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同樣被蜜蜂蜇後,一個死一個生,醫生呼籲極力轉發,能救人一命!

同樣被蜜蜂蜇後,一個死一個生,醫生呼籲極力轉發,能救人一命!

眼下正是暑期旅遊高峰,

很多人都會去野外,

晚報君提醒各位一定要小心蜜蜂!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但做醫生做久了,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在很多情況下,命是攥在患者自己手裡的,很多時候與其說是醫生救了你的命,倒不如說是你自己救了你的命。”

——這是日前一名北京急診醫生髮在

個人微信公號上“醫路向前巍子”的一段話,

他親身經歷的2個被蜜蜂蜇後的病例,

同樣的遭遇,卻是不同的結局:

一個死一個活。

這兩個病人在垂死一刻

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

值得所有人深思、借鑑、學習。

同样被蜜蜂蜇后,一个死一个生,医生呼吁极力转发,能救人一命!

兩個病人,一死一活

【案例一

我在急診夜班時,一位50歲的男性,走進了我的診室。

“醫生,給我看看,剛才被蜜蜂蜇了,現在全身癢,起了不少疹子。”病人邊說邊把一隻被拍死的蜜蜂遞給我看:“這是這種土蜂蜇的,勁兒還挺大。”

我示意他脫掉上衣,查看被蜜蜂蜇到的頸部,發現仍有蜂刺刺入而未拔出。我帶他到換藥室,馬上對其完整的取出了毒刺。但當撩起他衣服的時候我卻發現前胸、後背,腹部,大腿佈滿了紅色密集的皮疹。

同样被蜜蜂蜇后,一个死一个生,医生呼吁极力转发,能救人一命!

“除了癢,有心慌憋氣的感覺嗎?”我急切地問。

“沒有,就是被土蜂子蜇了一下,您給我開點外用止癢的藥就行。”他若無其事地說。

“止癢藥肯定要給您用,但是您現在已經過敏了,沒有出現憋氣、呼吸困難有可能是暫時的,應該去搶救室,給您系統抗過敏治療,防止症狀加重。”

“不用,不用,還去搶救室,就被蜇一下,沒什麼大不了的,我本來都不想過來,孩子不放心,您就給我開點止癢藥,我回家了,還去什麼搶救室。”病人有些不耐煩了。

“蜜蜂蜇一下雖然是小事,但是您已經出現了過敏現象,為了防止過敏引起的休克和喉頭水腫引起的呼吸困難,一定要治療和觀察後才能回家......”我還想再進一步解釋,但這個時候病人突然面色潮紅,呼吸急促,眼皮半睜半閉,身體搖搖晃晃。我趕緊一把抱住了他。

就在我抱住他的那一刻,他的身子完全軟了下來,差點我們倆一起摔倒。在病人孩子的幫助下,將他扶到診室的床上,孩子摟著他,驚慌地看著我不知所措。

我迅速通知搶救室推來平車,將他推入搶救室,吸氧、靜脈輸液擴容、大劑量激素抗過敏性休克治療等,我甚至還請喉科來會診以防喉頭水腫壓迫氣管緊急行氣管切開。

10分鐘後,患者睜開了眼,血壓也恢復了正常,呼吸也變得平穩了。3個小時後,患者無不適症狀,在孩子的陪同下離開了搶救室。

臨走時特意到診室和我說了聲謝謝,說我救了他一條命。

我說真要謝就謝你自己吧,聽從了孩子的建議,能第一時間來醫院。

案例二】

我接診的另一個小女孩叫朵朵的,也是在夏天,城裡的一對年輕父母帶著5歲的女兒回農村姥姥家。

同样被蜜蜂蜇后,一个死一个生,医生呼吁极力转发,能救人一命!

這個季節正是鮮花盛開的時候,當朵朵在花叢中玩耍時不小心被一隻蜜蜂蜇到了手,疼得哭著喊著叫媽媽。一家人看著朵朵疼得一直哭都很著急,最後還是姥爺有辦法,拿出牙膏塗在了蜇傷處。似乎有了些效果,朵朵不哭了。

一家人這才放下心來,各自走開幹別的事情去了。但是,20分鐘後,朵朵的媽媽切好了一盤水果端去給朵朵吃時,卻發現朵朵趟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嘔吐、眼皮腫得根本睜不開,小臉通紅,身上密密麻麻的紅色疹子。

一家人慌了,抱起朵朵衝出了家門。然而,一家人並沒有選擇只有3分鐘路程的就近醫院,而是選擇了30分鐘路程的當地一家大醫院。

那天正好我值班,朵朵送到醫院時早已沒有了呼吸和心跳。

我們努力地搶救,努力地想把朵朵從死神手裡奪回來,努力地盼著奇蹟出現,但是奇蹟最終還是沒有出現。

媽媽抱著冰冷的朵朵,爸爸抱著悲痛的媽媽,姥姥已經哭得暈了過去,姥爺用拳頭捶打著地板,講述著事情的經過......搶救的醫生護士都哭了,我忍著眼淚,不敢直視他們,宣佈了臨床死亡。

轉身後我的眼睛也模糊了。我甚至不敢去告訴這一家人:如果當時抱著孩子去3分鐘就能到的就近醫院治療,朵朵有九成活下來的可能。

他們錯了,他們耽誤了孩子最佳的搶救時間。

被蜜蜂蜇後死亡率很高!

這兩個病例一死一活,教訓極為慘痛!

一說到蜜蜂/馬蜂叮咬,很多人都把它看成“蚊蟲叮咬”,但其實蜜蜂蜇人死亡率很高!不少人根本不當回事,結果導致悲劇的發生。

同样被蜜蜂蜇后,一个死一个生,医生呼吁极力转发,能救人一命!
同样被蜜蜂蜇后,一个死一个生,医生呼吁极力转发,能救人一命!同样被蜜蜂蜇后,一个死一个生,医生呼吁极力转发,能救人一命!
同样被蜜蜂蜇后,一个死一个生,医生呼吁极力转发,能救人一命!

專家介紹,蜜蜂的尾巴有一根硬刺,這根刺連接著它身體裡的內臟,這個會產生毒素的內臟,叫做“毒液腺”。蜜蜂蟄人時,常將其毒刺遺棄於傷處。蜂類毒液中主要含有蟻酸、神經毒素和組織胺等,能引起溶血及出血,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抑制作用,還可使部分蟄傷者發生過敏反應。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蜜蜂主要3種:蜜蜂、馬蜂、土蜂

同样被蜜蜂蜇后,一个死一个生,医生呼吁极力转发,能救人一命!

蜜蜂:被蜜蜂蜇後,容易出現溶血、過敏等症狀,嚴重的會導致過敏性休克死亡。

馬蜂:蜜蜂蜇人時,常將其毒刺遺棄於傷處。而馬蜂刺人後則將蜇針縮回,還可繼續傷人。

同样被蜜蜂蜇后,一个死一个生,医生呼吁极力转发,能救人一命!

胡蜂:專家介紹,1小時內不能得到有效治療的胡蜂蜇人死亡率達66%,96%的罹難者扛不過5小時。

請把這個自救常識轉給所有人!

當您或您身邊的人被蜜蜂蜇傷後,一定按照下面4步處理:

1.立即出蜇刺

2.肥皂水反覆沖洗

3.局部紅腫發癢可外用藥膏觀察

4.全身出現皮疹、噁心嘔吐、心慌憋氣、大小便失禁等不適症狀應立刻就近就醫

注意:第一點,拔出蜇刺是錯誤的,應該是用消過毒的針頭或者其他尖銳物品出毒刺。因為當用鑷子或鉗子夾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內的殘留毒液再次注入人體內,加重過敏反應。

任何蜜蜂(蜜蜂、馬蜂、黃蜂、土蜂等)蜇傷後都有可能出現過敏。

第二點:蜜蜂蜇後,出現過敏反應,趕緊就醫,就近就醫,

千萬不要不當回事,也不要奔著遠處的大醫院去,一定先就近就醫,就近就醫!

被蜜蜂蟄絕不是小事

來源 健康時報(jksb2013)丨責任編輯 陳明磊丨監製 於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