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值得關注的“百萬票”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徵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改革的春風彷彿一夜之間吹遍祖國大地,春天到來了!我國郵政部門接連發行了2枚帶“春天”字樣的郵票,1978年3月18日發行的J25《全國科學大會》紀念郵票第1枚為“科學的春天”;1979年10月30日發行的J39《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紀念郵票第1枚為“文藝的春天”。不言而喻,隨之而來的便是集郵愛好者的春天。

值得關注的“百萬票”

1980年,適逢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集郵業務剛剛恢復。就在這一年前後,悄然出現了一批從選題、設計到發行數量均較以往有重大突破、令人耳目一新的郵票,其中有9套郵票最引人矚目,即J51《國際檔案周》、J55《鑑真大師像回國巡展》、J56《提高健康水平提倡戒菸》、J58《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三組)》和J59《中華人民共和國展覽會》、T50《風箏》、T54《荷花》、T55《西雙版納風光》和T56《蘇州園林——留園》。如果郵人在郵市裡購買其中任何一套郵票,稍有經驗和閱歷的郵商十有八九會說,這是“百萬票”!“百萬票”就是指發行量為100萬套的這組早期JT郵票,這個稱謂在集郵市場中早已約定俗成。

值得關注的“百萬票”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郵票發行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已具相當規模,可謂千姿百態、碩果累累。但要說最有“郵味”的珍貴郵票,當數“百萬票”。所謂“郵味”,即指郵票作為郵資憑證寄遞信函的天然屬性,發行郵票,就是為了寄遞信函。一定規模發行量的郵票,經過一段漫長的歲月,逐漸被使用、消耗,存世量稀少,那些少量散落於民間的郵票不知不覺中變得彌足珍貴起來。“百萬票”正是這樣一組極具“郵味”的珍貴郵票,說它們極具“郵味”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值得關注的“百萬票”

一是與改革開放之前郵票發行千篇一律地突出政治相比,郵票選題的視角開闊起來,開始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題材新穎、設計美觀、內容貼近生活,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二是當時發行的所有郵票的面值都是嚴格按照郵資標準設置的,表明這一時期發行郵票的主要用途只有一個,就是郵寄信函。這與後來出於經濟利益需要,有些郵票的面值設置得遠遠高於郵資標準,嚴重偏離郵票作為郵資憑證的初衷,形成鮮明對照。

值得關注的“百萬票”

三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通信工具遠不如現在發達便捷,手機尚未出現,很少家庭安裝有電話,平時打個長途電話並非是件容易的事,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當時的通信手段主要靠“飛鴻傳書”。因此,當年發行的郵票絕大部分都在郵寄信件中使用、消耗掉了,存世量極其有限。相比之下,近年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先進的通信工具廣泛普及,藉助互聯網、微信、視頻,信息交流更加方便、直觀、快捷,郵寄信件的通信方式已被取代。因此,如今發行的郵票很少有機會用於郵寄信件,從而導致郵票的存世量基本等於發行量,可以說現在發行的郵票已經喪失了“郵味”。

值得關注的“百萬票”

四是改革開放初期,只有一些較大的郵局象徵性地開設了集郵櫃檯,而幾乎所有的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都在郵局的通信窗口銷售。那時人們還沒有經營、投資的意識,以經營郵品為業者更是寥寥。由於當時參與集郵的人數不多,郵票的集藏功能還未顯現出來,很少有人有意識地刻意囤積郵票,更無人像現在這樣炒作新郵。因此,這些存世的少量郵票隨機散落於民間,不會集中在少數郵商手中,更不會受到人為操控。

值得關注的“百萬票”

而令極具郵味的“百萬票”更彌足珍貴的是,其發行量只有100萬套,數量之少對於JT郵票及之後的編年郵票來說,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就改革開放前我國發行的郵票而言也是極其少見的。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JT郵票的發行量一般是數百萬套;之後逐年遞增,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期已經接近2000萬套;而1992年以後發行的編年郵票,發行量甚至達到了2500萬套至5000萬套;近年郵票的發行量有所迴歸,但仍然維持在1300萬套以上。稍加比較可知,“百萬票”的發行量遠遠小於現在新郵發行量!物以稀為貴,“百萬票”極少的發行量是其他郵票望塵莫及的。

值得關注的“百萬票”

由於“百萬票”所處的特殊時代,使得這些發行量僅有100萬套郵票中的絕大部分,在沒有任何人為因素干預的背景下,趕在高科技通信工具普及之前,於十數年間經過通信渠道得以“正常”“順利”地使用、消耗掉了。如今,“百萬票”存世量極少,品相好的則更少,因此說它們是最有“郵味”的精品郵票名副其實。

值得關注的“百萬票”

改革開放之初發行的“百萬票”,距今已近40年。“百萬票”也曾有過輝煌的歷程,它們脫穎而出大約是在1986年前後,並逐漸與同時期其他郵票分出檔次,需求增多,票源趨緊,價格上漲,顯現出超凡脫俗之相,令人刮目相看。只是受到新郵炒作拖累和集郵市場行情普遍低迷的影響,JT郵票價格有所回落,“百萬票”近幾年也已處於較低的價位,如《蘇川園林——留園》郵票最高價曾達到500多元,目前市場價只有360元。其他幾套“百萬票”近期的市場價也不高,《國際檔案周》為50元,《鑑真大師像回國巡展》為120元,《提倡戒菸》為60元,《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三組)》為280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展覽會》為60元,《風箏》為160元,《荷花》為330元,《西雙版納風光》為150元。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只是市場參考價,郵票的實際價格與郵票的品相密切相關,同一套郵票,品相好的與品相一般的價格相差很大。購買和交流郵品時應儘量選擇正規的集郵公司或信譽好的郵商,雖然價格可能會稍高些,但郵票質量有保障是更為重要的。

“百萬票”過去曾有過驕人的表現,目前存世量極為有限,已成為JT郵票中基礎紮實、潛力巨大的收藏精品。近期低迷的郵市暫時掩蓋了它們的真實價值,同時也為集郵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收藏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