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6個方面聊聊:產品規劃設計自查內容列表

產品設計的過程很長,如果設計的時候疏漏一些內容,會導致需求反覆和研發資源的浪費,本文主要列舉了各個產品階段需要自查的部分,檢查當前設計是否存在未考慮到的問題。

6个方面聊聊:产品规划设计自查内容列表

一、需求分析階段

判斷需求真偽

  1. 是誰在什麼樣的場景而下產生的什麼訴求,希望用什麼方法解決什麼問題;
  2. 是否需要進一步調研相關用戶\\需求提出方,是否需要數據佐證;
  3. 是否符合當前核心業務場景、是否符合用戶畫像和用戶故事;
  4. 是否存在類似競品,是否完成競品分析;
  5. 當前方案是否是同類場景下的共性訴求。

量化收益

  1. 對核心用戶的影響程度,儘可能量化;
  2. 對核心業務的貢獻程度,儘可能量化。

判斷可行性

  • 當前技術是否可以支持;
  • 當前業務是否可以支持。

風險評估

(1)功能風險

  • ①是否存在關聯功能的改造點
  • ②是否完整梳理當前規劃內容下線後的影響點
  • ③是否已預估業務高峰數據爆發量級,及其處理措施
  • ④是否已計劃好功能上線後的驗證方法

(2)外部風險

  • ①是否引發諸如騷擾、欺詐等安全隱患
  • ②是否存在負面輿情風險
  • ③是否存在法律及合規風險

排定優先級

參考維度:用戶覆蓋度、使用頻率、對核心場景的影響、對核心用戶的影響、實際收益的高低、對KPI的影響、實現難度的高低、產品成長時機。

二、信息架構設計階段

定義

面向用戶,組織合理的信息及展現層級使其正確傳達給用戶的過程,從客戶端功能佈局到界面字段排版均需要。

檢查點

  1. 設計時是否結合了用戶畫像、用戶習慣、業務場景等因素;
  2. 架構層次是否清晰,是否足夠扁平,是否容易能使用戶理解;
  3. 所有信息均需要進行重要級評定,以決定在界面和功能中的重要程度;
  4. 信息分類是否合理,一定要“高內聚,低耦合”;
  5. 架構拓展性是否足夠大,後續對信息模塊進行增刪改查時,是否容易施行。

三、流程設計階段

(1)流程設計是否結合了用戶畫像、用戶習慣、業務場景、競品等因素?

(2)主幹流程是否最簡化,是否覆蓋了足夠多的場景?

(3)是否有特殊流程(分支流程、逆向流程)?

(4)是否有異常流程?

(5)是否歸納出所有的操作節點、數據交互點:

  1. 操作節點是否足夠精簡易理解?
  2. 是否考慮了操作節點的容錯性(二次確認、撤銷操作)?
  3. 數據交互點是否依賴其他系統?

(6)特殊、異常流程是否需要增加切換流程的引導,避免流程斷頭?

(7)相關流程的用戶體驗路徑是否一致?

(8)繪製是否美觀規範:

  • ①各圖形形狀/字號統一:,重點內容可特殊標識,關鍵節點增加註釋說明
  • ②流程均以開始框開始,以結束框結束,避免斷頭風險
  • ③流程圖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排列
  • ④流程線儘量不要交叉

(9)流程完成後是否進行了場景驗證,是否符合用戶預期?

四、交互設計階段

細節交互

(1)頁面流

  • ①頁面跳轉的描述說明是否完整,是否需要頁面流轉圖輔助說明?
  • ②頁面內容是否完整,是否符合信息架構設計,是否存在缺失?
  • ③頁面是否存在空值狀態?
  • ④頁面加載狀態展示的loading圖是否友好,是否可打斷加載狀態?
  • ⑤頁面加載狀態是否可操作部分原生控件(移動端)?
  • ⑥頁面的逆向操作是否有完整的路徑,返回是否會造成死循環?
  • ⑦頁面的跳轉是否需要轉場動效?
  • ⑧是否添加全局特效的交互操作,iOS右滑返回?
  • ⑨移動端單頁面中的功能是否有冗餘,單頁面主功能僅限一個?
  • ⑩後端web頁儘量在一個頁面中展示更多相關信息,單頁面可完成多次相關操作。

(2)文案

  • ①是否易理解,是否有歧義,是否有錯別字?
  • ②句式、用詞是否準確一致?
  • ③文案是否與產品調性一致?

(3)數據展示

  • 展示數據是否使用的是服務器數據,或使用的是本地緩存數據?
  • 展示數據是否是初次加載讀取的靜態數據,或實時、定時展示的動態數據?
  • 是否規劃數據為空時的展示效果,是否增加用戶引導?
  • 是否規劃數據字數超長展示效果,是否有超長限制?
  • 對過期的緩存數據是否需要告知用戶刷新(活動過期)?
  • 是否規劃數據極限值的展示效果?
  • 是否規劃了數值的特定展示格式?
  • 是否存在敏感數據,敏感數據如何展示?
  • 是否對特殊內容進行過濾、標記(敏感、違禁的詞語)?
  • 前置場景的不同是否對當前展示數據產生影響,不同場景是否需要展示不同數據?
  • 移動端從後臺喚醒應用時,是否需要刷新當前頁面數據?

(4)數據表單

  • 數據按什麼規則排序?
  • 數據是根據什麼搜索規則篩選出?
  • 數據展示是否分頁,單頁展示數據量是否有限制?

(5)控件

  1. 控件是否符合用戶認知?
  2. 全局控件樣式是否具有一致性?
  3. 全局控件交互行為是否具有一致性?
  4. 控件的不可用狀態如何展示?
  5. 是否周全地考慮了所有操作成功的反饋?
  6. 是否周全地考慮了所有操作失敗的反饋?
  7. 操作過程中是否允許取消?
  8. 是否設計了必要且合理的動效?
  9. 待操作按鈕在當前界面中是否明確?
  10. 待操作按鈕是否易操作?
  11. 控件觸發的提示類型是否恰當(小紅點、Toast、彈窗)?
  12. 控件觸發的功能過程中是否可以隨時取消(下載新版本、上傳文件)?

(6)文字輸入

  1. 輸入文字前是否有默認值,是否有輸入提示?
  2. 輸入焦點丟失和存在時是否有展示內容的差異?
  3. 輸入文字是否存在極限長度或最低長度?
  4. 輸入文字是否可存在特殊字符,若用戶輸入如何處理?
  5. 輸入文字是否存在對敏感詞(密碼、存款金額等)、違禁詞的禁用或過濾展示?
  6. 輸入文字後是否需要一鍵清空操作?
  7. 輸如文字後是否顯示輔助結果(輔助詞),輔助詞的搜索規則?
  8. 輸入文字後遇到流程打斷的情況是否保留輸入記錄(斷網、關閉頁面等)?
  9. 是否針對輸入的內容指定鍵盤類型,數字鍵盤,英文鍵盤(移動端)?
  10. 是否說明了鍵盤喚起後需要頁面的滾動來避免輸入框的遮擋(移動端)?

(7)圖片輸入

  • ①是否強制要求上傳圖片的必須參數(尺寸、格式等)
  • ②是否設置了不符合尺寸的提示,圖片過大或過小,格式錯誤等
  • ③是否提供上傳完成圖片的預覽
  • ④是否提供了再次編輯操作,引導是否明顯
  • ⑤上傳失敗的情況是否給予用戶提示,引導再次上傳
  • ⑥上傳完成後遇到流程打斷的情況是否保留已上傳的記錄(斷網、關閉頁面等)

特殊因素

(1)帳號角色

  • ①是否存在不同登錄狀態下展示內容或操作有不同(登錄、未登錄、帳號異常狀態)?
  • ②是否存在不同用戶狀態下展示內容或操作有不同(非會員,不同等級的會員,特殊付費會員等)?
  • ③是否考慮多賬號切換,切換時,本地緩存數據是否需要同步清空?
  • ④是否允許多終端同時登錄同一帳號,若允許,操作同一數據時是否產生衝突?

(2)網絡狀況

  • ①WiFi網絡;
  • ②移動網絡(4G);
  • ③連接超時,多久為超時?
  • ④無網絡顯示什麼內容?是否給予用戶友好引導檢查網絡或重試按鈕?
  • ⑤網絡變化從WiFi到4G網絡環境時,是否需要提示?

(3)服務器問題

服務器出問題返回數據失敗時,是否給予用戶友好提示或重試按鈕?

(4)舊版本兼容

是否存在高低版本兼容問題(瀏覽器頁面緩存、APP舊版本)?

(5)硬件設備

  1. 橫豎屏是否有橫屏展示的需要,如不需要需要鎖定豎屏?
  2. 分辨率高低情況下是否會有適配問題,是否備註清楚?
  3. SD卡 Android手機,沒有SD卡、SD卡儲存已滿、儲存位置等情況是否考慮並備註?
  4. 硬件不同,手機物理按鍵的不同衍生不同操作?
  5. 系統版本的不同是否同步支持,iOS、Android、Windows及其不同版本

(6)硬件權限

  • 定位提示是否打開定位?
  • 相機提示是否打開相機?
  • 閃光燈提示是否調用閃光燈?
  • 藍牙 示是否打開藍牙?
  • 設備數據是否需要調用?步數、心率等,主要在iOS設備中。

(7)閱讀模式

  1. 夜間\\日間模式,是否考慮光線較暗的場景?
  2. 編輯模式下出現意外情況,是否提示保存或自動保存已填信息?
  3. 無痕模式,不記錄用戶所有操作信息(實際是否記錄根據數據需求來看)?
  4. 無圖模式,節約用戶流量,加快頁面加載速度。

輔助功能

(1)數據埋點

  1. 是否存在用戶漏斗埋點需求?
  2. 是否存在運營數據報表需求?
  3. 是否定義功能可用性標準?

(2)通知機制

  • 操作交互是否需要觸發推送消息,推送內容是什麼,推送時間節點是什麼?
  • 是否確定當前通知的類型(短信、推送、微信消息)?
  • 是否確定當前通知的失效策略?

五、文檔撰寫

  1. 乾淨整潔,注意排版細節;
  2. 多層級格式標記一致;
  3. 同層級字體大小一致;
  4. 說明的圖片是否易理解,是否可快速定位位置?

六、上線準備

  1. 客戶端版本更新是否需要做新的應用商店圖、新的歡迎頁、新的功能引導頁、新的功能描述文案、升級版本文案?
  2. 功能埋點列表是否確認及提出?
  3. 版本上線計劃是否確定,是否及時同步給運營或其他相關部門人員,及佈置相關工作?
  4. 數據統計需求是否確認及提出?
  5. 若需求內容較大,是否在上線前做好業務人員培訓?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