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廣東惠州工業園區

園區位於惠大高速公路兩側,北接南部新城,南靠永湖鎮,東臨良井鎮,西為三棟鎮,處於惠州數碼信息、科教文化、石化重工業三條戰略經濟產業帶中心區域。規劃控制總面積45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30平方公里。規劃分為產業區、配套區、服務區、生態區四個區域。產業區、配套區、生態區基本上分佈在園內惠大高速公路以東、淡水河兩側。園區按照“一湖二片三區四園”的空間佈局模式,形成生態區、生活區、產業區、配套區。此外,結合惠州南部新城建設的總體規劃,在區內惠大高速公路以西位置佈置10平方公里的商業配套用地,建設一批商業、住宅、文體、娛樂等生活配套設施。

廣東惠州工業園區

OFweek工業園

園區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已初具規模,在社會、經濟、招商引資、科技創新、企業培植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園區目前共引進各類投資項目超過60個,預計項目投資金額約10億美元,預計量產後年產值將超過150億元。截止到2008年底,園區一期項目總產值約60億元,出口約1億美元,上繳稅收1.2億元。目前已初步形成電子信息、汽車部件、精密機械、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支柱產業。從2003年起,園區先後獲得了“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惠州數碼視聽產業基地”、“廣東省民營科技園”、“惠州中小企業孵化基地”四塊金牌。

其他相關

園區大事記

2002年

1月8日,惠州數碼科技園開發建設領導小組正式成立。

5月30日,惠州工業園舉行開工建設典禮。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肖志恆(時任惠州市委書記)、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柳錦州等領導出席儀式。

12月25日,中國銀行惠州分行與惠州工業園舉行銀企合作協議暨貸款合同簽字儀式。

2003年

1月8日,惠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舉行掛牌儀式。

6月27日,廣東民營科技園在園區開工建設。

11月5日,日本普利司通株式會社副社長鈴木啟介考察園區。

2004年

3月3日,中共惠州工業園區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

10月11日,原廣東省科技考察組組長、省科技廳廳長謝明權一行考察園區。

11月24日,惠州工業園成為國家首批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授匾單位。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黃業斌(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等領導出席授牌儀式。

12月27日,惠州深能源豐達電力有限公司一號燃機12萬千瓦單循環成功併網發電,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黃業斌(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等領導參加啟動併網儀式。

2005年

1月6日,時任惠州市委書記柳錦州,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黃業斌(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一行來園區視察並現場辦公。

9月29日,惠州工業園區舉行推廣使用清潔能源(LNG)推廣會。

10月11日,深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宜均一行考察園區。

2006年

3月16日,國家火炬計劃惠州數碼視聽產業基地在園區正式掛牌。

5月15日,廣東省副省長李容根率省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黃業斌(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等領導的陪同下前來園區調研。

7月6日,國家發改委發文批准園區為省級開發區,並更名為“廣東惠州工業園區”。

12月15日,時任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湯炳權在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黃業斌等領導陪同下視察園區企業。

2007年

4月23日,普利司通(惠州)輪胎有限公司正式投產。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汝求等領導出席投產儀式。

8月16日,惠州市第一座液化天然氣(LNG)氣化站在園區舉行竣工投產儀式。

9月27日,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黃業斌等領導為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掛牌。

2008年

4月8日,慶祝惠州設地級市20週年招商引資推介會惠州工業園區分會場暨天緣電子新廠竣工試產典禮儀式舉行。

4月29日,惠州市政協主席劉耀輝帶領調研組前來園區調研。

8月20日,市人大常務副主任楊有義一行視察園區,瞭解我市“南進北拓,東西伸延”發展戰略的實施情況。

8月22日,惠州市演達派出所在園區正式掛牌成立。

11月5日,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瑛來園區調研。

2009年

1月7日,惠州工業園區召開銀企座談會,共商應對金融危機良策,實現銀企互贏。

2月9日,園區管委會被中共惠州市委、市政府評為惠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單位。

3月21日,園區綜合服務大樓落成投入使用。

規劃優勢

1、整體規劃設計充分融合國內外一流工業園區的特點。

2、建園思路:“以人為本、科技領先、生態先行”。

3、規劃設計單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

4、規劃定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製造基地和現代化、園林式、環保型高新科技工業新城。

按照惠州城市發展規劃,未來10到15年,惠州城區將整體向南推進,從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發展。惠城-大亞灣地區將規劃建設為一個產業發展、城鄉一體化、分工合理、生活方便、環境優美的組團式的新興現代化城區。園區規劃符合惠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方向和城市功能定位。

環境優勢

1、園區在規劃階段就把“綠色園區”的概念寫進發展規劃大綱;在產業設置、功能分區上將因地制宜,依山就勢,依水造湖,配以點、線、面相結合的立體綠化組合,各功能區既相互獨立,又保持聯通,形成一座獨具嶺南水鄉特色的生態型科技園區。 2、園區管委會堅持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堅持以優化環境基礎,贏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大力推進“綠化、美化、亮化”工程。

3、目前,園區內企業排放的工業廢水均達到國家、省要求的一級排放標準,並大部分進行回收再利用,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園區”。

優惠政策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積極貫徹國家、省、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快形成仲愷高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高新區“二次創業",特制訂本優惠政策。

第二條本政策的優惠對象是在惠州仲愷高新區內註冊成立或增資建設、並且納稅關係在仲愷高新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LED、平板顯示、新一代移動通信、數字裝備等產業。

第三條成立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為組長,區經濟發展局、科技創新局、財政局、規劃建設局等部門和園區、各鎮(街道)負責人為成員的惠州仲愷高新區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協調、統籌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經濟發展局,負責日常工作,由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

第二章綜合性優惠政策

第四條本政策涉及的仲愷高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所有繳交市級規費,由高新區各有關部門幫助爭取按最低標準收取;高新區所有行政事業性規費能免則免,不能免收的減半收取或按最低標準收取;高新區各類中介服務性收費一律按最低標準收取。

第五條本政策涉及的仲愷高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用地,由高新區統一調劑安排建設用地,優先保障用地需求。優先協助新辦企業辦理用水、用電報裝手續,水費、電費執行高新區最低價格標準,並優先保證企業用水、用電,如有報漏,及時搶修。新辦企業的消防工程、環保審批等,允許企業自行選擇已註冊登記並具備資質的單位進行設計或評估,工程竣工後由相關部門驗收。

第六條高新區每年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扶持內容為第七至第十條的具體規定。

第七條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公共研發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重大技術攻關和產品創新。對經認定的國家、省、市公共研發平臺,分別給予l00萬元、80萬元、50萬元獎勵。鼓勵引進國內外研發實驗室落戶仲愷高新區,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給予100萬元、80萬元獎勵。

第八條獎勵對本政策涉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有重大貢獻的企業投資者、創新型領軍人才(團隊)、高級管理人員和高級技術人員(有博士學歷、學位或高級職稱)。高新區每年評選出10名個人和5個創新團隊作為獎勵對象,每人獎勵5萬元、每個團隊獎勵20萬元。

第九條對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或項目到仲愷高新區投資的單位或個人(高新區有招商職能的部門工作人員除外),按實際到位資金0.5--1億美元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實際到位資金l-3億美元的,一次性獎勵l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3億美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

第十條高新區管委會各有關部門組織和協助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的經費、政策等支持。對承擔國家、省科技項目的企業,高新區分別按l:1、1:0.5的比例給予資金配套。

第三章LED產業優惠政策

第十一條屬於GaN、AI新型襯底材料、芯片級系統集成、交流LED(AC-LED)芯片等新建投資項目,投資規模l億美元以上的,自該項目創稅之日起,5年內,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每年按20-40%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十一條優先支持功率型LED封裝設備和材料、新型高效白光LED等封裝投資項目,投資規模l億美元以上的,自該項目創稅之日起,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第一至二年按30%、第三至五年按l5%的比例由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十三條重點發展室內照明光源、大功率LED路燈、汽車燈具、大尺寸LED液晶背光源、大規模模塊和顯示屏、彩屏幕牆、太陽能LED應用產品等中高檔產品,對該領域的投資項目且創稅l000萬元以上的,自創稅之日起,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第一年按20%、第二至三年按l0%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十四條對一次性購置LED外延片生產用全新MOCVD設備(規格:藍綠光MOCVD31片機及以上,紅黃光MOCVD38

片機及以上)3臺以上(含3臺)的新增或擴建投資項目由高新區財政給予資金補貼。藍綠光MOCVD補貼資金800萬元/臺,紅黃光MOCVD補貼資金500萬元/臺。對實現MOCVD設備國產化的,補貼標準提高50%。

第十五條高新區市政公共照明建設和改造工程,如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應用LED產品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用高新區LED企業的產品。對高新區轄區內原有公共場所包括路燈、景觀燈、學校和政府辦公用燈等逐步換成LED燈具的,給予10-20%的由區財政資金補貼。

第四章平板顯示產業優惠政策

第十六條大力扶持平板顯示背光模組(背光源、冷陰極燈、導光板)、IC驅動電路、偏光片、IT0玻璃、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光刻膠及輔助化學品等研發生產項目,投資規模l億美元以上的,自該項目創稅之日起,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第一至二年按30%、第三年按l5%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十七條重點引進國內外行業內前l0名的LCD驅動IC企業、LCD背光模組企業、LCD彩色濾光片企業和LCE、OLED面板企業。自企業投產後,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3年內,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按20-30%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十八條重點培育和扶持8.5代以上(包含8.5代)面板生產線,支持其增資擴產,形成規模效應。鼓勵發展42英寸以上PDP顯示屏、驅動電路及模塊,實現PDP電視和OLED等新一代顯示器件及模塊的批量生產,促進液晶應用整機發展。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自該企業創稅之日起,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第一年按20%、第二年按l0%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十九條重點支持TCL液晶產業園建設,鼓勵骨幹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平板顯示、數字電視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創稅l000萬元以上的園內重點項目,實行“一企一策"予以重點扶持。

第五章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優惠政策

第二十條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的網絡設備製造商,促進新一代移動通信上游產業發展。符合上述範疇的新建投資項目,投資規模1億美元以上的,自該項目創稅之日起,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第一至二年按20%、第三年按l0%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二十一條對屬於移動運營、內容服務、系統集成、終端製造等領域新建項目投資額達到l億美元以上的,自該項目創稅之日起,3年內,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按10%-30%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二十二條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技術產品和應用納入高新區採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依法實施財政性資金優先購買政策。

第二十三條重點發展手機產業,完善手機產業鏈。對集成電路設計、主板元器件、芯片、射頻功率、手機方案設計等新建投資項目,投資規模1億美元以上的,自該項目創稅之日起,3年內,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按10%-30%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二十四條引進或培育主板級設計專業公司、嵌入式軟件商、內容提供商等企業,企業投產後,年產值3億元以上的,3年內,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按20—30%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六章數字裝備產業優惠政策

第二十五條屬於各種液壓件、密封件、氣動元件、傳感器、控制泵閥、精密大型專用軸承、模具等基礎零部件領域的新建投資項目。投資規模l億美元以上的,自該項目創稅之日起,3年內,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按l0%-30%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二十六條從2010年起,支持開發電子製造裝備、數字視聽製造裝備、新能源製造裝備、新材料製造裝備、節能環保製造裝備等領域中高檔次產品。對該領域且投資規模在1億美元以上的,3年內,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按10%-20%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二十七條鼓勵電子元器件、計算機及其外圍設備和配件、嵌入式軟件、集成電路等領域投資項目,對屬於該領域且投資規模在1億美元以上的項目,自創稅之日起,3年內,所創地方稅收高新區留成部分按10%-30%的比例由區財政安排資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

第七章優惠資金審核、來源和分擔

第二十八條本政策涉及的由高新區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撥付和財政扶持資金的,由第三條成立的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制訂資金扶持申報的流程和申報材料格式,並對企業的申報材料進行初次審核,審核結果上報領導小組二次核准後,給予相應資金撥付。

第二十九條本政策第六條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和第十四條MOCVD補貼資金,由高新區財政統籌解決,並爭取市財政每年在高新區稅收收益中安排一定數額資金用於補貼。

第三十條除第二十九條外,其他獎勵或補貼優惠,按照項目或企業落戶的園區、鎮(街道),在項目或企業投產後產生的稅收收益中屬地方留成部分由高新區與落戶的園區、鎮(街道)財政按比例承擔。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在惠州仲愷高新區內註冊成立或增資建設、並且納稅關係在仲愷高新區的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現代信息服務等產業的企業或項目參照本政策給予相應的優惠。

第三十二條本政策自頒發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到2015年12月31日。原來頒發的有關政策與本政策有牴觸的,以本政策為準。在執行過程中如因國家稅費政策調整,按調整後的政策執行,本政策將作出相應修改。

第三十二條本政策由惠州仲愷高新區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解釋。

基礎建設

供水:區內水源來自惠州市市政供水管網,由惠州市河南岸水廠供給。水質優良、水量充足,能充分滿足入園企業工業和生活用水需求。目前日供水能力可達到20萬噸。

供電:區內規劃有多座高壓變電站。目前已建成三棟22萬伏變電站、都田11萬伏變電站,電壓為220/110KV。都田變電站容量為150MVA,能滿足園區企業生產、生活用電需求,保證用電安全。

供氣:區內建成天然氣(LNG)氣站一座,計劃年供氣量超過80000噸。遠期將建設天然氣門站一座,為惠城區和南部新城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清潔氣源。

供熱:區內72萬千瓦發電廠可為用戶提供熱氣。熱度可達250℃,最小壓力為6.0bar。

道路:區內的道路系統將由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和支路五類道路組成,路網結構為網絡狀與自由式相結合。目前,園區內按主幹道、次幹道、支路三級設置,採用36米、30米、18米不同的道路紅線寬度。

通信:區內設有程控交換及數據通信系統。城市光纖穿過園區,提供寬帶、多媒體、數據和有線電視接收服務。

排水、排汙:區內採用雨、汙分流系統。雨水就近排入淡水河或排洪溝;汙水近期內經建設單位處理後達標統一排放,遠期將排入惠州市金山汙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

土地平整:園區為投資者提供平整好的項目用地。

配套服務

根據惠州市產業發展規劃,未來5-10年,沿惠大高速公路兩邊將建立起以石化、數碼電子產業為主體的惠-澳高新技術產業帶。工業園所轄區域正好處於產業帶的中心位置。在此建園,既有利於惠州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又有利於推動惠州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

石化、數碼產業作為惠州市目前發展的兩大支柱產業,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特別是產業鏈相對完備的電子信息產業,已具備了相當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規模。園區通過合理規劃,實行連片開發,集中發展,可以提高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有利於數碼產業的聚集和發展。

客戶服務體貼入微

項目報批“一條龍”園區成立專業的客戶服務部門,全程為企業提供項目登記手續代辦等服務措施。完全實現“一條龍”全員服務,為入園企業節省了時間與成本。

項目協調“全方位”園區成立“項目協調領導小組”,為已批准在建項目提供全方位協調服務。

企業運營“全過程”園區建立對企業運營服務的有效機制,包括聯絡員制度、企業走訪制度、企業溝通制度和企業非常問題及時解決制度等。定期與不定期走訪企業、協助解決在生產、生活各環節中出現的問題。

科技扶持“添動力”園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其主要職責是:協助企業進行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公共檢測機構、知識產權、科技項目資金等各類科技申報、認定以及相關科技服務工作:組織科技協作交流,推進園區科技中介發展,加快構建產學研聯盟。“中心”立足園區,全方位、全過程開展科技創新服務,成為積極推動園區科技發展與自主創新的重要服務平臺。本文來自於:OFweek工業園區https://park.ofweek.com/list-11002-0-0.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