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自行成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被炸身亡引爆了俄烏新論戰,後續會怎樣發展呢?

今古達觀



2018年是俄羅斯多難興邦的不太平時期,上半年,因為英俄雙面間諜斯克裡帕爾父女中毒案,俄羅斯被以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圍剿、孤立與制裁;下半年,俄羅斯將因俄羅斯的棋子、傀儡“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被刺殺,挑起烏克蘭東部頓巴斯新一輪的武裝衝突、戰爭而遭美國、德國、法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絞殺與高烈度遏制,俄歐關係的修復無疾而終,美俄關係瀕臨破裂,滑向美俄直接動用自己的代理人拼刺刀的間接戰爭的危險新時代。

這是因為刺殺“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矛頭顯然是奔著俄羅斯而去的,而不僅僅是懲處分離分子。這起刺殺事件引發的局勢的走向,不在於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的惡化,頓巴斯地區的新一輪戰爭,而是美俄衝突的危險化,以及俄羅斯與歐盟雙邊關係的緩和無疾而終。西方的霸凌、俄羅斯的苦難,將掀起新的高潮。

1、俄系“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被刺殺並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更不是俄羅斯指控的所謂的恐怖主義行為,而是俄羅斯與以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為首的西方的衝突危險化的開端而已,作為俄羅斯棋子的扎哈爾琴科只不過這種衝突的犧牲品而已。

8月24日,烏克蘭舉行獨立日閱兵,美國總統特朗普委任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為特使,前往烏克蘭進行祝賀,參觀了閱兵儀式。同時,美軍參加了烏克蘭的獨立日閱兵。在基輔期間,博爾頓先後與總統波羅申科、總理格羅伊斯曼、國防部長斯捷潘•波爾托拉克、外交部長帕維爾·克里姆金等高層舉行了會晤。而稍早的7月17日,國防部長斯捷潘•波爾托拉克表示,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1億美元的武器與裝備援助。

博爾頓到達烏克蘭前夕,也就是8月23日,烏克蘭政府軍與烏東分離武裝在頓巴斯的盧甘斯克州的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戰鬥持續了5個小時,雙方互相指責對方首先發動攻擊,違反了停火協議。

也就是說,近期的頓巴斯一直處在武裝衝突當中,局勢一直在惡化,表面上看起來是烏克蘭中央政府與頓巴斯地區(包括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分裂武裝的衝突,實際上這兩方都是背後的大國的棋子,是各自的背後大國開闢衝突新戰爭的老工具。

2、頓巴斯地區的局勢在近期急劇惡化,以及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於8月31日被炸身亡,跟敘利亞伊德利卜的反恐戰事休慼相關,也意味著美俄的衝突滑向了危險的邊緣。

8月份,敘利亞政府軍掃蕩了西南部的反對派武裝與恐怖組織,收復了這個重要的地區後,立即揮軍西去,12萬大軍包圍了8萬反對派武裝與恐怖組織在敘利亞的最後大本營伊德利卜省,並在外圍事實炮轟,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壓力,反對派武裝與恐怖組織不斷髮生內訌,更是有反對派武裝陸續向敘利亞政府軍投降,形勢朝著有利於敘利亞政府軍的方向發展,這讓盤踞在伊德利卜省的反對派武裝與恐怖組織的幕後支持者憂心忡忡,非常擔心他們的這些工具被俄敘伊聯軍一舉消滅,徹底喪失干涉敘利亞的工具,土耳其、法國等先後跳出來,反對敘利亞政府軍打響伊德利卜戰役。

更奇葩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於8月27日在公開講話中警告敘利亞、俄羅斯,說法國一旦發現敘利亞政府軍在伊德利卜戰事中用化學武器襲擊“平民”,法國將再次對敘利亞政府發動空中打擊。與此同時,俄羅斯國防部公開指責美軍在中東地區調兵遣將,準備第三次對敘利亞政府發動空襲。

對此,俄羅斯與敘利亞做出了針鋒相對的回應。敘利亞外交部長穆阿利姆表態稱,無論要犧牲多大的代價,政府軍指揮部一定要在伊德利卜擊敗“勝利陣線”。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8月31日在會見到訪的厄立特里亞外長奧斯曼時表示,敘利亞政府有十足的權利清除在伊德利卜省的恐怖分子。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則呼籲西方國家不要阻止俄羅斯在伊德利卜的反恐行動,並稱呼“這種膿腫需要清除”。

3、在美俄之間搖擺不定的歐盟,或因為投機,或因為身不由己,或因為歐盟東擴,都不願意獨善其身,先後捲入敘利亞與烏克蘭問題而不能自拔,小心翼翼推行的俄歐接近,將隨著頓巴斯局勢的急劇惡化而無疾而終。

圍繞著日益迫近的敘利亞伊德利卜戰事,法國捲入其中而不能自拔;隨著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武裝衝突的升級,特別是俄羅斯的傀儡、“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被刺殺,德國也會捲入其中,與俄羅斯再次形成對立,美國破壞俄歐接近的計劃正在實現。因為,旨在解決頓巴斯衝突的四方會談(德國、法國、烏克蘭、俄羅斯)及明斯克協議的主導者都是德國,法國則是幫手,被執行對象是烏克蘭、俄羅斯。必須指出的是,為德國為首的歐盟從2015年起對俄羅斯的持續制裁主要是針對俄羅斯出兵實際控制頓巴斯地區這個方面,而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方向則是俄羅斯佔領了克里米亞,美國與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與遏制是分工協作的。

敘利亞伊德利卜戰事本質上是俄羅斯與美國、法國、土耳其等西方國家的較量,彼此間的衝突驟然陡升,並從敘利亞延伸到俄羅斯的軟肋地帶——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這是美國、德國為首的西方與俄羅斯的新戰場,近期掀起了新一輪的武裝衝突,並且有可能升級高烈度戰爭的風險,至於俄羅斯的傀儡、“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被刺殺,是俄羅斯與美國、德國、法國為首的西方流血的博弈的體現。


飛狼


亞歷山大.扎哈爾琴科的死並不會改變頓涅茨克人民對烏克蘭的抗爭,他將激起頓涅茨克人對烏克蘭的憤怒,也證明了烏克蘭已經滑向了恐怖主義的道路。

扎哈爾琴科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總統,烏克蘭將其謀殺,是對頓涅茨克國家的宣戰,此舉極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武裝衝突。
(扎哈爾琴科)


據俄羅斯衛星網31日夜間報道,烏克蘭恐怖分子在頓涅茨克一家餐廳引爆炸彈,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傷。死者正是頓涅茨克總統扎哈爾琴科。烏克蘭國家安全局隨後確認了這一消息。不過,烏克蘭急於推卸責任,否認自己違背《明斯克協議》,烏克蘭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古希科夫表示,扎哈爾琴科很有可能死於“內鬥”,拋鍋給俄羅斯。

但這種說法遭到了質疑,頓涅茨克政府認為是烏克蘭製造了這次恐怖襲擊。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利亞.扎哈羅娃表示,扎哈爾琴科的死與烏克蘭有關。她說,烏克蘭的“主戰派”選擇用恐怖主義方式來取代對《明斯克協議》的執行。俄羅斯外交部當天發佈消息,認為烏克蘭此舉是破壞了《明斯克協議》
(扎哈爾琴科參加選舉)


亞歷山大.扎哈爾琴科是土生土長的頓涅茨克人,他在2014年頓涅茨克發生反對基輔的活動後,組建了一支軍隊,隨後聯合並組建了頓涅茨克軍隊,建立了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經過長達一年的戰爭,扎哈爾琴科和他的戰友們擊敗了烏克蘭軍隊,他也當選為頓涅茨克總統,受到頓涅茨克人民的擁戴。

在頓涅茨克,人們憎惡基輔政府,是新的共和國在修復基礎設施,發放社會福利。烏克蘭軍隊多次不遵守停火協議,向頓涅茨克進行炮擊,造成平民傷亡。此次殺害扎哈爾琴科,進一步彰顯了烏克蘭的恐怖主義屬性。
(扎哈爾琴科)


扎哈爾琴科雖死,但他還有繼任者,扎哈爾琴科的事業還會有其它人繼承。


朱興子


.簡單作答。俄烏歷史矛盾很複雜,烏克蘭發生顏色革命後,徹底轉向西方,東南多個親俄勢力的州舉行示威遊行,後演變為武裝衝突,其中克里米亞脫烏入俄,頓涅茨克州通過獨立公投,宣佈建立"主權國家″,即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美俄兩國一直在烏克蘭背後較勁,烏克蘭內亂永無止息,俄烏矛盾更加激化。

.8月31日頓涅茨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在頓涅茨克市中心咖啡館發生爆炸中身亡。俄羅斯立即指責是烏克蘭當局所為,但烏克蘭政府矢口否認。明眼人一看便知,除了烏克蘭還有誰能做出這樣驚動世界的大事呢?這件事迅速引爆了俄烏論戰,這場論戰又可能再次引起武裝衝突。

.烏克蘭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時間暗殺對手呢?問題並不簡單。眾所周知,當前敘利亞戰火一觸即發,俄敘聯軍也作好了對伊德利卜最後一戰的準備,美國軍艦也開進了地中海虎視眈眈。美國不想與俄在敘硬碰硬,便玩起了圍魏救趙的詭計。如果俄烏再起武裝衝突,便可緩解伊德利卜的不利困境。因此可以說,頓涅茨克謀殺案,主謀者必定是美國,烏克蘭只是一個棋子而已。可見俄美兩國在中東的搏奕是血醒的,你死我活的。這盤棋誰輸誰嬴還有待觀察,但俄羅斯在天時、地利、人和上,都略佔上風。


日月明5948292471


中新社報道的標題是“頓涅茨克親俄民間武裝領導人扎哈爾琴科被炸身亡”,這也代表了我國的官方立場。扎哈爾琴科不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元首,而是一個國家分裂武裝的領導人。他死於烏克蘭或者死於美國的情報部門之手可能性很大,後續會怎樣發展,要看相關各方如何行動。


俄羅斯和烏克蘭互相“甩鍋”,有可能引起雙方的新一輪對抗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認為,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這是烏克蘭政府幹的:基輔方面已不止一次試圖通過這種恐怖手段除掉扎哈爾琴科。俄羅斯外交部的聲明指出,這是一種恐怖主義行為,該行為已影響了明斯克協議的執行和頓巴斯地區的政治調解進程。而烏克蘭政府對此予以反駁,國安委辦公廳主任古希科夫則表示:頓涅茨克的武裝分子之間由於利益分配問題彼此積怨已久,扎哈爾琴科有可能死於內訌。此外,由於他並非對俄羅斯完全聽話,也有可能是俄羅斯人下得手。現在是外交的“口水仗”,口水吐完了會不會動手就不好說了。波羅申科政府現在仍在觀察局勢,如果分裂武裝因為群龍無首而陷於內鬥中,美國又在後面挑動,他有可能鋌而走險,採用軍事手段收復在東部的領土,但這又面臨著俄羅斯僱傭軍乃至正規軍的介入風險。


“諾曼底會談”和“明斯克協議”受到了衝擊,給了域外大國介入的理由

在扎哈爾琴科被炸身亡前,烏克蘭東部的局勢已經趨於平靜,明斯克協議框架下的冷和平也是和平。雙方已經開始交換了戰俘,諾曼底會談已經在部署維和部隊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在和平的局勢下,美國和英國想插手烏克蘭東部問題理由就不是很充分,但這一暗殺事件發生後,就給烏克蘭東部的和平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尤其是“諾曼底會談”達成的協議落實會更困難,短期內又無法進行下一輪。只有把水攪渾,把牌桌搞亂,美國才有介入的機會,把俄羅斯的馬前卒給暗殺了一個,換來了波羅申科這個馬前卒去往前衝,美俄博弈又多了一個籌碼。



雲霄飛翼


首先說:扎哈爾琴科的死,除了“內訌”,烏克蘭,還有可能是美國特工,俄烏的論戰的升級,當然是美國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初,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就進行了“公投”,烏克蘭於2014年4月向這兩個州發起了軍事行動,但由於俄羅斯從中作梗,烏克蘭對頓巴斯的這場“清繳”,除了造成10000多人死亡外,宣告無果而終,2015年,德,法,烏,俄四國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簽訂了停火協議,以降低烏東部武裝衝突升級。


這之後,烏克蘭和西方國家更重視的是克里米亞問題,而敘利亞戰爭才是美國和俄羅斯真正的角逐場,這幾年頓巴斯地區局勢
相對說趨於“穩定”,而這次頓涅茨克領導人被殺,無疑會讓本已爭鋒相對的俄烏關係進一步惡化,事件發生後,烏克蘭政府軍和頓涅茨克武裝都已進入戰鬥準備狀態,烏克蘭的坦克師也極速向烏東部推進,在俄羅斯外交部譴責烏克蘭的“恐怖襲擊”外,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在當天表示:“希望這一罪行的組織者和執行者受到應有的懲罰”“俄羅斯永遠與頓巴斯同在”……從普京的話裡,我們不難看出,俄烏有可能因此爆發嚴重衝突,而“觀戰”的美國也不會坐視不管,不然這次烏克蘭對俄羅斯也不會如此強硬,烏東部大戰將一觸即發,這時候最擔心烏克蘭事態的將會是歐洲國家,德法等國一定會出面來給俄烏降溫,事件的發展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海之波濤3


  在國際上美國與俄羅斯都同屬於大國,即便力量對比相差很大,但是在國際事務中,美俄之間的對抗已經成為常態,只不過由於各自實力的問題,雙方不可能進行直接的正面衝突,那麼就只能假借他人之手,打擊對手成為雙方的唯一選擇,美國對俄羅斯的主要戰略就是進行間接的打擊,目前美俄相爭的主要戰場有二個,一個是,敘利亞,另一個是,烏克蘭。

  

  自從2015年起,俄羅斯出兵敘利亞以來,戰場局勢已經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巴沙爾幾乎可以說是已經穩操勝券,也許取得最後勝利只是時間的問題,這讓美國非常著急,使駐敘美軍陷入左右為難的狀態,既不可能長期駐紮,又不可想輕易撤兵。

  在如此局面之下,美國能夠採取的唯一手段,就是另闢戰場:烏克蘭,近日,東烏頓涅茨克領導人扎哈爾欽科遇刺身亡,與此同時,烏軍已經準備大舉進攻,東烏局勢顯得非常微妙。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目前形勢大變了?事實上,許多人已經開始興趣地叫喊著,東烏形勢發生鉅變,俄羅斯已經陷入東烏危機,最終將不得不退出敘利亞!可惜我只能在後面加上一個大大的“?”,如此言論完全是不負責任的空想,是毫無依據可言的。

  

  自從烏克蘭政權出現更迭之後,東烏問題就成了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東烏分離傾向已經越來越明顯,俄羅斯明顯支持東烏地方力量與烏克蘭政府對抗,讓烏克蘭實際上陷入了準內戰的狀態中。

  在目前的局面下,俄羅斯也許會突然進入東烏危機,但是以為東烏危機會拖住俄軍精力,以至於不得不從敘利亞撤軍,那絕對是不可能的。首先因為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投入非常有限,是否撤回軍隊都談不上對東烏局勢有什麼影響。其次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利益太大了,不存在什麼撤軍的問題,俄軍將會永久性的駐紮下去!並且俄羅斯在敘利亞現在乾的類似我國當年的十年老山輪戰的策略,不斷分批地輪換部隊在敘利亞戰場進行實戰鍛鍊,既鍛鍊了部隊,又沒有很大的消耗,因此從敘利亞撤軍實在是個偽命題。

  

  目前的東烏局勢確實有點緊張,但因此說什麼形勢大變,完全是一種空想而已,其實,真正麻煩的不是俄羅斯,而是西方。西方本想利用烏克蘭問題坑害俄羅斯,結果是玩過火了,東烏樹起自治大旗,甚至有加入俄羅斯之意,這實際已打破原有的規則,不按規則玩了。

  東烏衝突從來就沒有真正停止過,雙方隨時都可能大打出手,但是烏政府軍取勝的希望為零,東烏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弱小,否則早就被滅了。

  

  自烏克蘭危機以來,西方在援助烏政府的問題上猶猶豫豫,從來就沒有采取過什麼實質性的行動,如此表現,又怎麼可能佔據主動呢?

  如今局面之下,西方最好還是小心一點,俄羅斯是一個習慣於不按理出牌的國家,隨時可能會對東烏直接出手相助,那時西方才是真正麻煩那!參考資料:《烏克蘭代總統承認東部兩地區局勢失控》《烏總統稱已做好準備與俄開戰 普京要求基輔停火

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系列文章。


戰爭史


不就再打會麼,一小撮政客為自己的政治利益把民族主權無限放大,煽動民族矛盾,最終死的是一般民眾,悲慘,如果都不退讓,永無和平,近代來,英美法就是煽陰風點陰火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