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同樣是80多逝世,為什麼感覺單田芳的關注度大於常寶華呢?

Coresdy


從朋友圈的反應客觀來看,常寶華去世的消息引發的震動,的確小於單田芳。

相聲和評書都屬於曲藝的範疇,都為老百姓喜聞樂見,但單田芳和常寶華這兩個人,還是不太好放到一起去比。

首先從兩個人在各自領域的成就來看,單田芳無疑高於常寶華。評書界的演員本來就少於相聲界,而單田芳在評書界的影響大於常寶華在相聲界的影響。

人們一提到評書,無疑要說到劉蘭芳、袁闊成、田連元和單田芳,而如果說到相聲,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姜昆、郭德綱。常寶華雖然出身天津常氏家庭,但他的個人成就並不算十分突出,除了《帽子工廠》和《昨天》,形成影響力的代表作也不算多,因此不太容易引發人們的關注。

另外從相聲和評書這兩門藝術的特點來看,評書比相聲更具有長久的陪伴性,因此能讓人長久不忘。一段相聲也就十幾二十分鐘,具有獨立性,而評書動輒上百回,在廣播時代每天播出一回,長篇評書能播上一年,每天固定時間聽段評書,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柴米油鹽。因此,評書演員的聲音和腔調也會深埋腦海,久久不忘。

如今兩位老藝術家都遠去了,祝他們一路走好。


鄭捕頭


這個很正常,用一句話來說,近二十年的曲藝舞臺上,單田芳從來沒有離開過,而常寶華幾乎是銷聲匿跡,常遠寫的回憶文章裡,說常老病重住院跟別人介紹自己都是說:我是常遠的爺爺。說白了,常老的影響力也許僅限於六零後以前的少數群體。

我昨天晚上發現我以前的一篇關於評書的回答,突然間閱讀量激增,幾個小時差不多幾十萬,評論多的已經看不過來了,我想一定有什麼大事情,於是看新聞才知道單田芳大師去世的消息。


單田芳自述的回憶錄我看過,腦子臭,大部分情節已經不記得了,只對他小時候怎麼和日本小孩在學校裡面鬥智鬥勇的事情印象深刻。

單老的嗓音獨特,語言節奏有很有特點,以至於有很多藝人靠模仿他的嗓音而走紅。老一輩藝術家被人模仿的最多的包括馬三立、單田芳,還有考靠百家講壇品三國走紅的易中天。其中應該是單田芳最多,比如“忽冷忽熱愛感冒,颳風下雨怎知道?”的天氣預報幾乎家喻戶曉。



雖然單老離世,但是留給後人的作品卻是最多的。而反觀常老,儘管他的作品過去都聽過,畢竟年代久遠,而且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屬於時代感比較強的作品,基本上都忘記了,這次常老去世,特意從網上翻出常老的老作品來,勾起了一些回憶。


所以,單老的關注度肯定會高過常老,沒有什麼稀奇的,別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帶到溝裡去。


河畔一壺酒


單田芳老師的評書,陪伴著幾代人的成長。

我小時候就聽單老的評書,印象最深的就是《白眉大俠》,當時迷的不得了。那鏗鏘有力的聲調,那精彩幽默的情節,甚至那獨特的嗓音,現在想來,都是那麼的讓人著迷,使人倍感親切。

到了我兒子這一代,也是從小學開始,就聽單老的評書。現在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聽老先生的《水滸傳》。我的本意是讓他聽著聽著能儘快入睡,結果他反而越聽越幸福,有時還被逗的哈哈大笑,不讓他聽還不行。

昨天告訴兒子單老辭世的消息,兒子著急地問我,那以後還怎麼聽他的《水滸傳》。想想也是,雖然有錄音錄像,但講故事的人卻永遠地離去了。心中充滿了酸楚。

提起單老,除了他的評書,似乎想不起其他別的事情。單老是個低調的老藝人,近年來評書圈也沒有相聲圈那麼多的故事和是非,這樣的人的離去,反而會讓大家更覺得惋惜和不捨。


而常寶華老先生雖然在相聲圈大大的有名,但他的相聲作品普及度比單老的評書大有不如,所以辭世後的關注度也沒有單老大。


俠探西蒙


其實很簡單,兩位老爺子雖然都是老藝術家,但單田芳先生是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回憶。

北京時間9月11日,評書藝術家單田芳老爺子離世,這對大多數80後來說是一個壞消息。或許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聽過他的評書了,甚至已經很少在媒體上看都老爺子的身影了,但是我們的童年大多都是聽著他老人家的評書長大的。

老爺子從業一生,代表作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 、《水滸外傳》。不過說真的,這些我都沒有聽過,我現在還記得小時候和爺爺一起每天早晨7點多在山東衛視聽他說的《封神演義》,一向愛睡懶覺的我,只有那個時候是風雨無阻。如果有一天沒聽,那得遺憾好幾天,因為當時的資訊並不發達,基本不可能看到重播。

如今20年過去了,我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生活的種種也沒有時間讓我去聽評書,說真的,就算現在有時間我也未必能聽得進去,畢竟有更好的方式去感受一部作品。

可是真的當老爺子離世的噩耗傳來的時候,心裡突然不是個滋味,畢竟這是童年的回憶呀!

我常常和朋友說,人一旦開始懷念過往,那就是這個人變老了的表現。我覺得我老了,以前常常幻想自己穿越回古代,然後憑藉著自己一肚子的知識來當個皇帝爽爽。現在則不同,我更想回到20年前去看看父母年輕的容顏,我更想回到10年前去強吻曾經暗戀的姑娘,我更想回到5年前對前女友說一句不要和這個男人在一起,他終究會負了你!


我變老了,單田芳老師走了,有關於他曾經帶給我童年的回憶或許會被埋藏的更深。


那就在那埋著吧!還有很多已經越走越遠的回憶一起埋著,越埋越深,然後越埋越深!


孫家大剩


我是80後上小學那會我哥每天中午1:30聽完評書跑著去上課,我是03年喜歡上評書的到現在有15年了,除了《西遊記》《封神演義》《三國演義》這三部書沒聽過,單老其餘的作品基本上停過來一遍了,比如把《龍虎風雲會》《白眉大俠》《三俠五義》《七傑小五義》《童林傳》《十二金錢鏢》《鐵傘怪俠》《三俠劍》聽過三遍以上。

我也喜歡聽相聲,不過常寶華的相聲從來沒聽過也不知道他有什麼作品,如果不是去年看歡樂喜劇人常遠出來,壓根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一個啥作品都沒有的人就靠著年齡熬出來一個所謂的“大師”,而且是個牆頭草人品也不咋地。不要拿他和單老比較。



乘風破浪9920


對於一個對曲藝不太熱衷的筆者來說,確實對於單田芳的熟知度遠遠高於常寶華,(說實在話,對於常寶華來說印象特別的淺,僅僅是稍微有點臉熟而已),而只要提到單田芳,立馬就可以把他的名字和臉和作品經典關鍵字“書接前文”“下回分解”所一一對應上。


猶記得那還是在孩童時代,電視機並沒有普遍,家裡僅僅有一個能出聲的“匣子”,每每中午當口,總喜歡聽聽歷史故事,這個時候屋子裡必迴響著單田芳略帶沙啞的經典聲音,什麼《隋唐演義》《白眉大俠》《西楚霸王》《水滸傳》那都是極為經典的節目,可謂百聽不厭,甚至有的時候會定個鬧鐘來收聽單田芳的評書。


俗語道,“聽書長智”,這話確實不假,每每到學校上語文課寫作文時,筆者總是前幾個交卷,在作文中總是把從單田芳評書中聽的各種歷史故事加以潤色而成為了我作文中源源不斷的題材,從此也成為了語文課代表,這都是聽書長智的經典案例,單田芳的評書功不可沒。在此,對單老爺子說聲謝謝吧。

而今,單田芳故去了,享年84歲,在也聽不到現場直播的單老那磁性的聲音了,不覺有些惋惜,但人終歸有這一天,著歲數也算是高壽了,希望他一路走好。在那一邊仍然用驚豔的評書給天堂帶來歡笑。


老豬的碎碎念


說的直接一點,兩個人知名度不是一個量級,單田芳老師是評書界的泰山北斗,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都知道單田芳老師的大名,喜歡單田芳老師的人那更是不計其數,而常寶華雖是相聲界的元老,但是知道並喜歡他的人實屬不多!



小編我依稀記得童年歲月中,家裡的收音機經常會播放單田芳老師的評書,單田芳老師的音色和音調讓人一聽就不得不愛,閉上眼聽單田芳老師的評書總會有畫面感,猶如身臨其境,單田芳老師在評書上的造詣是大家喜歡他的本質原因!

同時,單田芳老師也一直在說評書,老一輩人肯定知道單田芳老師說了多久的評書,怎麼也得幾十年了,單田芳老師一直在堅持說評書是單田芳老師名氣大的根本原因,也是大家尊敬喜歡他的根本原因,按理說,作為老藝術家,單田芳早就可以安度晚年、享享清福了,然而單田芳老師並沒有那樣!



而常寶華老師不說相聲已經很久了,有多久我是記不清了,可能常寶華不說相聲的時間都快趕上單田芳老師說評書的時間了,這也是為何常寶華的知名度不高的原因,其實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常寶華是誰,有些人知道常寶華也是因為常遠!

開心麻花演員常遠的走紅讓很多人知道了常寶華其人,而在這之前,大家都知道常寶華是牛群的師父,而在牛群出名之前才是常寶華火的年代,這一算那都是多遙遠的事情了啊!



所以,能夠像單田芳老師這樣可以在幾代人心目中都有位置的老藝術家實屬不多,想要成為單田芳老師這樣的角,首先就要在從事的領域有獨到的造詣,其次要在這個領域堅持!

最後,讓我們以最虔誠的心跟單田芳老師說一聲:一路走好!


草根說電影


常寶華先生四天前剛走,今日又一位老藝術家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 一週之內,常寶華單田芳相繼去世,這是藝術界巨大的損失,也是觀眾們最不願聽到的噩耗。

常寶華在一檔節目上,就這樣說到:用四句話概括我自己,這四句話我都寫在我的墓碑上了。常寶華感慨的說:我呀,有搞創作,又是演員,創作多少呢?我用北京話來說,創作不大點,演出不起眼,幹了大半輩,落個半熟臉。


其實常寶華的作品好多是和侄子常貴田(常寶堃外號“小蘑菇”的相聲大師的兒子)在部隊慰問演出說的相聲,真正在舞臺上表演的是少之又少,不過也確實為相聲界的發展做出過貢獻。一輩子不爭名不多利,也許這就是觀眾知道他少的原因吧。

而單田芳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評書家。那個年代打開收音機聽評書是重要的娛樂方式。而很多人小時候就是聽單田芳評書長大的。後來被喻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評書大師。他曾在收音機裡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



他的嗓音特殊,劍走偏鋒,常常收到奇效,機智幽默,詼諧。既有平,也有爆,能夠起到異峰突起的作用,可以說將說書藝術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也是大家聽一次就能記住他的聲音的原因,有可能不知道長什麼樣子,但是聲音一定聽過,有很多相聲演員、脫口秀演員、小品演員都模仿過單田芳老師說書的片段,這也是單田芳老師知名度高的一個原因吧。


樂樂相聲迷


雖然都是曲藝,但還是有著區別

1.受眾面,說書的的觀眾遠大於聽相聲的。在我國昔年文盲時代或者娛樂產品缺乏時代,說書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傳媒。而且,說書更具有最民間的高臺教化的功能。所謂“說書唱戲勸人方”這句老話。相聲雖然也根植於市井,但其發展歷程和其功能性來說,到今天,還屬於小眾範圍。

2.影響力,我們可以說,多少50、60、70、70,80後乃至90後都聽過單爺的評書,這個橫跨幾代人的影響豈是常家可比。一部《白眉大俠》足以笑傲江湖。可以這麼說,知道單田芳的人,不一定都能知道相聲名家,而知道如常四爺的人,一定知道單田芳。

3.作品,常四爺在曲藝圈也是名望老前輩,但這個基本架構在其相聲家族和其輩分之上。俗話說相聲三家“侯、馬,常”。但其步入老年後,鮮有作品,且表演而言,泛泛而已。單爺在世之時,卻是勤耕不已(當然,有褒貶),在整個曲藝界,以怹的輩分和年齡,如此緊追時代腳步的,也僅怹一人而已。

常府節哀

單爺千古


半杯餿茶


忽 聞 京 薊 起 悶 雷, 田 芳 巨 匠 駕 鶴 歸。 自 此 評 書 少 顏 色, 只 為 華 夏 少 藝 魁。(晚輩黃俊杰 敬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