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答記者問之內蒙古區國有企業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四連問

《中國改革報》記者: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有企業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想問我區國有企業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總體目標任務、工作進展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下一步還有哪些舉措?

答記者問之內蒙古區國有企業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四連問

內蒙古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及永乾: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你這一下問了我四個問題,我逐一回答。

總體目標任務

2016年3月9日,國務院印發了《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方案》,國務院有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10個相關配套工作方案和指導意見,對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明確了各項具體工作的目標任務。

  • 關於“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方面。

對供水、供電、供熱(氣)和物業管理設備設施進行必要的維修改造,達到城市基礎設施的平均水平,分戶設表、按戶收費,由專業化企業或機構實行社會化管理,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國有企業不再以任何方式為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

  • 關於剝離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機構方面。

對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市政、消防、社區管理等公共服務機構實行分類處理,採取移交、撤併、改制、集中管理或專業化管理等方式進行剝離。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企業辦市政社區管理等職能分離移交和企業辦消防機構分類處理。2018年底前完成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的移交改制或集中管理工作。

  • 關於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方面。

採取先試點後推廣的方式,將國有企業退休人員逐步移交社區實行社會化管理,2020年底前完成。四是關於廠辦大集體改革方面。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1〕18號)要求,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實現廠辦大集體與主辦國有企業徹底分離,廠辦大集體職工得到妥善安置。五是關於集中解決少數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問題。主要針對少數困難企業,一企一策,推動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發展,支持企業走出困境。

工作原則

在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和把握的工作原則有:

  • 一是應交盡交。

凡屬於政府公共管理、基本公共服務職能的,如國有企業管理的面向社會開放、提供公共服務的市政設施,企業承擔的社區管理、退休人員管理、市政公共消防(企業必需消防除外)等職能,都應交由政府承擔。

  • 二是能交則交。

“三供一業”要交給專業化的企業實行社會化管理。經協商一致,地方政府同意接收的企業辦職業教育機構、醫療機構可移交地方管理;不能協商一致的,可交由專業化的公司或平臺進行資源整合、集中管理。

  • 三是不交必改。

難以移交的企業辦教育機構、醫療機構,可積極引入專業化有實力的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規範有序進行重組改制;運營困難、缺乏競爭優勢的應予以關閉撤銷,妥善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工作。

工作進展情況

截至2018年7月底,全區“三供一業”已經完成分離移交或簽訂框架協議的達到92%(其中供電98%),自治區直屬企業達到93%以上。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以包鋼(集團)公司為試點,目前正由委託管理轉入統一管理全面移交。市政設施社區管理職能、消防機構分類處理工作順利推進。

  • 一是深入開展摸底調查工作。

國資委會同財政廳聘請5家會計事務所對直屬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情況和駐區央企涉及辦社會職能情況開展了摸底核查。據統計,截止2018年7月底,全區國有企業職工家屬“三供一業”供水50萬戶,供電42萬戶,供熱41萬戶,供氣1.2萬戶,物業管理48萬戶。

  • 二是層層落實工作責任。

自治區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區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自治區國資委、財政廳等10個部門按工作分工承擔各自職責。各盟市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了相應機構,由盟市級領導擔任組長,主要領導親自部署。

  • 三是出臺相關配套指導意見、工作方案,保證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先後印發了《關於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方案》、《關於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指導意見》,配套制定或轉發文件10個。明確了區屬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費用自治區財政給予50%的補助,調動了企業和地方積極性。各盟市也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措施和辦法,出臺了本地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維修改造標準,保證了全區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政策措施及時落實。

  • 四是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自治區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國有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進行研究部署。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剝離辦社會職能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專項督察,督察情況報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並作為盟市廳局領導班子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實績考核的依據。自治區國資委、財政廳組成聯合調研督導組,多次到呼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以及包鋼集團、中石油呼和浩特煉油廠、神華神東煤炭集團公司進行調研督導,協調推進有關工作。

  • 五是堅持試點先行。

2016年3月確定包鋼為我區全面推進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試點單位。在包頭市的全力支持配合下,包鋼的剝離企業辦社會工作順利推進,包鋼醫院(包括醫院及4個院區、1個廠區門診、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包鋼職業學院與包頭市簽訂了委託管理協議,目前正在進行全面移交。包鋼集團創新提出“三供一業”整體移交方案,為“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探索了新的方式。為支持包鋼“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自治區財政先期預撥了9億元補助資金。

困難和問題

儘管工作取得明顯的成績,但困難和問題也不少:

一是少數盟市“三供一業”維修改造標準過高,糾正不及時,影響移交進度。

二是目前相當一部分簽訂的還是框架協議,已經完成分離移交和正式協議簽訂率還比較低,在維修改造範圍、標準、費用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意見差異。

三是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有的企業存在畏難情緒,主動溝通、協調推動力度不夠;有的地方對接收獨立工礦區辦社會職能心存顧慮,態度不積極。相當一部分獨立工礦區辦市政設施、社區管理等職能尚未實現分離移交。四是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和市政設施移交等工作進展相對遲緩。

下一步舉措

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目前已進入深水區,實質性剝離工作任務艱鉅繁重。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督察督導,落實“先移交後改造”工作要求,確保實質性移交,完成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努力完成市政社區管理等職能分離移交。

一是推動盟市和企業領導,靠前指揮,特別是落後於全區進度的地方,要加大工作力度,迎頭趕上。

二是盟市政府、企業、政策制定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要協同聯動,協同配合共同做好這項工作。

三是各項工作統籌推動,到年底了,供熱供水供電完成了,物業沒完成不行,教育醫療沒完成不行,市政設施沒完成也不行;自治區直屬企業完成了,地方企業完成了,中央企業沒完成也不行,所以說各項工作都要統籌推動。

四是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時間進度,倒排時間表。各盟市要把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納入對關部門和企業的考核,要有目標、有時間表,有跟蹤落實人,有責任人。要建立臺賬,跟蹤定期督導、掛牌督導,對重點地區重點戶要有明確的責任人去推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