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30年前,它只是地圖上被遺忘的“兩釐米”

;篳路藍縷,一路向東後,是518平方公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從只有5個人、缺地又缺錢的“小區辦”,走向“世界光谷”新徵程。

有人說,一座中關村,半部改革史。光谷又何嘗不是,30年來,多少前行的旋律線,跌宕、交錯、契合,被時光編曲,藏在不同的科技樂章間,直接連通未來。

1

歷經十年,才得“光谷”一名

時光,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一本《第三次浪潮》的書改變了世界,書中關於“信息化社會”“跨國企業”和“SOHO族”的描述,令彼時改革開放潮湧大江南北的中國浮想聯翩。

彼時的武漢東郊,東湖風景秀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但這環湖的20多所科研院校,已泛起陣陣漣漪,一場科技思潮開始湧動發酵。

1984年,武漢市批註成立“東湖技術密集經濟小區規劃辦公室”(簡稱“小區辦”),這正是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前身。1987年,“小區辦”首吃螃蟹,創立中國第一座孵化器,點燃了無數科技者“下海”的激情。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武漢丁字橋108號,一座破舊的營房內6間房,659平方米,為中國孵化器事業畫下原點。“騎著自行車來

武漢丁字橋108號,一座破舊的營房內6間房,659平方米,為中國孵化器事業畫下原點。“騎著自行車來,開著轎車離開”,從這裡走出了楚天激光、武漢三特……)

而敢為人先的武漢人,還不斷在探索。

1988年12月5日,在租借的卓刀泉672醫院“小紅樓”內,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辦公室掛牌辦公。至此,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成立,又有簡稱“東湖高新區”。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東湖管委會首批工作人員“小紅樓”(1988年底至1995年6月期間使用)前合影,他們胸懷夢想,信奉創新,把人生最燦爛的年華獻給了光谷。)

但以“光谷”之名自稱,還要等到十年之後。

1998年7月,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子工程系主任黃德修,前往當時光電子產業發達的臺灣訪問交流,展示武漢光電子研發概況圖時,無意冒出一句“這很類似美國當年的硅谷”。

無意之言,竟是“光谷”名字的誕生。黃教授的觀點又與時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賙濟的“光電子要大搞”言論不謀而合。於是,這誕生於華科大的“光谷”一詞,開始走向決策層的視野。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1998年黃德修教授在臺灣所展示的武漢光電子研發概況圖)

後又歷經3年之久,經過數位院士以及政協委員的努力,於2001年“光谷”一名落錘。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1998年大江南北傳唱“相約一九九八”之際,武漢開始謀劃“相約光谷”)

當時雖說是武漢第一個提出建設中國光谷的城市,但眼光瞄準中國光谷的,還有廣州、長春、西安、上海、福州等城市,它們紛紛湧入

爭奪光谷這一品牌,其中廣州與武漢爭奪最為激烈。

歷經城市爭奪,學者請願,政府首肯的光谷,逐漸被世界所知。2003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世界光纖之父高錕對媒體說,“我知道武漢光谷,它很有潛力”。

2

一路向東,“生長”的光谷

30年前的光穀人,缺錢、缺地,唯獨不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改革膽識和改革勇氣。開全國先河的突破性制度——“託管”,突破行政區塊,光谷獲得了洪山區、江夏區518平方公里的土地規劃與開發權。

至此,自珞喻路卓刀泉,一路向東,直抵鄂州,為全國面積最大的高新區,足足半個巴黎城大小。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敢闖“禁區”,不斷突破的光谷一步一步“生長”)

30年前,光谷是武漢地圖外的“兩釐米”,全部家底就是電子一條街(今珞喻路上的廣埠屯)。這條街被譽為武漢的“中關村”,大大小小的電腦公司數百家,還有大批的IT創業者。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從這走出的創業者,要數雷軍最為知名。武漢大學毗鄰廣埠屯,雷軍經常瞪著自行車來“蹭電腦”、“闖江湖”。憑藉一手過硬的電腦技術,雷軍成立這條街上的“名人”,甚至很多老闆主動請他吃飯,後又和同學王全國、李儒雄等人創辦三色公司。從電子一條街走出的雷軍,去年回漢時說:“我在28年前創辦第一家公司就是在東湖高新區,非常希望能為家鄉做一點事情。”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沿著珞喻路,一路向東,會發現光谷的道路縱橫交錯,井字形佈局。2004年,經過450天的修整,關山大道煥然一新的出現在眾人眼前。北起關山口的華科大,南接三環線,全長不足5公里的關山大道,攪動著中國互聯網江湖,還是媒體眼中的“總部一條街”。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從關山大道走出了鬥魚、卷皮兩家獨角獸,這裡有尚德機構、青藤雲安全、海康威視的第二總部,還有兩點十分動漫、領空網絡的網絡文學和遊戲世界)

10年前,高新大道旁的二妃山尚是一片不毛之地。如今,這裡成為世界生物產業巨頭集聚的光谷生物城,18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構建起生命健康產業的“全週期”服務鏈。這裡還將修建“李時珍路”。

其實,2001年夏天,東湖高新區邀請了20多名院士為高新區申報國家特色產業發展基地做了一次專家的諮詢。當時高新區初步確定了兩個方向,一個是光電子產業基地,一個是生物產業基地,就此埋下一顆生物產業的種子。經過2004年、2005連續申報兩次折戟,“不服周”的武漢人再次申報,終於於2007年獲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英國爵士西蒙,曾因2009年與2012年生物城的對比照,深信這裡大有可為,在此創立生物技術公司)

一條街道,一個傳奇。再如,左嶺大道沿線8公里,分佈著國家存儲器基地、武漢華星光電、武漢天馬微電子等4000億元的戰略新興產業投資。

現沿著高新大道,一路向東,光電子產業、高技術服務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生物醫藥產業“五路縱隊”一字排開。如此壯觀景象的背後,是光谷從“光之谷”,生長成“天下谷”的科技新城。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7月31日,以“人臉識別”入榜全球最聰明公司的曠視科技落戶光谷,形成了以小米科技、科大訊飛、曠視科技、奇虎360等企業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然而,沒有長生不老的產業,但只要有永遠在路上的創新精神和勇氣,現有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指向產業,必將一代一代持續發展。

從去年起,光谷五大產業格局悄然生變。承擔國家戰略的集成電路和半導體顯示產業,以及以“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經濟,這兩大新興產業正在光谷快速崛起,光谷“5+2”產業新格局基本成型。

3

生長的“光穀人”

光谷曾在老武漢人的記憶中,不過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小城鎮。他們回憶,“曾經,過了街道口,590路車就開始加速,珞喻路上一個個車站根部不用停,因為沒有人”。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也讓老武漢人感嘆,“十年前我以為光谷廣場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原來它是武漢的起點。”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光谷的人越來越多)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千個人眼裡,有千個光谷。有網友說:喜歡懷戀以前大白帆布的光谷廣場,綠綠的草地,微風吹過帆布飄動。)

光谷,遍地是黃金,到處可見追夢人。這裡每天申請近70件專利,每個工作日誕生59家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光谷93家世界500強企業中,近20家在漢設立了研發中心或共享中心。從三色公司雷軍、當代集團艾路明、高德紅外黃立、楚天激光孫文等老一輩光穀人,在這裡播撒夢想;到小紅書、科大訊飛、曠視科技等來這裡追“光谷夢”;再到把光與人工智能結合的創業者王星澤等。

30來,光谷就是一個一群草根創業的地方,他們被理想、情懷、文化所感召,拋灑汗水和心血,犧牲青春的浪漫和家庭享受,投身於工廠、實驗室,殫精竭慮,孜孜以求。

與此同時,這片土地也給予“光谷客”最大的關懷。目前,武漢多家大型三甲醫院已紛紛在光谷落子,省中醫光谷院區和第三醫院光谷院區已投入使用,而省婦幼保健院光谷分院即將營業,同濟醫院的光谷院區已經開業。另針對教育醫療資源不足問題,光谷今年將新增普惠性幼兒園10所,提供學位2820個。擴建學校3所,新建成5所,新增中小學位1萬個。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央視紀錄片《創業街》在漢拍攝,尋找中國創業者群像)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提出,在當今城市競賽中,要比較兩座城市後勁,有4個重要判斷依據——年輕的人,年輕的錢,年輕的產業和年輕的政府。他認為,這4大“年輕指數”,將決定城市未來發展活力。

在光谷,你會發現這4大“年輕指數”都擁有。

就像斯坦福大學是硅谷的源頭一樣,在光谷的起源、發展和壯大過程中,以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為代表的本地高校一直是重要的動力和支撐。

十年前,你以為它是武漢的盡頭,沒想到現在成了武漢的起點

(習近平總書記近8年3次視察光谷,充分肯定東湖高新區的發展)

剛剛履新的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

在光谷說到:“今天是我到新崗位正式上班的第二天,我首先來到東湖高新區,因為東湖高新區對於武漢實在是太重要了。”

曾幾何時,長江上的汽笛一鳴,幾乎半個武漢都聽得到。對於老武漢人來說,多年前最值得驕傲的記憶,除了那聲悠長的汽笛,還有南岸青山的“紅房子”和武鋼“大煙筒”。

2018年7月20日,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在武漢總部舉行,成為最年輕央企。同日,與光谷同年成立的長飛光纖A股上市交易,成為中國光纖光纜行業首家、也是湖北省首家A+H上市企業。這一天的光谷,值得銘記。

60年前,武鋼建成投產;60年後,中國信科橫空出世。新動能在武漢創新改革驅動下煥發出耀眼的光芒。

30年來,光谷一路向東,有形的邊界在生長,無形的邊界一直在拓延,成了武漢人的新驕傲。

雄關漫道,30載風雨,已釐清光谷從何而來。下個三十年,光谷向何而去,則是由新一代光穀人去書寫。

九派新聞內容團隊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