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8年前爆紅網絡的殺魚弟如今服毒自殺,你認為究竟是什麼造成的悲劇?

富春一凡


這個孩子,不是誇獎他,他應該是個天才!

很可惜,他生錯了人家!

是什麼造成如此悲劇?是這個貧困落後的家庭,是他的愚昧無知的父母,是他兇殘無理、眼中只認錢的爸爸!

他在家中六個孩子裡排行老大,即使是在偏遠貧困的鄉村,這種情況也是很少見的,因為他是老大,他是男孩!

在一些思想落後的鄉村裡,如果沒有男孩子是萬萬不行的,就要拼命生孩子,一定要生男孩子。退一萬步來講,這倒是值得人們同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過去的農村裡沒有男孩子,那是不得了的事情!前些年的農村,計劃生育政策管得非常嚴,他們是怎麼過來的呢?

這就如同二十幾年前的小品《超生游擊隊》,最後從農村躲到了城市裡,他們的眼中是沒有計劃生育的。生吧生吧,過去傳統思想的多子多福,深深地紮根在他們的腦子裡。


按照我的推算,小孟的父母最多是四十來歲,好厲害的一家人喲!越生越窮,越生越多,越多越窮!

在他們的心目中,讀書是沒有什麼用處的。即使是讀了書,畢業了還要去掙錢。在一些偏遠的山區和落後的鄉村,這種思想還是有市場的。識點字就行了,反正長大了要外出去打工。

盲目無限制的生育,家庭人口的眾多,柴米醬醋鹽,處處要用錢。在他爸爸的心中,唯有掙錢是大事。他爸爸做魚生意中,極需有一個幫手,尤其是一個能幹的助手,他的兒子小孟是他的最佳人選。

好可憐的孩子啊!

應該承認,小孟這個孩子也許可能就是一個天才!就在他八九歲的時候,在他賣魚殺魚時,手法嫻熟,眼神犀利,被網友戲稱為"殺魚弟",曾經爆紅網絡。


他非常想讀書,如果給他一個好的條件,他就可能成為一個學習上的天才。但是可惜了,在他的命運中沒有這麼好的條件。在他不濟的命運中,等待他回去的就是殺魚,做一個無可奈何的"殺魚弟"。

他的內心很苦悶,沒有朋友,沒有時間,他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學習。到了他的人生叛逆期,他和父母的爭吵越來越多,等待他的卻是痛打,最嚴重的一次,差點被摘去眼球。於是他選擇了消極的反抗,去喝農藥百草枯!

這次嚴重的事件,必須值得人們高度重視!一個人一生中,不就是為了孩子嗎?生了這麼多孩子,你能為他們好嗎?對於這種家庭暴力,應該受到社會的譴責,受到法律的懲罰!

祝願這位孩子,小孟你早日康復!人生的路還很長,小孟希望你能夠走好!


(歡迎評論互動!圖片摘自網絡,感謝朋友提供!謝謝!)

(轉載其他自媒體平臺,必須徵得作者同意!)


九文天下


這個故事的悲劇,在於“家庭教育”。

在我做心理諮詢的案例當中,有很多這樣的現象,家裡的孩子很優秀,非常出眾,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也具有才華,但是父母不懂教育,簡單粗暴,總以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對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對孩子一頓痛打,或者謾罵。

我記得很清楚,有一天在諮詢室,有對父母帶著孩子進來諮詢,我說可以,然後他們就安排孩子準備和我諮詢,這個孩子大概10歲左右吧,年紀有點小,或許是因為害怕諮詢室的氛圍,他不敢進去。

那時我正準備開口,說要採取家庭治療的方式進行諮詢時,孩子的父母就動手了,當著我的面,就給孩子進行訓斥,並且還踢了好幾腳,大聲狂罵,你這臭孩子,叫你進去看醫生你不進去,一直磨磨唧唧,真是狗孃養的!

這場景看的我心驚肉跳,連忙制止,本來一開始要做諮詢的,到最後竟變成了家庭調解員,一邊不停地安撫痛哭的孩子,一邊教育家長,不要這麼粗暴地對待孩子。

幸運的是,這位孩子之後還是繼續在我這裡做諮詢,並且我也做好了家長的溝通工作,回去以後叫他們配合,幫助孩子成長。經過一年以後,孩子漸漸走出了心理陰影,心理狀態有了明顯好轉。

所以,殺魚弟小孟選擇自殺,也是因為在家裡得不到尊重,屢次打罵,心理壓力太重而選擇自殺的結果,比起父母的折磨,有時候自殺反而是更好的結果。

這確實是一個悲劇。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作為父母首先得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要粗暴地去打罵孩子,而是要先理解孩子,從他的角度出發,去引導孩子合理的價值觀,出現錯誤時學會科學地方式去進行指導。

其次要配合老師,配合老師或者諮詢師去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回到家以後按照相應的計劃和要求去執行,並且隨時關注孩子的動態,有問題立即反饋。

只要父母改變了,能夠意識到這樣的結果,那麼在進行教育孩子的時候才會有的放矢,那麼孩子的心理問題也能夠得到及時的糾正。


心理諮詢師王明燦


我來自農村,我想講一個身邊發生的真實故事。

我所生長的農村位於山西中西部,在我成長的年代,大部分鄰里鄉親主要依靠農業,農閒季節做點小買賣為生。生活狀況普遍貧困。由於風氣未開,計劃生育的政策執行力度不大,普遍人家4個孩子左右,這無疑又加劇了家庭的貧困。



在貧困的底色中,很少有父母能真正關注到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粗放式教養是常態,這種對孩子的粗放式教養方式主要表現就是“非打即罵”的棍棒式教育。

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鄰居家的女孩,從小生長在一個貧困的大家庭,家裡一共有兄弟姊妹4人,家境異常貧困。父母掙錢本事不大但脾氣極其暴躁,對孩子的打罵是家常便飯,打罵之狠毒全村皆知。女孩早早輟學承擔生計,卻在17歲左右找了婆家,即將脫離原生家庭的時候農藥自盡。女孩死後,她媽媽悲痛到呼天搶地,後來又生了一個女兒,起名為“憶紅”,以紀念死去的這個二女兒“桃紅”。

在我曾經生長過的那個小村莊,這樣的案例有幾例,但這樣的小人物在大時代的洪流中,生如螻蟻,死如塵埃,根本激發不起任何波瀾。而更多的貧困孩子,在粗糲異常的生存底色中,長大成人,成為芸芸眾生中的生存掙扎者。

在這些以貧困為底色的家庭悲劇中,父母和孩子之間,你很難說“不愛”,只不過,這種愛沒辦法以和風細雨般的”“關愛”和“溫情”來裝飾。

回到“殺魚弟”,悲劇的肇因是什麼?有貧困,有無知,還有兒童制度保護制度(孩子被父母視為私有財產,非打即罵)的缺失等等。而這其實是貧困家庭的常態。

而在“殺魚弟”的悲劇中,還要加上另外一重原因:有大眾獵奇式圍觀下的道德強迫。



《人物》的採訪中這樣寫道“殺魚弟”的走紅帶給一家人的變化:

也許網紅「殺魚弟」的誕生曾是個轉折,但最終也沒有激起什麼水花。孟東對此更多的是抱怨,「總有人來問,怎麼不讓孩子上學?」那塊紅色的「殺魚弟」店面招牌,他說是菜場給做的。生意沒什麼好轉,每個月賺4000左右,大閘蟹上市的季節能多些,而店面的租金每年還要3萬左右。

正如報道中所寫,我總覺得,如果沒有媒體的報道,大眾的“圍觀”,“殺魚弟”的人生會否更為順遂?比如,他會很開心地一直待在他熟悉並擅長的“殺魚”環境中默默長大成人,結婚生子。而不是被迫回到大眾眼中的“正路”:回學校唸書考學。而後者,根據他父母的說法,“淘氣,喜歡打架,沒有辦法專心在學校學習、總是倒數”,學校的生活對於殺魚弟而言也許根本算不上幸福吧。

大眾的道德同情心和氾濫愛心來無影去無蹤,繁華喧囂過後,“殺魚弟”又回到了他靜默的殺魚人生軌道上。而這繁華過後的靜默,加倍映襯出了人生的暗淡不堪的底色。

這樣一來,曇花一現式的網紅對於“殺魚弟”而言,孰幸孰不幸?


孫衛華


這事情主要由兩方面原因造成。

我說個故事。

有兩兄弟,一個超自信,一個超自卑。父親想讓自信的孩子收斂點,讓自卑的孩子自信點。於是在自信孩子的屋子裡放滿了牛糞,而把一大堆的玩具放在自卑孩子的屋子裡。父親想,自信的孩子一定會傷心,自卑的孩子一定會高興。過了一會兒,父親到自信孩子的屋子裡,只見自信的孩子一邊唱著歌一邊挖牛糞。父親不解,問他為什麼這樣做。自信的孩子說,我覺得牛糞下一定埋有玩具。然後父親到自卑孩子的屋子裡,看到自卑孩子在哭,父親問,怎麼啦,有那麼多的玩具怎麼不高興呢。自卑孩子說,玩具太多了,我怕把它們都弄壞了。

其實,個性是內因,環境是外因,起決定作用的一定是內因。

對於本問題的小孟,之所以從一個網紅變成自殺者,主要原因是:

一是小孟本來就是一個能量不足,偏內向、自卑的孩子。這是內因。正是這樣的一個性格的人,加人父母的棍棒教育,讓其更自卑和壓抑,讓他產生一種無價值感,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愛他,自己是個沒用的人。正是個性與家庭教育的共同影響,於是產生的輕生的忘頭。

這讓我想起了藥家鑫殺人案。藥家鑫生長在一個非常嚴厲的家庭教育環境中,父母對他的要求比較高,一旦犯了錯誤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造成他極其脆弱和自卑的心理,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自卑和自信是兩種不同性格類型的人,對於這兩類人,家庭教育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對於自卑者,以正面教育為主,更多的是給予他鼓勵,讓他增強自信心。這樣的孩子不能承受大太的壓力,過大的壓力會把他壓垮;而對於內在有能量自信的孩子,除了鼓勵外,可以適當給予一定的壓力,這樣就會讓他產生更大的內在動力。這樣的孩子,遇到壓力和困難,更能激發起鬥志。


診愛



秀子


“殺魚弟”只是一個常例之一,所不同的是過去的孩子性格相對怯弱,可能是受到大環的影響,被打了也正常,我也是弟兄五個,三天兩頭就要捱打,即使是如此,也沒有過輕生的念頭,因為在那個年代這種事情很平常!家家基本如此。

像“殺魚弟”這家的家庭,現在很少了,在計劃生育的影響下,六個孩子的家庭已經太少了,孩子多了,家長的的壓力也就大了,時不時的打打孩子的事情經常發生,可現在的孩子或許是早熟的緣故,說不成,打不成。思想特別極端!指不定能惹出多大的禍!

隨著時代的進步,棍棒底下很難出孝子,用暴力手段教育孩子的時代早已過去,我想這一點“殺魚弟”的父親也應該知道!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只是生活壓力過於繁重,很多時候控制不了脾氣。

我想家長的做法肯定是不對的,可我們不能站在道德的高處過分指責什麼!很顯然這件自殺事件最後悔和心疼的是孩子的父母!通過這個事件,更應該引起全社會對農村家庭的關注!如何正確引導父母的思想,如何解決超生家庭面臨的困難!這也是社會問題!如果我們都去指責這位父親,恐怕事態會進一步往壞處發展,父親若有個三長兩短,這個家庭還能生存下去嗎。





邊陲後主


別說什麼8年前爆紅的殺魚弟,就算普通的小孩兒每年自殺的已經很多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悲劇呢?我們局外人只能是猜個大概,但是原因一定在他父母那裡!

現在很多做父母的根本就不會做父母,一有事情就把責任推卸到孩子身上,輕則謾罵重則打罵。他們還只是個孩子,不是你們發洩情緒的工具!

我給你們說一件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的事件,我是出生在農村的,01年前後的事了,我的一位初中同學,他們家兩個孩子,他排老大。家裡兩個孩子的都知道,都是比較疼老二的。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緊著先給老二,他們家也是一樣。我這個同學呢平時沒事的時候就撿廢品,然後攢的多了就賣了點錢,他想用這些錢來買一部隨身聽,結果被老媽知道了,非得要給他弟弟花一部分,老大不服氣,結果就被教訓了一頓。我這個同學一賭氣,找了一瓶農藥就喝了,不過幸虧發現的及時,小命保住了。從那以後,他父母再也不敢放肆了!

之所以孩子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一、謾罵甚至是家暴!

老話說得好“棍棒之下出孝子”,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就得打,不打不成器!我想很多家長都誤解了這句老話的意思了,棍棒之下出孝子並不是說非得叫你打他,而是要嚴格要求孩子的意思。並且,現在的社會孩子所接觸的面有多廣你們知道嗎?打罵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口服心不服有什麼意思呢?要讓孩子從心裡服氣那才是正道!

第二、不懂裝懂,埋怨責怪!

我們很多做父母的,在孩子拿回來成績單的時候一看分數就開始發飆了,有用嗎?除了給他幼小的心靈造成一定的恐懼之外有什麼用?孩子成績低或者是經常打架或者是經常被欺負,你們做父母的有沒有去跟他認認真真的談過?有沒有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去關心關心孩子?只知道發火,說孩子笨的像豬一樣,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洗腦,時間久了孩子可能真的就以為自己笨的跟豬似的了!

第三、臭毛病一大堆,沒有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酗酒、抽菸、打牌,更有可恨的家長當著孩子的面玩女人。殊不知你們的這些臭毛病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影響?說句不好聽的,自己就是一隻飛不起來的鳥,還天天要求孩子飛,你憑什麼?


喜馬拉雅大白兔


這個男孩今年17歲的話,就應該是2001年出生的。我知道,2001年在我們國家,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一家生六個小孩絕對是超生了。看到他父母在菜市場賣魚,說明他們是從農村作為超生游擊隊來到城市的。

在我們老家農村,當年違反計劃生育超生的家庭,那可是要提心吊膽東躲西藏,到外面打工謀生的。而且超生的小孩沒有交完罰款,是永遠上不了戶口的,所以這樣家庭的孩子沒有上學,可能與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有關。

我記得前幾年夏天我回老家的時候,我們村有一個外出多年打工的人,回到村裡找村幹部,說是為孩子讀書的事要上戶口,孩子七歲了在外面漂泊了七年,沒有交罰款就上不了戶口,也就上不了學。我當時看到的情況是,他請求村幹部幫忙說好話,看能不能少交一點罰款,解決孩子戶口的問題。

這個“殺魚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到17歲,可想而知,他的童年是另類的童年,埋藏在他心裡的苦,外人又如何測猜得透呢?雖然他與他父親的爭吵是誘因,但深層次的原因,一定與他內心的孤獨封閉,再加上沒法和社會正常接軌的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家庭背景有關。

我對農村的情況比較瞭解一點,至於說得對不對,還請大家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參與討論。


山人的生活感悟


這件事真正該反思的是我們。網紅是成人的遊戲規則,而這個稱號對一個孩子是難以承受之重。幼小的年齡很難承擔成人商業世界的邏輯,導致心理偏差。服百草枯,也是孩子情感枯竭無望的體現。

當年,可愛勤勞的男孩被封為“殺魚帝“,外界突如而來的讚譽,讓他的爸爸把殺魚弟作為店的名字,這又給一個孩子更多的虛幻的榮譽。本來上學的孩子後來輟學,是家長的意願嗎?孩子感覺被親人利用,自己成了牟利工具。隨著年齡增長就會出現心理失衡。

這件事,南瓜認為真正的提醒是,在這個人們塑造和消費網紅的時代,饒了孩子吧。他們經不起泡沫般的捧殺和墜落。


就像之前的“冰花男孩“事件,農村孩子上學交通難,取暖困難的真問題要值得關注。而不是讚美苦難,把孩子塑造成明星,商家贊助他作秀般去北京天安門,被更多人圍觀。對一個孩子來說,以後迴歸平淡貧困生活,他的落差也會造成心理問題。

眼下評論大多譴責“殺魚帝“父親,南瓜認為他的確在教育方式和溝通手段上有欠缺,但是真正要嚴肅對待的是,在網絡時代我們對孩子的綠色呵護。

最後,祝願這個孩子能渡過難關,心靈重塑光亮!祖國的花朵不能枯萎!

同意南瓜的觀點嗎,歡迎留言拍磚,感謝^O^


南瓜博士劉楠


8月3日,蘇州17歲的小孟與家人發生爭執,一氣之下服了百草枯...而這個小孟,曾經爆紅網絡,被稱為“殺魚弟”。2010年,一段視頻在網絡上瘋傳,——小孟在自家魚攤殺魚,手法嫻熟,眼神犀利,被網友戲稱為"殺魚弟"!

小孟成了網紅,慕名前來買魚的人越來越多,其父將店更名為"殺魚弟水產"。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原本輟學的小孟又重回課堂,可沒過多久,其父又讓他回來殺魚。鄰居透露,小孟的父親常打罵孩子,最嚴重的一次,打得小孟差點摘除眼球。

小孟的媽媽稱,孩子大了後,早已不太打他了,可輟學回家後,封閉的圈子,小孟幾乎沒什麼朋友可以疏解,到了17歲叛逆期,和父母的爭吵越來越多...

這是一起典型的創傷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由於父親粗暴的管教方式下,用極端的方式自我傷害...

童年創傷帶給一個人的傷害是持久的,在暴力和冷漠的養育環境下,孩子長期得不到溫暖和愛,就會導致自卑、孤僻、偏激的性格,並形成心理問題。

他們內心的壓力和痛苦,在長期壓抑的環境下無法得到疏導宣洩,一旦進入青春期,情緒波動大,心理不穩定,如果這時候既沒有疏解的渠道,也有沒有朋友可以陪伴和安慰,就容易做出極端過激的傷害行為。原生家庭的教養問題是老生常談,但在一些偏遠地區,父母能接受的心理知識非常有限,有些人對教育和教養的觀念依然停留在野蠻愚昧的狀態,隨意傷害、侮辱,導致很多遺憾的事件時有發生!

期待心理基礎教育工作能早日全民普及,提升民眾素質,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