親歷的苦難告訴大家,也是一種告誡; 把追求的真理告訴大家,也是一種信仰。

張先生的案件除了有賴於司法環境的改善,同時也是社會眾多有志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因為大家都明白,當你不為別人的正義站出來的話終將會傷及你自己。

這是別人的自由同樣也是你的自由,如果你不保護他人的自由,那麼你的自由終將也會受到傷害。在這場旅途中,你我都不是看客。艱難困苦,你我篳路藍縷,終會玉汝於成。

信心來自哪裡?司法界的“立木取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