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南京路上好八連”:55年當好霓虹燈下的哨兵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五十五年前,也就是1963年4月25日,當時的上海警備區警備團三營八連被國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連”榮譽稱號,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支因艱苦奮鬥、作風優良聞名而授稱的駐城市部隊。從此,以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特質的“好八連”精神,成為全軍學習的楷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請關注今日《中國國防報》的報道——

“南京路上好八连”:55年当好霓虹灯下的哨兵

霓虹燈下的紅色基因傳承

■谷遠強

“南京路上好八连”:55年当好霓虹灯下的哨兵

許世友上將向“南京路上好八連”授旗。

“好八連”精神源於信仰、成於堅守、達於傳承,反映的是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折射的是革命軍人光輝本色,集中體現的是我軍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激發的是推進強軍事業的強大正能量。

艱苦奮鬥、永葆本色,是“好八連”精神的特有品質。這種品質不是自然萌發的,而是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基因傳承。毛澤東同志指出,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人民軍隊從勞苦大眾中走來,在艱難困苦中成長,留下了毛澤東背糧、朱德的扁擔、方誌敏的清貧等佳話,留下了長征兩萬五千裡的足跡,留下了“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迴音,也錘鍊了這支軍隊打不倒、拖不垮、困不住的頑強意志。

解放後,面對燈紅酒綠的十里洋場,駐滬部隊面臨全新特殊考驗。國內外反動派猖狂叫囂“上海是個大染缸,叫你共產黨解放軍紅的進來、黑的出去”。然而,“好八連”這支從膠東半島走出的連隊,不僅經受住了槍林彈雨的考驗,也抵住了“香風毒霧”的侵蝕,當好了霓虹燈下的哨兵,做到了“居鬧市、塵不染,拒腐蝕、永不沾、笑傲霜雪松柏堅”。今天,面對各種社會思潮的衝擊、腐朽文化的侵蝕,艱苦奮鬥沒有完成時,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每一名官兵更應向“好八連”學習,堅守政治立場、保持政治定力、捍衛政治優勢,守望好我們的軍魂高地。

服從號令、執紀如鐵,是“好八連”精神的生動呈現。“好八連”是解放上海的親歷者,也是最早進入大城市、模範執行入城紀律的模範部隊之一。在解放上海的戰役中,為了保護好上海這顆東方明珠,把人民的城市和財產接收好,包括八連在內的解放軍部隊,嚴格執行上級“不準用炮”的指示,冒著敵人的火力“打到哪裡,保護到哪裡”“瓷器店裡打老鼠”;上海解放後,接管部隊有條不紊地進入各自的警備區域巡邏,嚴格執行《約法八章》《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和各項紀律規定,對人民秋毫無犯,從軍長到士兵都露宿街頭,堅決不入民宅。即使是美國合眾社也不得不承認“中共軍隊軍紀優良,行止有節,禮貌周到……雖然有許多大廈是大開著,可以用來做軍營,而中共軍隊仍睡在人行道上……”這種紀律性和執行力,在解放軍駐滬部隊中流傳下來,在八連這支年輕連隊中發揚光大,樹立起我軍勝利之師文明之師的典範。今天,面對改革、備戰、發展的種種考驗,我們也要更加強化“四個意識”,堅決貫徹“三個維護”,尤其要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這個“天條鐵律”和“第一規矩”,把對黨的忠誠寫進心底、化作行動、融為自覺。

全心全意、服務人民,是“好八連”精神的宗旨所繫。人民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始終堅持團結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打贏了革命戰爭時期為民族求解放、為人民求幸福的翻身仗,打贏了危急關頭保護人民安危的救災仗,打贏了和平年代軍民團結、擁政愛民的政治仗,湧現出雷鋒、歐陽海、李向群等熱愛人民、服務人民、保衛人民的英雄模範,樹立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為人民的光輝形象。“好八連”精神之所以感人至深、經久不衰,就在於55年來,一代代八連官兵保持“為人民、幾十年”的高尚情懷,為民服務、奉獻愛心,支援駐地、勇挑重擔,傳遞文明、引領風尚,當好踐行宗旨、走在前列的集體雷鋒,使“好八連”這張“精神名片”越來越煥發出新的時代光芒。今天,儘管時代、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我軍官兵依然要不忘初心、不忘本色,以更強的政治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記掛在心上,積極參與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關係,始終當好人民心中“最可愛的人”。

(作者系31619部隊政治工作處主任)

“南京路上好八连”:55年当好霓虹灯下的哨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