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50塊錢和500塊錢的酒,兩者的差別在哪裡?

茅酒管家


差別在於在價格,在酒質,在消費人群。

價格

一款酒50塊,一款酒500塊,50塊的售價除了包裝,各級代理商的利潤,酒的成本價格很少了,要是醬香白酒有商標在市場上銷售的這個價錢的酒一般都是“串沙酒”和翻沙酒了,粹沙都不可能買到,500的從價格上來說應該是坤沙酒了,但是不是絕對的,我就知道一家酒廠的主打產品賣九百多還是粹沙酒。


酒質

50塊的不是酒精酒就是翻沙酒,酒精酒就是三精一水(香精香料+食用酒精+糖精+水)勾兌只需要十多分鐘就可完成。翻沙酒是坤沙酒的酒糟加上新的高粱和曲藥釀造的,也是純糧酒,但是50塊要想喝到也很懸。

500塊的應該是坤沙酒了,傳統的釀造工藝幾斤高粱要變成一瓶酒還得經過一年的時間,其中還得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出來的基酒還得儲存五年時間,在這五年當中還得經過兩次勾調才能出廠。


消費人群

這個也是差別之一,500塊的酒不是買不起,而是捨不得,因為一個月工資可能只能買兩箱酒,能把500塊一瓶的酒當做口糧酒的也只有是小康以上的家庭了。

市面上50塊一斤的酒,都知道酒不好,也想喝好酒,但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散酒真的是不錯的選擇,價格實惠酒質還好,50塊一斤的酒已經不錯了,百元左右都可以買到優質的純糧坤沙了,關鍵還是渠道,還有就是可靠信任的人,找對了人何愁喝不到好酒呢?

我是茅臺鎮的一名一線釀酒工人,長期從事白酒行業,對茅臺鎮醬香白酒行業多少有點了解,喜歡喝醬香白酒的朋友可以關注並私信我,一起交流醬香白酒。


一線醬酒人


今天教你從“喝”的角度真實地辨別酒的好壞——學會這招,你也不用擔心被忽悠了哦!區分50元與500元酒的區別,

判別酒好壞的標準

首先:掛杯≠好酒!您也許在酒桌上聽過許多老輩人誇耀如何根據掛杯來判斷酒質,但小編必須科學地指明一點——掛杯與酒的糖分含量、粘稠物質有關。這種掛杯成分可以人為添加。

其次,品鑑酒的好壞可以參照歷屆全國評酒會使用的“評分制”方法,以100分為滿分,分為以下六個檔次:



具體的操作方法採用“減分”的方式。這就好像曾經在微博廣泛流行的“留幾手評分法”,一言不合就“滾粗、負分”,這也有點像某位女生評判完美男朋友的方法——“情人節沒送花,減3分”、“不記得生日,減5分”。

在這裡我們把品酒總結為四個字——色、香、味、格。即我們前幾篇文章提到的“觀色”“聞香”“識味”,再加上一個判別酒是否複合香型自身特點的“格”。口味佔50分,香氣佔25分,風格佔15分,色澤佔10分。



酒的好壞取決於這些細節

觀色

真正好的白酒應該是清澈透明(或微黃色),若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可就要扣分了:



小編髮現這個扣分法加起來等於-11分,真的有可能出現負分滾粗的現象呢。

聞香

香氣不足、不純都是導致扣分的理由:




入口

所有名酒都具備共性的特點:入口不刺辣、回味悠長、無邪雜味。所以出現以下情況可就要扣分咯!



品鑑

這裡所說的風格,一般指的是酒的香型特徵,如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米香型......如茅臺、汾酒、五糧液,各種酒喝起來的感覺都是不相同的。

所以每種酒都有屬於自己的香型判斷標準,如果用醬香型的白酒評判濃香型白酒,肯定是不恰當的。1979年的全國評酒會,全興大麴就因為報錯香型組,而扣分嚴重,與全國名酒稱號失之交臂。



綜合上面幾張表,就能判別出一瓶酒的分數區間,再根據酒的檔次分數線,您也能品評出這瓶酒到底是屬於名優酒、高檔酒還是中檔酒、低檔酒了。

一般情況下,純糧釀製的酒品鑑感受上更舒適愉悅,不僅香氣豐滿,口感醇和且回味悠長。酒精勾兌的酒,則相對寡淡、回味短,香氣也不正宗。

您不妨試試品鑑看看?


拔星君


Q:
作為一名講師,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什麼?
A:
拿過來一瓶酒的照片問“這瓶酒值多少錢?”
(圖片來源於網絡)
確實,面對琳琅滿目的葡萄酒市場,各個產區、品種,可能大多數的消費者都不能分辨中其中差別,但有一項我們都能看懂,也非常關心的,那就是價格。看起來很像的兩款酒,可能有的賣50,有的賣500,更有5000、50000元的。那麼同為葡萄酒,為什麼價格差別這麼大呢?
1原料人們不會好奇,為什麼酸辣土豆絲和佛跳牆的價格相差這麼大,因為所有的原料都明明白白擺在那裡,鮑魚當然要比土豆貴啊。
葡萄酒雖然都是葡萄釀的,但葡萄本身也有巨大的差別,有精貴如鮑魚,也有量產如土豆。
葡萄本身的品種、所種植的地區的地價,種植的密度、年齡與畝產,是否經常修剪,採收時間及對應所冒的風險等都與葡萄的成本及質量有很大的聯繫。
畢竟說到底種葡萄還是一項靠天吃飯的生計,如果老天爺生氣了,一年到頭顆粒無收也不是可能的 。(上圖即為澳洲歌濃酒莊1865年的老藤設拉子)
那貴的葡萄一定會好麼?不絕對,但大部分是的。
精心選址、種植適合的品種,用心栽培照料的目的都是為了葡萄的質量的提高,甚至為此放棄了部分產量。好的葡萄不僅有更優秀的糖度與酸度,還會有濃郁的風味甚至產區獨有的風味,這些都是一款“好酒”不可缺少的。
2釀造
還是以吃為例,同樣的谷飼西冷,我做出來的和米其林大廚做的味道當然不一樣。即使葡萄原料相同,不同的釀酒師,不同的釀酒設備也會讓葡萄酒有天差地別。
釀酒師會根據每年葡萄原料的特點、市場趨勢、酒莊傳統等因素,決定釀造什麼風格的葡萄酒。釀酒設備的更新也可幫助釀酒師在釀好酒的路上走得更順利。
(上圖為凱文·米希爾先生,澳洲歌濃酒莊釀酒師,帕克眼中的天才釀酒師,克萊爾谷名人堂成員。)
3陳年
西班牙的知名產區里奧哈有自己嚴格的關於陳年的分級體制,不同陳年分級的葡萄酒質量、價格差別也比較大。作為消費者也多多少少聽說過,好像好的葡萄酒一定要過橡木桶。
葡萄酒世界中有一部分確實是需要時間來慢慢展現他的獨特魅力的,通過橡木桶與瓶中陳年是最常見的方式,對應也會消耗酒莊大量的成本,暫且不提成本昂貴、使用壽命有限的橡木桶,單單是葡萄酒生產出來不能及時賣掉變現,就給酒莊的運營增加了非常大的壓力。
橡木桶的陳年會使葡萄酒酒體更加圓潤飽滿,同時增添來自別桶的香氣,如香草、烘烤、堅果、咖啡、巧克力、椰子等等,使酒更加迷人。
瓶中陳年也會讓酒的質量更好,提升口感的同時也會讓葡萄酒發展處更復雜如雪松、松露等三級香氣,聽起都都感覺非常迷人且昂貴。
4市場
市場因素是我們比較瞭解,包括葡萄酒的運輸、稅率、倉儲、品牌宣傳、銷售渠道等費用。
世界美酒那麼多,但酒香也怕箱子深,雖然釀造一瓶好酒成本非常高,但讓這瓶好酒到欣賞他的消費者手裡也需要花費一定的成本。
但無論是葡萄酒,還是牛排,亦或者是奶粉紙尿褲,都不可避免這些費用。
5亂標價
產品的價格有很多,有建議零售價,也有所謂的友情價親情價,還有一個前段時間非常流行的掃碼價。
在某些專屬的網站、軟件,掃碼價的定價幾乎是毫無限定的,可以是666元,也可以是888元,如果你膽子夠大,也可以是1888元甚至8888元,這個時候你問問8888和888有什麼差別,我真的不知如何回答。
大多數情況葡萄酒的價格與質量是非常相關的,畢竟葡萄酒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市場,性價比差的葡萄酒總會被更優秀的產品替代。
但葡萄酒的市場也足夠大,總有魚龍混雜、魚目混珠,甚至劣幣驅逐良幣,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價格是被“加工過”的,那麼如何去甄別葡萄酒的好壞呢?
你可以抽出幾天時間具體的學習一下有關於葡萄酒的課程,會將以上內容展展開細緻的講,如英國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的WSET系列課程、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批准的國家品酒師系列課程。
價格不同的食物,
可能口感、營養、稀缺度不同,
但都能讓我們飽腹,
價格不同的葡萄酒,
可能口感、稀缺度、升值潛力不同,
但都能讓我們喝醉!
~哈哈~乾杯~
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
先鋒葡萄酒培訓學院,於潔

張裕先鋒葡萄酒學院


就像所有的奢侈品一樣,酒一旦成了奢侈品了,價格也是沒有頂的。

如拉菲紅酒,最初由塞古爾(Jacques de Segur)家族種植於1680年,發展到18世紀初而獲得“國王之葡萄酒”的美譽。在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的檔案裡,披露了他經常為喬治華盛頓(美國開國總統)購買拉菲酒,歷來價格不菲。當年傑斐遜擁有的產於1787 年份的拉菲酒,被創紀錄地拍到一瓶156000美元的高價。

一瓶 1787 年份的拉菲,竟然被拍到 156000 美元的高價,拉菲既能當極品來品嚐,又可以作為最安全和利潤最高的投資產品。

收藏頂級紅酒的過程相當複雜,涉及到不同的季節需要不同的溫度、溼度和擺放紅酒的角度等,需要專業人士來管理。而且,在金融市場上投資和投機是有區別的:投資的收益,是來自於投資物所產生的財富;而投機的收益,是來自於另一個投資者的虧損。拉菲本身非但不帶來固定收益,就像買入的黃金,其收藏過程須支付高昂的保管費。

僅舉一例,就可知酒的價格為何有高低了,點到為止吧。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50元的酒和500元的酒區別是有的,憑我做了廿多年菸酒生意的經驗,和大家分享,第一是品牌,這是沒辦法的,第二是酒質,現在的酒很少象以前哪樣,用酒精加白水勾兌。因為改革開放幾十年,不缺貨源,大部分酒廠極酒充沛。注:極酒就是原酒直接蒸溜出來的,不參其它東西。

白酒分濃香型、醬香型、馥郁香型、清香型、等。香型就是白酒釀造的工藝不同,喝酒就看你喜歡的香型,比喻五糧液就是濃香型,茅臺是醬香型,汾酒是清香型,酒鬼酒是馥郁香型等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歸根結底消費者要根據自己的口感以及價格合適,才是王道。建議大家一瓶酒達到一百元以上,像小糊塗仙這樣的灑完全是可以喝的,50元的和500元的酒其價格是不等值的,自己喜歡的就是好的,個人觀點,希望大家留言!謝謝大家!





蓬源峰hGF


品紅酒4大步驟:醒 聞 嘗 回味

在四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可以區分好的紅酒和品質較差。

1.醒酒:將適量的紅酒倒入酒杯,搖晃二十下左右。看紅酒的掛杯程度,以及紅酒的在杯中的顏色。好的紅酒掛杯程度較高,顏色偏深沉。

2.聞酒:將酒杯湊近自己的鼻子,好的紅酒,香氣撲鼻,味道濃郁。

3.嘗酒:將少量的紅酒放入口中,大約覆蓋舌頭就夠了。好的紅酒味道濃郁,口腔中感覺被香氣充滿。

4.回味:好的紅酒,後調也很獨特,因酒而議。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肖晗9


50元的酒和500元的酒,其實是沒有什麼區別,除一些加酒精的酒,為什麼那樣說都是糧食做出來,成本一樣,何來差距,差距在於品牌效應,為什麼會到好感不一樣,重點是儲存的問候,還有就是炒作,物以稀為貴。如茅臺,今年出廠的1499,為什麼十年前出廠的就成幾萬呢,如拉菲,也是一樣,本質是一樣的,包裝,經銷商,還有一些炒作人士,幾年前朋友在茅臺鎮買酒,店家說是自己酒廠出的說有十年之久,還拿出營業執照,想不酒廠都沒有開十年,店家又說記錯,又說在家裡做的後來才辦證。。。


2910451


想要喝出50元和500元酒的區別,那首先得學會如何品酒。那如何才能評價一款白酒呢,判斷一款白酒是不是好酒的方法是什麼?/<font>

品酒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喝”!當然也可以稱之為“品”。/<font>

從專業角度講,白酒的感官質量指標主要包括色、香、味、格四部分。品評白酒就是通過眼觀其色、鼻聞其香、口嘗其味、並以綜合色、香、味三方面感官印象確定其風格的全過程。/<font>

一、觀色。如果是透明玻璃酒瓶,開瓶前可以先將其上下晃動,看酒花的大小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如果是不透明的瓷瓶,可以省略這個動作,畢竟“看酒花”並不是重要的步驟。/<font>

然後先取一25毫升或50毫升的透明水晶杯洗淨,然後倒入需鑑品的白酒10毫升左右進行涮洗扔掉,重新倒入需鑑品的白酒至7分滿,舉杯觀看酒液。清香型、濃香型白酒以乾淨透亮為好,醬香型如果是老酒,略帶金黃是正常情況。輕輕搖晃酒杯,靜止一段時間,可以觀看掛杯情況以作參考,但需要注意,掛杯並不是判斷一款酒好壞的重要依據(具體可見:白酒掛杯是怎麼回事,掛杯越明顯越是好酒嗎?)。



​/<font>二、聞香。將酒杯舉起,置酒杯於鼻下二寸處,頭略低,輕嗅其氣味。最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後搖杯聞強的香氣。凡是香氣突出而且協調,沒有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的白酒,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好酒;而如果有刺鼻的異味,則說明工藝不到位,雜質較多;又或者氣味較淡不明顯,說明香氣物質較少,這些都算是不太好的酒。/<font>
/<font>

/<font>

​/<font>三、“嘗味”。嘗味是品鑑白酒的重要部分——輕啜一口,在嘴中含而不動30秒,酒的濃香會自然發射,滿口生香,香味純正自然、愉快。30秒後將酒在嘴中咂吧,滾動舌頭,使酒液佈滿口腔中或酒入口後略微抬起頭,使酒液沿舌頭兩側流向舌根。再讓酒從舌中間流向舌尖並將舌體緊貼口腔上壁,吸入一絲空氣,以利於顫動口中的酒來分辨香味,用味覺感知酒的醇香度、柔度、和諧度及持久度。

​/<font>入口後香味經久不散,落喉爽淨,綿甜澈冽,且飲後滿口生香,回味悠長,留香持久的白酒,屬於好酒;如果入口辛辣,下嚥嗆嗓的酒則可能是新酒或者比較差的酒;又或者香氣不正、結構鬆散則有可能是酒精勾兌的劣質酒。/<font>/<font>

四、“定格”。品完白酒後,去淨酒杯中所餘白酒,保留空杯,過一段時間,嗅其酒杯,優質的白酒較長時間還殘留五穀陳釀的味道,而且香味純正;低質量白酒和酒精勾兌的白酒,白酒香味留杯時間較短(揮發較快),而且會殘留勾兌時使用食用香料的異味。/<font>

經過這幾個步驟,你對這款酒基本上就會形成初步的認識,什麼香型,多少度數,是否順暢、醇厚,飲後回香是否舒服愉悅,空杯留香是否持久等等,當然,作為一個專業的酒評人,還會仔細記錄品酒的過程和相關感受,以增強記憶或者方便對比。/<font>

學會了以上品酒方法,你自然也就能喝出50元酒和500元酒的區別了!/<font>


空無之中


50元和500元的葡萄酒有哪些區別,你喝得出來嗎?當然喝的出來!現在因為中國的葡萄酒市場還是屬於比較混亂的,魚目混珠的情況也是有的。有些不良商家為了利益,那50塊錢的葡萄酒去充當500塊錢的葡萄酒。對於經常混葡萄酒圈子的人或者對葡萄酒知識有一定了解的人,這肯定不會上當受騙。但是那些不懂葡萄酒的人會不會著了他們的道呢?

其實,50元和500元的葡萄酒的區別,是能喝得出的。劣質的葡萄酒,往往口感粗糙、要麼過酸、要麼酒精味道極濃、要麼淡寡無味,反正就是很不平衡,喝過一次就不想再喝第二口;而那些好品質的葡萄酒都有一些共性吸引人,有的是靠複雜多變的香氣、口感柔順、各種味道都很平衡、餘味無窮......即使你不懂葡萄酒,但是在品嚐兩款價位差別很大的葡萄酒時,雖然說不出具體的原因,但是卻能準確判斷哪款酒是好酒,就是這麼神奇。高品質的葡萄酒喝完後會很舒服,因為好酒會刺激味蕾,會給人帶來愉悅感,也會給人帶來身體上的放鬆和享受;反之廉價酒只有酸澀的口感和滿嘴的添加劑。

為什麼有的葡萄酒標價50元,有的葡萄酒標價500元呢?一款酒竟然能差距數十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50元和500元的葡萄酒的區別在哪裡?

1.原料不一樣

葡萄酒品質七分靠原料,三分靠工藝。一個地方的風土對葡萄來說就尤為重要。為什麼82年的拉菲出名,因為82年是一個好年份,這就是風土的影響。新世界的葡萄酒總體來說就沒有舊世界的葡萄酒那麼有“韻味”。法國波爾多地區的葡萄就是佔據了得天獨厚的風土。


2.釀造技術的不一樣

採摘方式不同:

機器採摘,新世界的葡萄大部分都是採用機器採摘,速度很快,成本也低,但是機器沒有眼睛,爛果、病果、不成熟果實和破碎的爛枝葉等,全部都一起採進去了,最終釀出的葡萄酒,口感可能比較粗糙,通常有點青生的味道。50元的葡萄酒不用機器採摘,你還想用人工?

手工採摘,舊世界或者頂級酒莊都是採用人工採摘,雖然速度慢,成本非常高,但是逐粒篩選,能出掉不好的果實,挑出最好的葡萄,這樣釀造出的葡萄酒香氣純正,不會摻雜劣質單寧,一般品質會較好。

浸漬時間不同:

浸漬時間短:葡萄採摘、除梗破碎後,要浸漬。浸漬時間短的話,可以降低成本,但浸漬太草率了,許多花青素、單寧、多酚的物質都沒有出來,導致最終的葡萄酒顏色較淺,口感不夠醇厚飽滿,相對單薄。

浸漬時間長:好品質的葡萄酒,浸漬時間都長,雖然成本高,但是能獲取更多的多酚物質、單寧、花青素等,釀出的葡萄酒顏色深厚,更復雜有層次。

發酵罐不同:

水泥槽:很傳統的方式,雖然成本較低,但是釀造葡萄酒時的風險相對較大,因為不能完全控溫處理,經常出現發酵過高或者過低,這都影響葡萄酒的品質。因為是開放式的,空氣很容易進去,氧化葡萄酒。

不鏽鋼罐:這個剛開始的成本比較較高,但是能用很久,也是主流的發酵方式,有很好的控溫能力,釀造葡萄酒風險較小。

橡木桶:成本非常高,使用壽命較短,幾年就要換一次橡木桶(橡木桶很貴)。但這種發酵罐能賦予葡萄酒更多的風味物質,能增加葡萄酒的香氣,比如榛子、堅果、巧克力等味道、單寧和酒體也增加了,從而增加葡萄酒品質。頂級酒莊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的。

陳釀方式不同:

不鏽鋼罐陳釀:相對成本低,葡萄酒的熟化程度相對較慢。

橡木桶陳釀:成本較高,但能賦予葡萄酒更深層次的香氣,葡萄酒的第三者香氣就是來自橡木桶。法國橡木桶比美國橡木桶更貴。經過橡木桶的葡萄酒一般情況下都比較貴。

瓶中陳釀:相對成本更低,但能促進葡萄酒的熟化程度。

如何判別葡萄酒的好壞的標準!

觀色:如果葡萄酒的色澤明亮,有光澤,那說明此葡萄酒還好,如果酒液渾濁,扣分。

聞香:如果不是水果的果香、花香、等令人愉悅的香氣,反而是酒精的味道,或者其他刺鼻的味道,扣分!

入口:入口不刺辣、回味悠長、無邪雜味,就很不錯。如果淡寡或者衝辣,有雜醇油味,就要扣分。

50元和500元的葡萄酒區別在哪裡?誰好誰壞,一品便知。還是建議大家,喝酒還是喝好一點比較好,畢竟是入自己的口。


勃朗


50塊錢的白酒基本上不會是純糧食酒,“一分錢一分貨”白酒的價格也是如此,上到幾千元,下到十幾元錢,但一個只喝得出酒精味來的人說,可能覺得十幾元和幾千元的酒並沒有什麼區別,還會認為是幾千元的酒價格虛高。

其實不然:

第一個成本包含:原料成本、勞作成本、時間成本。

2.再說品牌:品牌價值。

3.獨特的地域環境:好酒取於好水,適合釀好酒的地域要求十分苛刻。

4.不可複製的窖池:好的窖池對發酵效果影響很大,一些老窖池甚至有長達百年的歷史,十分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