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明星變“流星”,資本神話坍塌下“後藝人產業”時代到來!

文 | 狐狸勳

2018暑期檔臨近尾聲,這個夏天,流量明星的熱度並沒有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如期高漲,反而進入了寒冬。

有娛樂圈的頂級流量楊冪加持,在古裝大劇缺席半年、影視劇市場仍無現象級作品出現的情況下,古裝仙俠大劇《扶搖》被寄予厚望,然而播放量、熱度卻均未達到預期。

目前該劇累計播放量140.3億,與去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500億點擊量相比可謂天差地別。

明星變“流星”,資本神話坍塌下“後藝人產業”時代到來!

“四大流量”中的鹿晗、楊洋則陷入了更深的囹圄。

由鹿晗、關曉彤兩位流量明星+情侶檔主演的《甜蜜暴擊》,作為湖南衛視暑期檔的重點劇目同樣被寄予厚望,卻在臺網兩端雙雙“撲街”。

在首播收視達到1.5%之後,《甜蜜暴擊》收視不斷下滑,甚至跌至0.5%,不及湖南衛視黃金檔正常水平。網播量也僅有72.3億,相比《擇天記》的250億播放數據,差距顯而易見。

明星變“流星”,資本神話坍塌下“後藝人產業”時代到來!

楊洋的《武動乾坤》就更不用說了,在同期《延禧攻略》《香蜜沉沉燼如霜》的壓制下,上線16天網播量僅16.6億,衛視開局收視率更僅有0.3%,隨後就一直在0.2%到0.4%區間徘徊。

明星變“流星”,資本神話坍塌下“後藝人產業”時代到來!

與這些有流量明星加持的劇集相反的是,無任何流量明星加持的《延禧攻略》與拋棄一線流量小鮮肉,選擇冷門演技派的《沙海》卻意外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可見,一些圍繞劇情本身下功夫的作品逐漸在收視與口碑上符合預期,流量明星帶劇的成績與過往相比卻產生了巨大差距,“流量咖”效應加速失效。

事實上,從去年《人民的名義》《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劇火爆開始,流量明星就已走入危機,但大多數人仍井中視星,直到今年5月28日,崔永元曬出了某演員的部分演出合同,以一己之力將影視行業撕出一個大洞,天價片酬、陰陽合同等行業黑料被抖擻了個底掉。

明星變“流星”,資本神話坍塌下“後藝人產業”時代到來!

一時間,無數吃瓜群眾群起而攻之,無演技、要價高的流量明星無疑成為眾矢之的,各鮮肉、小花被拉下神壇。

一個月後,6月28日,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嚴格落實已有規定。

8月11日,愛奇藝三大視頻平臺聯合正午陽光等六大影視公司共同發表了《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隨後,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協會、橫店影視產業協會、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等行業組織也紛紛發表相關聲明,倡議加強行業自律、規範行業秩序。

明星變“流星”,資本神話坍塌下“後藝人產業”時代到來!

如今,2018已過去3/4,在政策的硬性規定、行業的自發倡導、市場的主動選擇下,充斥著泡沫的明星市場遭受重創,流量明星利益鏈全面崩塌。而遭受重擊轟然崩塌之時,也正是重塑行業規則之期,明星產業將迎來全面轉型。

藝人經紀公司作為明星產業鏈源頭,首當其衝需要變革,無論是選拔模式,還是藝人培養、出道後的商業化鋪墊等,每個環節都需要革故鼎新,這一點韓國已經給我們提供了詳盡的參考範本。

明星變“流星”,資本神話坍塌下“後藝人產業”時代到來!

首先是藝人選拔方面。據鸚鵡君瞭解,國內大部分經紀公司挑選藝人的途徑五花八門,影視學院、地方舞蹈院校或是抖音、直播等社交平臺上,標準也很簡單——好看。而韓國則在“看臉”的同時還有一系列的專業審核,如測音域、舞蹈功底、即興表演等,針對每個領域有不同的考核流程。

其次是藝人培養,這是韓國經紀公司最重視的環節,決定著藝人今後的成長空間以及生命力。

在韓國,從藝必得先從“練習生”開始,經紀公司會根據考核時每個人的天賦能力分為不同領域,如表演、聲樂、舞蹈,以及ABCD四個等級,專業課之餘還需接受形體、颱風、化妝、造型、禮儀、受訪技巧等基本培訓,訓練時間短則兩年,長則七八年,最終考核合格後才能正式出道。

明星變“流星”,資本神話坍塌下“後藝人產業”時代到來!

即使通過選秀節目走紅,進入前三名的高人氣選手也還是要進入四大娛樂經紀公司做練習生,經過3到5年的培養,才能進行下一步商業化開發。

並且,即便出道經紀公司也不會為之選擇超出其能力的、盲目的商業打造模式,就演員來看,還是要先從龍套做起,再一步步升至配角、主角。

以金秀賢為例,雖然跳過了練習生階段,通過綜合大學的演藝專業(韓國中央大學戲劇電影系)進入演藝圈,但高一就開始了舞臺劇表演,本身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就算如此,他在韓國演藝圈的初次亮相也不過是2007年的情景喜劇《泡菜奶酪微笑》中的一個小配角,再通過《Dream High》《擁抱太陽的月亮》拉高人氣(期間還體驗過3個月的練習生生活),直至《來自星星的你》紅透亞洲。

明星變“流星”,資本神話坍塌下“後藝人產業”時代到來!

可以說,任何成名的韓星都要經過多年沉澱,積累演技和對鏡頭的經驗更是演員的必經之路,其背後SM、JYP、YG等韓國知名經紀公司的藝人養成形態更是一個工業化生產的流程。

而反觀國內,經紀公司只進行簡單培訓後便將藝人推上某選秀舞臺,有幸走紅的則迅速開啟撈金模式,上綜藝、接廣告、拍劇....採用病毒式營銷過度曝光於觀眾面前,一味追求快速商業化變現,並不會重視藝人能力的鍛造和養成,質量可想而知。

如今,隨著觀眾審美日趨成熟,粉絲心理歸於理性,偶像經濟的熱潮早已不如從前高漲,如此形勢下,無論是藝人自身還是經紀公司都需要明確一點,在市場環境的倒逼下,轉型已成必然,未來唯實力之路可走,若有流量沒有實力,終將成一閃而過的“流星”。

明星變“流星”,資本神話坍塌下“後藝人產業”時代到來!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