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哪些普洱茶需要醒茶?如何醒茶?

蔣鳳君


嚴格說來,任何普洱茶在正式開始飲用前都需要醒茶,因為為了讓茶品達至最佳的沖泡狀態,都需要喚醒其全部內質,這也是醒茶的意義所在。只是具體而言,醒茶有著多種含義,下面就此進行詳述。(轉錄自石昆牧老師所著《經典普洱名詞釋義》一書。)

醒茶,顧名思義,就是喚醒茶葉之意。茶與人頗有共通之處。對於人而言,剛剛醒來的一段時間內,無論是身體還是思維都與正常狀態有一段距離,於茶亦然。將茶葉喚醒,使其內質得以在沖泡時充分釋放需要一個過程,這便是醒茶。對於普洱茶而言,醒茶可以指向三種不同的含義:

一,對於入倉或是在封閉環境中長期倉儲的茶品,需要在品飲前放置於相對透氣處一段時間,以減輕倉味,改善口感。此即所謂“退倉”。

普洱茶的傳統港倉倉儲是由入倉和退倉組成的。對於習慣香港倉儲的茶友而言,新制普洱茶僅僅是“半成品”,那麼對於港倉普洱茶而言,剛剛出倉的茶品也是“半成品”。剛剛出倉未經退倉或是退倉不到位的普洱茶確實不適宜品飲,造成許多茶友對於香港倉儲的誤解緣由之一就是來自於其品飲到的茶品退倉不到位。

有意思的是,普洱熟茶(前文有提及熟茶可謂之“溼倉之極致”)也有與退倉類似的過程——散堆。熟茶在渥堆完畢起堆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散堆過程,用以減輕堆味,使茶葉中的菌群穩定下來,提高熟茶的適飲性。這個過程一般長達數月,中間還要輔以數次的翻堆,使得散堆更加充分。

二、緊壓茶在拆茶之後,存儲在半封閉、無雜味的環境之中,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飲感受。

這種狀況多為茶友新購置茶品後的品飲準備過程,茶品在拆散後進一步充分的與空氣接觸,經過一段時間的醒茶(數天至數週),口感的提升將會非常明顯體現於品飲中的。所謂半封閉、無雜味的環境,包含茶葉罐(紫砂材質、紙質)或是紙質茶葉袋、茶葉盒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紫砂罐相對的透氣性不及紙質茶盒,若是新壓制的茶品水分含量相對較高,拆散置於紫砂罐中發黴的可能性會大為提高,故而新制茶品拆散後還是存於紙質存茶器為宜。而瓷質茶罐由於氣密性較高,對於普洱而言較為適合放置陳期數十年以上的老茶。

另外,茶品在轉換了原來的存儲位置後,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醒茶,才能讓茶品在新環境中達致最佳表現。諸如溫度、溼度、氣壓的改變甚至是運輸過程中的環境變化等對於茶品的表現都會有所影響,而足夠的時間與正確的醒茶方法則是讓茶品恢復表現的最為穩妥的方法。

三、沖泡茶湯時第一次注水,將茶葉充分浸潤,以便使茶葉內含物質更為全面和均勻的釋出,第一道茶湯棄之不用,坊間多謂之“洗茶”,亦稱“溫潤泡”。

這一環節可謂是最後一道“醒”茶。通過水分與溫度的浸潤,讓茶葉充分舒張,為接下來的沖泡打好基礎。醒茶的時間根據茶葉的形態和倉儲狀況決定,一般而言,散茶時間最短,緊壓茶打開的散塊時間則要相應延長,若是倉儲較重醒茶時間亦須增加。

此一醒茶,取的是熱水之“溫”、水分之“潤”,藉以激發茶質接下來的充分表達,而並非是如市面上所傳言的洗滌灰塵或農殘云云。因此對這一步驟而言,稱之為“醒茶”、“潤茶”或是“溫潤泡”都要比“洗茶”更為得宜。

以上內容,轉錄自石昆牧老師所著《經典普洱名詞釋義》一書。





石昆牧經典普洱


所有都要,普洱的醒茶分為幹醒和溼醒。

醒茶是泡茶最開始的一步,普洱的儲存時間長,所以醒茶對普洱是很重要的,年份越老的普洱茶越需要醒茶,只有通過合理的醒茶才能品飲到最溫潤醇和的普洱茶滋味。
那醒茶又是什麼?讓茶葉與空氣、水分進一步接觸,打破原本的穩定狀態,排除不良因素,使其性質變得相對活躍,讓茶葉內含物質能夠穩定析出。
通常來說,醒茶包含兩方面,一個是沖泡前與空氣接觸,叫做幹醒;另一個在沖泡時與水接觸,叫做溼醒。
醒茶是使沉睡或塵封的茶葉通過與空氣、水分的接觸甦醒過來,令葉片自然的呼吸,重新煥發出茶葉的本質。因普洱茶獨特的氣質與內涵,通常所說的普洱醒茶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沖泡前的喚醒,稱為幹醒普洱茶;另一個是沖泡時的喚醒,稱為溼醒普洱茶。
這是通過改變儲存方式達到的喚醒方法,這種方法有利於茶的滋味更加醇厚與純正;但是要注意的是,因為茶的吸附性較強,所以在幹醒時要與其它茶葉分開,以免串味。

1、拆茶
普洱一般做成茶餅、茶磚、沱茶這三種形式,因為壓制得都比較緊,所以在拆茶的時候時要注意茶的完整性;而對於儲存了很久的老茶因為會鬆散,所以拆的時候要輕力,
2、去雜味
解散好的茶攤臵在乾淨、陰涼的地方,所擱置的地方不能有異味,在保證茶葉能與空氣充分接觸的情況下,在葉面上蓋一張棉紙,避免有灰塵落入。
3、收納
經過多日透氣,茶葉就可以收納在通風無味陶瓷罐中,一般選用紫砂罐,因為紫砂罐有細微的小孔是方便通風的。
幹醒後,茶葉會因茶質凝集而產生飽滿、厚重的香氣與口感。
幹醒是利用通風透氣讓茶葉自然呼吸,發散掉不屬於茶葉的味,如悶、雜、堆等味道;而溼醒則是在這個基礎上利用開水幫助茶葉喚醒本質。
溼醒是葉子與熱水的接觸使得捲縮的葉子舒展充分甦醒,這個環節能去除葉子表面的灰塵,同軟化後的茶葉在沖泡時更容易釋放茶味。

先用熱水把茶具預熱,然後放入茶葉與熱水,數秒後即可倒出。在溼醒這一步,普洱生茶與普洱熟茶溫度不一樣;生茶溫度比熟茶低。
如果是陳年老茶,可以將沸水淋紫砂壺的外部,一遍搖一遍淋重複三兩次,你會品嚐到老茶濃郁的香味。

茶客談


沖泡一杯好茶從醒茶開始,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在整個沖泡過程中,對茶葉內在品質的表現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後面的沖泡有直接的影響。不同的茶類因為茶箐種類不同,工藝不同,如何“醒”自然也不同。



首先我們要知道醒茶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常見的說法之一為:醒茶是讓沉睡或塵封的茶葉通過與空氣和水份的接觸甦醒過來,吸收天地人氣,重新煥發出茶葉的本質以便於沖泡飲用的過程。

  換成更為科學的表述就是:讓茶葉與空氣、水分進一步接觸,打破原本的穩定狀態,排除不良因素,使其性質變得相對活躍,讓茶葉內含物質能夠穩定析出。一種是對於經過存儲的、有陳期的,需要進行沖泡前醒茶和沖泡時醒茶,另一種就是沒有經過存儲的、鮮新度較好的一般處於密封保存的紅茶、綠茶之類,通常只需要進行沖泡時醒茶。



  紅酒和普洱有諸多的相似之處,其中之一就是“醒”,紅酒要醒酒,普洱也要醒茶。而且年份越老的普洱茶越需要醒茶,只有通過合理的醒茶才能品飲到最溫潤醇和的普洱茶滋味。普洱茶有生熟之分,新老之別,還有散茶和緊壓茶,不同的普洱茶,醒茶方法也有不同。

  散茶一般不需要再進行沖泡前醒茶,因為如果處於密封保存狀態的散茶短時期醒茶意義不大;而如果不是密封保存的散茶,那它本身就處在一個類似長期醒茶的過程中,沒有必要再繼續醒茶,直接進行沖泡時醒茶,通常使用90~95攝氏度的溫水,即入即出潤茶(洗茶)1~2次即可。

  沖泡前醒茶主要針對緊壓型普洱茶,如餅茶、磚茶、柱茶等,尤其是經過倉儲的緊壓型普洱茶,效果最為顯著,下面以餅茶為例,講解不同茶性的緊壓茶應該如何醒茶。

  一、首要要說明的是,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的醒茶方法不一樣,而且對存放中的茶的醒茶和沖泡前的醒茶意義也不一樣。



  1、如果生普洱茶是放在開放的環境裡,一般是不需要醒茶的,但是開放的環境容易潮溼,對茶質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果生普洱茶是放在密封的環境裡,也不需要醒茶,因為那樣生普洱茶都已經死了,醒不過來了。所以需要醒的生普洱茶是那些在紫砂缸或者在半密封的容器(比如留了縫隙的櫃裡頭)裡存放的生茶,也就是平時大家說的幹倉茶。

  醒茶方法:將需要喝的生普洱茶拿到開放的環境放大概半個到一個月,但不用撬開,拆茶的時候沿著邊轉著來拆,就是把同時期外面的先喝完然後再喝裡面的。

  2、熟普洱茶都需要醒茶,特別是年份比較近的,渥堆氣比較重。醒茶的方法就是把茶餅整個撬開,放置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再引用。其實環境對熟普影響不大,注意不要溼度太大就好,熟普洱茶的醒茶純粹為了跑掉渥堆氣,跟生普洱茶那種喚醒是完全不同的意義。

  3、泡茶前的醒茶通常也稱洗茶、溫潤泡。將茶葉放入茶壺,注入熱水10秒左右倒掉,其目的在於:提高茶葉及泡茶器具的溫度;通過對茶葉進行溫潤浸泡,起到利於茶葉舒展和茶汁浸出的作用。



有朋友會問,不洗茶行不?可以,只是第一、二、三道口感不好或不是很好,所以把它倒丟了吧,別覺得可惜)第四道起開始飲用,第四道的茶葉浸泡時間為10-15秒!第五道浸泡時間略為第四道長些如10-20秒,以此類推!越泡茶水濃度越淡,則浸泡時間也就可以越長。具體泡多少時間這與投茶量和個人喜歡喝茶的濃淡程度有關,一般投茶量在8克左右哦,喝茶的人多,投茶量可適當增加。 普洱茶如何醒茶


芷韻茶話趣談


所有普洱茶都是可以醒茶的。有的人認為需要醒茶的都是老茶,新茶用不著,其實這個理論是錯誤的。剛出的新茶,特別是生茶,讓它與潔淨空氣充分接觸一段時間,不光能提升生茶本身的香味,還能增加整體口感的協調性。

如果器具和存放場地都OK,只需要將要醒的茶餅或茶磚撬成散茶或5~8克的塊狀茶,放入醒茶罐裡蓋好就可以了,一般存放一週到一個月左右。對於一些老茶,可以在入罐前加上一個通風環節。方法很簡單,就是將茶葉開放式地放置於清潔、乾燥、通風處數日。這一階段是茶最容易沾染雜味的時候,所以要格外注意,通風的環境裡一不可有異味,二不可受到日曬或長時間的燈光照射。

通風的時間視茶品狀況而定,二三日或一週、兩週可以,以便老茶散發不好的氣味。通風結束之後,再放進醒茶罐裡就可以了。





意韻東方生活美學


【泡茶前一定要要洗茶嘛?】

答案是肯定的YES!

❥一般沖泡普洱茶(生茶或熟茶)我的習慣都要洗茶1-2遍,“洗茶”在茶藝中也被稱為「溫潤泡」,指快速用沸水沖洗茶葉1-2遍,即可快速潔淨茶葉又可以溼潤茶葉,後期沖泡茶葉更容易出味,洗茶所謂的亦速不宜遲,速則茶味不出,遲則將茶味一併洗去…

❥經過緊壓後的普洱(磚茶、餅茶、沱茶等)都特別結實,若是喝上了點年份的老茶,不經過“洗茶”、“醒茶”等步驟,茶葉是很難泡的好喝的[噓]

❥一般綠茶🍵可以直接沖泡,綠茶常規選擇的都是細嫩的芽葉



丁芸與茶


戰國時期,諸侯國實力此消彼長,今天你是大哥,明天他是小弟,作為一種外交活動,齊襄王派遣外交使臣到趙國慰問趙威後。受命的外交使臣久聞趙威後賢德,趙國都城邯鄲富庶,認為這是一個美差,於是欣然接受,對此行頗為期待。

到達邯鄲後,趙威後果然不負賢名,禮待使臣。使臣將齊國國君的信件奉上。然,威後卻將信件放置一邊,並未看信,反而開口就問使臣齊國糧食產量如何,民眾生活可好,威後最後才問及齊國國君近況,使臣答道都很好。

威後的問題順序讓使臣十分疑惑,便追問威後為何不先問我國國君而是先問收成和百姓,是不是不尊重齊國。威後也不惱,而是溫聲解釋說糧食收成養活了齊國的老百姓,而百姓則養育的國君,沒有百姓哪來的國君,百姓為本,國君為末,若是反過來問不是捨本逐末了嗎。

齊國使臣恍然大悟。

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這個道理。凡事要分清主次,不要為了次要的東西而放棄主要的東西。

捨本逐末的道理不僅在民與君的關係上適用,在泡茶上也沒錯。

很多人糾結泡普洱茶的第一道水應不應該倒掉,覺得倒掉會有些浪費,在小百看來,這就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行徑。至於何出此言,且聽小百一一道來。

01

普洱茶泡茶之醒茶

醒茶,其實就是用沸水快速沖泡茶葉的第一道水,使茶葉“甦醒”的步驟,也是第一泡茶湯。第一道水要倒掉,不用飲用。

醒茶的要訣:

第一要訣是“快”,這個快是指出湯快,時間在幾秒鐘就可以了,不要等水在茶具中泡茶太久,時間太久會導致茶葉中的水溶物過度流失,反而誤事,壞了後續茶湯的口感。

第二要訣是“少”,此處的少是指用水少,水量能夠蓋過茶葉,再多一些就可以了,如果你是用蓋碗,可以在蓋碗的三分之二處,如果是用茶壺,就要視茶葉的量而定,不必過多。

02

醒茶的過程雖然快,而且用水量少,但是還是會泡出一部分茶葉內涵物質,所以有些人會覺得這樣做浪費茶水,不明白此舉有何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並非所有的茶都需要醒茶,有的茶的頭道茶是可以喝的。而普洱茶恰恰就是需要醒茶的。

①普洱熟茶是需要渥堆發酵的,在渥堆的過程中可能會留下渥堆味,有的人不喜此味,所以頭道茶就可以當作是“洗茶水”。

②我們常喝的普洱茶都是以緊壓茶的形式保存的,比如茶餅,茶磚。這些茶經過特殊工藝被壓制得十分緊密,就連用茶針撬開也要費些功夫,更不必說在泡茶的時候了,所以第一步以沸水迅速將捲曲壓緊的茶葉舒展開來是非常必要的,這有助於後續泡茶,

③其次,普洱茶在經過存放一段時間後,會有一些陳味,所以第一泡茶的滋味可能會有些不如意,在經過第一泡水醒茶後,使沉睡的茶葉逐漸甦醒過來,茶香漸出,普洱茶原本的品質更顯露無疑。

03

醒茶,你認為必要嗎?

以上幾種情況,也就是渥堆發酵的熟茶、緊壓茶、陳茶都有醒茶的必要,也就是頭道茶不能喝。

然,凡事無絕對。喝茶更多的是看個人習慣,如果你喝茶已經養成了必須洗茶的習慣,那於你而言,醒茶就是必要的,而有些人覺得既浪費茶又沒什麼要緊,那就不必糾結這個茶是醒還是不醒,頭道茶倒不倒的問題,如果喝茶喝成了形式,那也太累了。

04

至此,你應該明白了醒茶對於普洱茶的作用了吧。

醒茶不是可有可無之舉,要想品嚐到普洱茶的香、醇、濃、厚、滑就必須以犧牲第一道水來醒茶,這樣才能品到最精華之處,如果為了省下第一泡水而從第一泡開始就正常衝飲,那就別覺得是茶不好喝了,因為你本來就用錯了方法。此之謂捨本逐末也。


茶百事


醒茶是“喚醒”,那麼,它大概在沉睡。

猶如人的沉睡,喚醒他就是讓他甦醒,而不是驚醒,所以“輕些兒”。讓它緩緩的,有節奏的醒過來。

把它從倉儲的環境裡拿出來,靜置到一個呼吸的,新的環境裡。可以放在茶桌附近,打開密閉的紙張、筍殼、箱子罐子。切忌暴曬,受潮,吸附異味,吹風。

依據倉儲的緊密程度和時間長短,做不同時間的靜置。

可以撬開一角,如果準備開泡的話,撬開一泡放在托盤,過不久,就可以開泡試試了,沒有多麼嚴格的時間標準,可以撬開不同的泡數,靈活掌控醒茶時間,做一下不同醒茶時間下的沖泡對比。品茗感受最佳的,就是最佳醒茶時間了。

醒茶的意義,一半有其道理,逸散掉存儲的塵味,包裝的包裝附帶味,和其它茶一起存放的微微串味,讓茶葉比之前更大程度的接觸空氣,一半是人與茶的相互契約,把茶當做好朋友,或者活的東西,以己關照,讓對方也醒來,醒的過程其實就是期待不斷累積的過程。在開泡的時候,如果存儲得當,是一次得到慰藉和驚喜的打開禮物的過程。

喝茶人的,特別是喝普洱茶人的這點小心思,要給自己滿足一下。


青衫茶行


一般情況下,普洱茶都是需要醒茶的,醒茶的目的是讓茶葉與空氣、水分進一步接觸,打破原本的穩定狀態,排除不良因素,使其性質變得相對活躍,讓茶葉內含物質能夠穩定析出,使其口感達到最佳。


我們常見的“醒茶”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對於經過存儲的、有陳期的茶葉,需要進行沖泡前的醒茶和沖泡時的醒茶。

這種比較針對緊壓型普洱茶,如餅茶、磚茶、柱茶等,尤其是經過倉儲的緊壓型普洱茶,效果最為顯著。


沖泡前的醒茶:將茶品撬散放在無陽光直射、乾燥、通風、無異味的地方1-2天,使茶和空氣充分接觸氧化,提升茶葉中內含物質的活性。


沖泡時的醒茶:沸水洗茶1-2次,洗茶時要快速出湯,即完成醒茶。


另一種就是沒有經過存儲的、鮮新度較好的一般處於密封保存的,通常只需要進行沖泡時的醒茶,比如普洱散茶。


散茶一般不需要再進行沖泡前的醒茶,直接進行沖泡時醒茶即可。用90-95攝氏度的溫水,洗茶1-2次即可,洗茶時要快速出湯。


雲茶金服


戰國時期,諸侯國實力此消彼長,今天你是大哥,明天他是小弟,作為一種外交活動,齊襄王派遣外交使臣到趙國慰問趙威後。受命的外交使臣久聞趙威後賢德,趙國都城邯鄲富庶,認為這是一個美差,於是欣然接受,對此行頗為期待。 到達邯鄲後,趙威後果然不負賢名,禮待使臣。使臣將齊國國君的信件奉上。然,威後卻將信件放置一邊,並未看信,反而開口就問使臣齊國糧食產量如何,民眾生活可好,威後最後才問及齊國國君近況,使臣答道都很好。 威後的問題順序讓使臣十分疑惑,便追問威後為何不先問我國國君而是先問收成和百姓,是不是不尊重齊國。威後也不惱,而是溫聲解釋說糧食收成養活了齊國的老百姓,而百姓則養育的國君,沒有百姓哪來的國君,百姓為本,國君為末,若是反過來問不是捨本逐末了嗎。 齊國使臣恍然大悟。 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這個道理。凡事要分清主次,不要為了次要的東西而放棄主要的東西。 捨本逐末的道理不僅在民與君的關係上適用,在泡茶上也沒錯。 很多人糾結泡普洱茶的第一道水應不應該倒掉,覺得倒掉會有些浪費,在小百看來,這就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行徑。至於何出此言,且聽小百一一道來。 01 普洱茶泡茶之醒茶 醒茶,其實就是用沸水快速沖泡茶葉的第一道水,使茶葉“甦醒”的步驟,也是第一泡茶湯。第一道水要倒掉,不用飲用。 醒茶的要訣: 第一要訣是“快”,這個快是指出湯快,時間在幾秒鐘就可以了,不要等水在茶具中泡茶太久,時間太久會導致茶葉中的水溶物過度流失,反而誤事,壞了後續茶湯的口感。 第二要訣是“少”,此處的少是指用水少,水量能夠蓋過茶葉,再多一些就可以了,如果你是用蓋碗,可以在蓋碗的三分之二處,如果是用茶壺,就要視茶葉的量而定,不必過多。 02 醒茶的過程雖然快,而且用水量少,但是還是會泡出一部分茶葉內涵物質,所以有些人會覺得這樣做浪費茶水,不明白此舉有何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並非所有的茶都需要醒茶,有的茶的頭道茶是可以喝的。而普洱茶恰恰就是需要醒茶的。 ①普洱熟茶是需要渥堆發酵的,在渥堆的過程中可能會留下渥堆味,有的人不喜此味,所以頭道茶就可以當作是“洗茶水”。 ②我們常喝的普洱茶都是以緊壓茶的形式保存的,比如茶餅,茶磚。這些茶經過特殊工藝被壓制得十分緊密,就連用茶針撬開也要費些功夫,更不必說在泡茶的時候了,所以第一步以沸水迅速將捲曲壓緊的茶葉舒展開來是非常必要的,這有助於後續泡茶, ③其次,普洱茶在經過存放一段時間後,會有一些陳味,所以第一泡茶的滋味可能會有些不如意,在經過第一泡水醒茶後,使沉睡的茶葉逐漸甦醒過來,茶香漸出,普洱茶原本的品質更顯露無疑。 03 醒茶,你認為必要嗎? 以上幾種情況,也就是渥堆發酵的熟茶、緊壓茶、陳茶都有醒茶的必要,也就是頭道茶不能喝。 然,凡事無絕對。喝茶更多的是看個人習慣,如果你喝茶已經養成了必須洗茶的習慣,那於你而言,醒茶就是必要的,而有些人覺得既浪費茶又沒什麼要緊,那就不必糾結這個茶是醒還是不醒,頭道茶倒不倒的問題,如果喝茶喝成了形式,那也太累了。 04 至此,你應該明白了醒茶對於普洱茶的作用了吧。 醒茶不是可有可無之舉,要想品嚐到普洱茶的香、醇、濃、厚、滑就必須以犧牲第一道水來醒茶,這樣才能品到最精華之處,如果為了省下第一泡水而從第一泡開始就正常衝飲,那就別覺得是茶不好喝了,因為你本來就用錯了方法。此之謂捨本逐末也。


孟南937承傳民族文化


一般來說凡壓縮過的餅,磚,坨,球狀的經過二次加工的都要醒茶。起作用是去除倉儲味,讓內部茶葉呼吸接觸到更多的空氣甦醒過來,這樣沖泡會有更好的口感。一般撬開放到透氣的紫砂罐裡一週就可以了。

當然現在也有許多普洱散茶,也就是為壓縮的初級茶青,因為與空氣接觸的本來就多,可以不用醒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