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濰坊高新區成立於1991年,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區以來,濰坊高新區始終秉承“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宗旨,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和引領,大力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從“摸著石頭過河”探索發展的“一次創業”,到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二次創業”,再到以“創新驅動、戰略提升”為總要求的“三次創業”,經過“立區”“興區”“強區”三個階段的創新發展,在培育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區域創新能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經濟社會獲得了長足發展,成為濰坊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對區域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不斷增強。

近年來,濰坊高新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走在前列目標定位,搶抓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重大機遇,全力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區、體制機制創新試驗區、國際化先行示範區,奮力爭當濰坊“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砥礪奮進

30年成績斐然

近30年的飛速發展,濰坊高新區成績斐然,綜合實力躍居國家高新區第22位。特別是近年來,濰坊高新區按照濰坊市委、市政府部署的目標任務、戰略重點和走在前列、起好帶頭作用的總體要求,以“項目建設年”為統領,以“細節提升年”為抓手,以“作風建設年”為保障,持續攻堅克難、突破擔當,統籌推進拆遷清表、項目建設、產業提升、城市更新、民生改善、鄉村振興、作風轉變等重點工作,奮力爭當“四個城市”建設和作風建設排頭兵,努力打造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引領示範區。

產業層級不斷提升。濰坊高新區以重點項目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為突破,做大做強骨幹企業,聚焦主導產業培育,著力打造國際動力城、光電城、健康城和VR科技城,全力建設“產業強市”。以濰柴、福田、盛瑞為代表的動力裝備產業和以歌爾、浪潮華光為代表的聲學光電產業產值佔到園區工業總產值的70%,實現利稅佔園區利稅總額的80%,到2020年將形成動力裝備、聲學光電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濰柴集團加快實施總投資556億元的21大重點項目,未來十年內,新能源業務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再造一個新濰柴;計劃到2025年,集團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成為新能源領域的全球標準制定者。歌爾集團全力推進總投資500億元的歌爾智慧城,重點實施歌爾研發總部、歌爾光電園、北航歌爾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研究院、歌爾學院、歌爾智能硬件產業園、歌爾綠城國際社區、歌爾綠城國際青年社區等21大項目,未來十年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集聚就業人口15萬人、其中高端研發人才4萬人,將加速向人類美好生活的引領者和供應商邁進。盛瑞傳動加快推進總投資58億元的自動變速器產業基地項目,引進上市公司浙江雙環傳動、陝西航天動力等9家企業,到2020年將打造成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自動變速器研發製造基地,形成以8AT為龍頭的製造業產業集群,實現年產100萬臺8AT、完成總產值200億元。福田汽車正在建設70萬臺發動機、40萬輛整車項目,加快打造山東互聯網汽車產業基地。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企業發展不斷提速。堅持大小齊抓,推動龍頭骨幹企業和高成長性中小企業聯動發展、齊頭並進。聚焦重點項目建設,堅持“與企業家賽跑”的精神,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群和“隱形冠軍”企業群,嚴格落實包靠責任,做到“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包到底、直至投產達效”。濰柴、歌爾、盛瑞、福田汽車等一批骨幹企業,紛紛跨入發展快車道。沃華醫藥、華豐動力、華辰生物、華滋自動化、天瑞重工、力創科技、貞明光電等一批高成長性中小企業,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態勢,紛紛踏上了發展“快車道”,正努力向行業小巨人和“隱形冠軍”邁進,市級“隱形冠軍”儲備庫企業總數達到33家,佔濰坊市的16%。依託龍頭骨幹企業,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集群,推動高新技術產業提質增量,今年濰坊高新區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1家,其中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家,園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36家,佔濰坊市總數的25%,均創歷史新高。堅持“放水養魚”,全力做大做強小微企業群體,除了必須的安全生產、環保等“一票否決”事項,儘量減少涉企檢查,讓企業騰出精力抓發展、擴規模,今年以來,新增市場主體2308戶,完成全年發展目標的77%,市場主體總量達2.9萬戶,同比增長11.11%。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搶抓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重大機遇,突出先行先試,強化輻射引領,整合優化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資源,全面構建縱向延伸、橫向聯合、覆蓋區域、扁平運作創新體系。骨幹企業帶動作用顯著。依託18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68個市級以上企業研發平臺,全力開展自主創新。盛瑞傳動8AT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濰柴動力獲批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濰柴卡車動力總成眾創空間入列全國首批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示範名單,歌爾集團申請專利10200餘件、其中發明專利4950件、國際專利1300餘件,在聲學、VR、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的研發水平已經站在國際前沿。產學研結合更加緊密,擁有7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3個院士工作站,與138個高校院所合作聯繫,建成5個國家級、7個省級孵化器,藍色智谷成為山東省首批品牌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成果轉化通道進一步通暢。預計到2020年,濰坊高新區研發投入佔比達到園區GDP6%以上,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3.5萬件、2.2萬件,國際專利申請達到1000件。人才優勢日漸顯現,獲批建設首批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山東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有山東省首個人力資源產業園,聚集中央“千人計劃”專家33人、“萬人計劃”專家6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8人,山東省“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53人,市級高層次人才61人、團隊2個,連續兩年獲評山東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提升。實行“一區多園”發展模式,把濱海、壽光、坊子、高密、諸城、青州、安丘等縣市區的8個專業園區納入輻射帶動範圍,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集群發展。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經濟外向度進一步提高。著力營造國際化環境,全面落實國際化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實施國際化重點百項任務和國際化提升兩大工程。強化企業合作主體地位,按照“以我為主、鏈合創新”的理念,發揮最大創新協同效應,實現理論研究、技術開發、產品實現、應用推廣“四位一體”的全鏈條聯合創新。濰柴動力在“五國十地”佈局全球研發平臺,其M26系列大功率節能環保高速柴油機一舉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20年差距,WP9柴油機以壽命180萬公里/3萬小時成為高速重型發動機壽命的最高標準。盛瑞傳動在“三國五地”設立研發中心,其全球首款前置前驅8AT實現量產並與17款整車完成匹配。創新推進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引進戴德梁行等知名第三方機構開展專業招商,推進40個項目集中籤約,計劃總投資67.9億元,其中外資1.24億港元。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利用中日韓產業博覽會、農商互聯大會和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臺,發揮以商招商、專業招商新模式,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

產城融合快速推進。堅持從細節入手扮靚濰坊高新區,在“品質城市”建設上持續發力,加快建設產城融合的國際化現代新城。按照“二線城市”標準、對標“一線城市”配套,加快城市更新,全面鋪開總投資157.4億元的152項城建工程,重點建設62個口袋公園、3個城市公園,啟動18條街道沿線建築外立面改造,實施濟青高速15號口周邊景觀提升,提升現有道路、改造人行道、打通斷頭路、建設城市支路,構建城市交通“微循環”。拿出繡花功夫,認真做好雨汙混排整治、渣土車治理、公廁管理、過密綠化帶移栽、交通信號燈設置等環節,全面提升內涵品質,成為山東省惟一獲批的國家級綠色園區。將物業企業納入城市綜合管理體系,理順優化了市政工程建設、管護、質檢等環節職能,使部門分工更加適應城市更新需求。今年以來,圍繞深化濰坊高新區全域國際化城市設計方案競賽成果運用,建設商業氛圍濃厚的特色街區,依託有實力的企業集團,利用城區周邊的農用地、復墾地、一般農田,建設一批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郊野公園和度假農莊,打造升級版的文化旅遊和休閒度假目的地,開闢“文化名市”建設新天地。近期,加快推進恆益生態農莊、歌爾農莊、盛瑞農莊、沃華中草藥園、特鋼高創萬畝林帶等田園綜合體和郊野公園建設。以“補短板、拉人氣、增功能、做引領”為願景,按照產城融合模式,對山東地理信息產業基地三期規劃進行提升,下一步將其打造成為一個集辦公、創客、小鎮食堂、餐飲、民宿旅居、創意SOHO、研發廠房於一體的“繪夢小鎮”,與周邊的歌爾科教創新園形成功能互補、共生共榮。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開拓創新

形成“濰坊經驗”

濰坊高新區經過近30年的發展,在整個建設過程中開創了一些好的做法,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大力度突破拆遷清表。近年來,面對拆遷清表這個“天下第一難”,濰坊高新區全力推進棚改拆遷和項目清表工作。將2018年確定為“拆遷清零收官年”,堅持起步就攻堅、開局就決戰,敲開核桃、先難後易、集中攻堅,全面突破棚改拆遷和項目清表。2016年3月以來,共拆遷清表38620戶,涉及土地33289畝、2219萬平方米,拔掉釘子戶9668個,拆遷面積相當於園區面積的1/5,為未來發展和項目落地騰出了空間。在工作中,發揚“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的“亮劍”精神,運用智慧、敲開核桃,分7批拆除2.5萬平方米的違法建設,一舉完成多年困擾濰坊高新區發展的萬銀大廈南側地塊、河北張莊和新莊、東鮑莊和西鮑莊、東清池和西清池等,一大批久拖未決“硬骨頭”的整體拆遷,保證了重點項目如期建設。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搭建自主創新發展平臺。濰坊高新區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深入推進產學研用結合,依託園區內優勢企業,加快引進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其分支機構創新資源,通過聯合組建企業研發機構和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濰柴動力聯合19家國內外一流科研機構,組建了內燃機可靠性國際技術創新聯盟,與102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力組建了研發共同體和應用共同體。歌爾集團在北京、美國、日本建立了內容平臺,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建設北航歌爾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研究院,聲學、VR、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的研發水平處於國際前沿。盛瑞公司聯合國內外科研力量建立8AT研發中心,研發出世界首款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成為車內變速器行業的“隱形冠軍”。截至目前,濰坊高新區已有歌爾智慧城、國家級智能製造產業基地、中國汽車動力生產基地、金融文化小鎮建設等9項內容列入省總體規劃,濰坊中國動力城及百萬臺8AT自動變速器生產基地等23項內容列入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實施規劃,總投資1246億元的33個項目列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自主創新發展平臺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

構建創新型人才培育體系。將人才工作納入園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努力搭建“大人才”格局。引進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五所等單位高端人才到重點部門和園區掛任科技人才副職,參與園區人才戰略研究、政策制定和項目實施。大力實施“高新英才”工程,深入挖掘培養掌握核心技術、創業成果顯著的本土領軍人才和團隊,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資金扶持。先後出臺支持人才創新創業、鼓勵和吸引濰坊籍高校畢業生來區創業就業等11個政策文件。近期,在全面落實濰坊市普惠性人才政策的同時,針對大企業、重點項目急需的專業人才,研究出臺了《引進緊缺急需人才扶持辦法及高校畢業生來區創業就業扶持辦法》,全力招引“雙一流”“985”院校急需專業的畢業生。瞄準“雙一流”“985”,列出高校和專業目錄進行定向扶持。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深入實施“互聯網+政務”工程,實現政務管理的全程在線、數據跑路、部門聯動、監督評估、競爭淘汰,個人徵信、企業徵信在網上自動生成,城市管理全面邁向智能化。大力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運行“桌面雲”OA辦公系統,在全國首創“整鏈條”辦理模式,探索推行“一窗受理”“只跑一次”和“零跑腿”改革舉措,手續辦理並聯推進、壓茬進行,審批效率一次性提速50%,證照分離、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54證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走在了山東省乃至全國的前列。完善面向山東省招標組建的濰坊高新區律師庫、財務審計庫和投資審計庫,以及勘察設計、環境監測等30多箇中介服務機構庫,對所有工程項目實施跟蹤審計,工程決算審計時實行二次審計,努力營造國際化法治環境。

補齊科技金融短板。濰坊高新區補齊科技金融短板,增強金融支撐力和產融結合能力,為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產業提升、城市更新插上金融的翅膀。設立3億元的產業發展母基金、1.8億元的自動變速器產業基金,與金沙江聯合資本設立26億元的智能製造產業基金,與全球領先的凱鵬華盈合作設立10億元的創投基金,與盛景網聯合作,整合紫牛基金、真格基金等一線天使投資人,設立3億元的天使投資母基金,構建總規模108億元的種子期天使基金、成長期風險投資基金、成熟期產業發展基金等完整的閉環基金群。成立7億元的資本招商專項基金,拓寬項目引進渠道,努力實現資本招商。分A、B、C(鼓勵、支持、觀察)三類支持高成長性中小企業發展,幫助19家輕資產企業融資10.3億元。今年以來,新增12家改制企業和12家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華豐動力、盛源熱力2家企業啟動IPO程序,遴選20餘家優質企業作為上市掛牌後備資源進行重點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取得新成效。濰坊高新區高度重視金融風險防控,持續加大非法集資監測預警和打擊處置力度,積極穩妥推動破圈斬鏈降槓桿工作,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態。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加快完善創新型產業體系。深入貫徹落實山東省、濰坊市的部署要求,濰坊高新區緊密結合實際做好頂層設計,謀劃搭建創新型產業體系。在產業發展規劃上,對園區重點產業進行梳理篩選,重點圍繞智能製造、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聲學光電、VR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展開調研,按照“一業一策”的發展思路,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大力推進以“四新”促“四化”,推動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在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上,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用足用好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各項優惠政策,堅持“一切工作項目化”,將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細化落實到具體項目上,充分發揮高新區的示範引領作用。出臺了《濰坊高新區管委會關於培育和支持瞪羚企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從資金獎勵、項目支持等七個方面進行傾斜扶持,通過政策的引導助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應用和發展,加快集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要素,為高新區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轉型升級增添新的動力和長遠支撐。

不斷加大民生保障供給。近年來,濰坊高新區堅持一手抓惠民便民,一手抓依法整治,投入32億元辦理59件民生實事,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和環保整治,創新開展安全監管,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結合推進棚戶區改造,向園區老百姓作出並踐行“五項莊嚴承諾”:一是拿出給自己爹孃蓋房子的勁頭,以一流的規劃設計、一流的建設、一流的景觀、一流的配套、一流的物業,給老百姓蓋最好的房子。2016年以來,開工建設安置樓25179套。二是冬季不讓一戶老百姓挨凍,全面提升供暖水平。堅持非供暖季抓供暖,完成57處非直供站改造,出臺嚴格的供暖考核辦法,繼續提前帶熱試運行、延遲停暖時間,惠民便民有力度、更有“溫度”。三是讓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基礎教育。投入30億元高標準建設26所學校、幼兒園,外籍教師實現全覆蓋,國際化基礎教育名區初見成效;設立2000萬元的歌爾教育基金,園區財政與歌爾公司共同出資900多萬元獎勵名校長、名園長、名教師,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四是高點定位、超前謀劃、精心設計,結合棚改拆遷,墳墓陸續向常令公山公墓遷移,給園區老百姓蓋最好的公墓。五是建設鄉賢館、村史館、文化中心,為老百姓留住鄉愁、記下歷史、傳承根脈,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又推出了總投資157.5億元的第一批57件民生實事,努力使更多發展紅利惠及於民。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持續轉變幹部作風。濰坊高新區始終把全面從嚴治黨擺在重要位置,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紮實推進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聚焦主動作為、主動擔當、依法作為,大力弘揚“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的亮劍精神,旗幟鮮明反對自我感覺良好,持續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黨員幹部的思想境界、工作實效有了新提升。堅持在一線火線考察考核幹部,率先建立容錯免責、失職問責雙向激勵機制,為持續攻堅克難、突破擔當提供堅強保障。堅持“以一流黨建引領一流國家高新區建設”,大力實施“園區黨建”“雁陣計劃”“紅領黨建”“企航工程”等品牌創建,打造了歌爾、盛瑞、福田等15個市級黨建工作示範點。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擺在重要位置,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堅決整治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突出問題,深入查處不擔當、不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努力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面向未來

打造一流國家高新區

在未來的發展中,濰坊高新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和科技部、山東省、濰坊市的部署要求,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搶抓機遇、大幹快上,掀起幹事創業的新熱潮,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深度聚焦主導產業。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做大做強動力裝備、聲學光電、生命健康等主導產業,大力發展VR產業,加快建設國際動力城、光電城、健康城和VR科技城,構建形成規模大、效益好、後勁足的龍頭企業群和“隱形冠軍”企業群。實施大企業帶動戰略,集中精力抓好重點項目實施,推動濰柴、歌爾、盛瑞等企業加速邁向中高端。濰柴實施新能源動力產業園、林德液壓等21個重點項目,加快向營業收入1000億美元邁進。歌爾集團實施歌爾智能硬件產業園、可穿戴產品智慧工廠等21個重點項目,全力建設歌爾智慧城。盛瑞傳動實施30萬臺8擋自動變速器及配套產業園等8個重點項目,打造一流的自動變速器研發製造基地。特鋼集團實施80萬噸子午線輪胎用胎圈鋼絲和鋼簾線等14個項目,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福田汽車實施70萬臺發動機及40萬輛整車等2個項目,實現產能進一步擴張。堅持抓大不放小,全力助推天瑞重工、華滋自動化等中小企業不斷做好“專精特新”文章,持續提升治理水平,加快成長為行業“小巨人”。組織實施培育“瞪羚企業”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更多企業通過技術產品、模式創新脫穎而出,力爭年內新認定瞪羚企業10家以上。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建設創業中國·藍色智谷(濰坊)示範引領工程、濰柴氫燃料電池國際技術創新中心、北航歌爾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研究院、歌爾學院等載體平臺,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自主創新體系。支持濰柴、歌爾、盛瑞等領軍企業加快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提高行業話語權。年內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8家以上,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年內參與制修訂併發布實施各類標準10項,國內授權專利1500件以上,PCT申請量超過220件。開展園區提升專項行動,強化園區市場主體地位,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孵化器、加速器以及眾創空間建設運營管理。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大膽先行先試、持續引領示範,再推出一批改革舉措,全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抓實“放管服”改革重點任務,大力實施一窗受理、一網辦理、一次辦好改革舉措,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擴大“多證合一”和整鏈條辦理模式適用範圍,做好“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確保年內新增市場主體3000戶以上。大力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信息整合共享和跨部門融合協作,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充實完善中介機構庫,認真做好政府投資類項目的跟蹤審計和決算時二次審計,強化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切實維護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持續優化服務業結構。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以點帶面建設一批商業氛圍濃厚的特色街區,打造一批國際元素豐富、中國符號凸顯的小酒吧、小餐館、小茶館、小旅館、小書店、小咖啡屋等“八小企業”,讓傳統服務業激發全新動能,為推進全域國際化增光添彩。突出財源導向,細化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年內引進企事業單位總部和地區分支機構 10家以上。

推動金融創新發展。發揮政策性金融引導作用,通過競爭性方式遴選一批高成長性中小企業進行精準扶持。支持金控公司參股和單獨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母基金,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健全投融資服務體系,突出金融小鎮載體功能,規範發展融資擔保、要素交易、泛投行類等新業態,發揮基金管理人的專業能力和資源優勢,撬動引進更多資本。抓好企業規範化改制,年內新增20家以上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力爭盛瑞傳動、華豐動力在主板上市。創新抓好國有企業資源整合、政策爭取與實體化運作,規範、深化與社會資本合作,推動國有資本持續做優做大做強。

高水平擴大雙向開放。牢固樹立開放發展理念,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引導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承攬工程、設立研發中心,全面提升經濟外向度。推動對外貿易優化升級,抓好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提升,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進口,加快發展新興服務貿易,年內進出口總額達到206億元以上,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5億美元以上。深入實施利用外資“十項計劃”,瞄準重點國家和地區,推動先進技術、高端人才、重大項目引進等實現新突破,確保年內到賬外資1.2億美元。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全面加快全域國際化。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引領,繼續深化全域國際化城市設計方案競賽成果運用,進一步完善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城市防洪、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城市交通等專項規劃。按照“二線城市”標準、對標“一線城市”配套,積極推進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城市更新工程,加快建設口袋公園、城市公園、田園綜合體,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質,全力打造產城融合國際化現代新城。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濰坊高新區爭當“四個城市”建設排頭兵加快向一流國家高新區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