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軍官右胸上貼著的色塊有什麼用?

Chianetta12


外軍中那些色塊是勳章的略章,數量很多湊在一起看起來就是一大片。在中國是資歷章,中外兩種雖然都是一片小方塊,但是表達的意義是不同的。我們下面分開解釋

下圖就是你說的這些色塊近距離的細節,這組勳略是美軍的,一共4排14枚。

第一種是勳略。簡單來說,勳略就是勳章的簡化版。勳章一般都是金屬製品的,體積較大,如果每天都掛一堆勳章在身上叮叮噹噹的辦公訓練都非常不方便,就算人受的了衣服也受不了,時間長了衣服也給拽的不好了。所以在授予勳章的時候會附帶一枚略章,平時只需要佩戴勳略即可,一種樣式略章對應一種勳章。勳章只需要在重大場合佩戴。比如下圖為美國紫心勳章,下半部分為勳章,上面那個我畫紅圈的那個小長條就是勳略。

下圖為美國銀星勳章,上面畫紅圈處長條同樣是勳略

這些勳略佩戴的時候都湊在一起排開,位置位於左胸前,如果這個人獲得的勳章非常多,那麼這些勳略湊在一起就成了一大片了。下圖為美國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海軍四星上將,他的左胸上那九排就是勳略,一共25個勳略,包括國防部優秀服役勳章、全球反恐遠征勳章、科威特解放勳章、全球反恐戰服役勳章等等,太多了不讀了。

至於怎麼讀這些不同圖案的勳表對應的勳章,以美軍為例:下圖為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和陸軍勳略勳章對應表,大家可以看一下。每個國家的勳賞制度不同,勳章種類和圖案也不同,所以就不一一列舉了。

另一種情況就是中國,由於中國的勳賞制度沒有外軍那麼豐富,而且中國授勳沒有國外那麼頻繁,所以沒有采用胸前掛勳略這種制度,而是創造性的佩掛資歷章,效果跟看起來跟外軍佩掛勳略是一樣的。資歷章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胸前掛的色塊的數量和排數來判讀軍官的職級、服役總時間。比如下圖這個就是中國的一組資歷章

下圖為資歷章排布方式,其中第一排中間那個章為職級章,其餘為年限章。

至於什麼是職級章,就是表徵你是連、營、團、師等等,一顆星是副職、兩顆星為正職。而且資歷章的排數也代表不同的職級,其中排、連級為一排,營兩排、團三排、師四排、軍五排、戰區六排、軍委七排。剩下的位置就是年限章,年限章分為1年、2年、3年、4年、5年、10年章,把所有的年限章加起來就是這個軍官當兵的總年數。

我們舉幾個例子看一下就明白了:

下圖為五排資歷章,對應的就是軍級,第一排中間為黃色一顆星代表副軍級,其餘年限章加起來為:1+2+3+4+5+1+2+3+4+5+1+2+3=36年。也就是代表副軍級,軍齡36年。


下圖為四排資歷章,對應師級,第一排中間為紅色一顆星,代表副師級,其餘年限章加起來:1+2+3+4+5+1+2+3+4+1+2=28年。也就是代表副師級,軍齡36年。

下圖為三排資歷章,對應團級,第一排中間為紫色兩顆星,代表正團級,其餘年限章加起來為:1+2+3+4+5+1+3+5=24年。也就代表正團級,軍齡24年。

下圖為兩排資歷章,對應營級,第一排中間為藍色兩顆星,代表正營級,其餘年限章加起來為:1+2+3+4+5=15年,也就代表正營級,軍齡15年。


雛菊西瓜Peterpan


對於軍人而言,勳章和軍銜代表著自己在軍事領域的成就,也是軍人的無上光榮。軍人的軍裝右胸部分通常貼著色塊,不少人都會有疑問,這有什麼用呢?是有什麼特殊含義在嗎?


雖然分佈在軍官的右胸部分,但是中外的色塊組成還是有所不同的,在外軍的軍裝上這些色塊是勳章的略章拼湊在一起形成的,軍官在執行軍事任務的時候有著出色的軍事表現時,就會得到勳章獎勵,但是勳章通常都是一大塊的金屬材質,總不能讓那些戎馬一生的將軍把所有的勳章都掛在身上吧,所以只截取了勳章布料的一小塊,然後拼接在右胸部分,形成一大片的色塊。


外軍的勳賞制度很完善,包括各個方面的嘉獎都很到位,所以外軍一生會得到很多的勳章獎勵,佩戴的略章也就會很多了,但是中國軍方卻秉承著革命先輩的遺訓,艱苦奮鬥仍然是軍事領域奮鬥的初衷,所以沒有那麼豐富的勳賞制度,所以中國軍隊之間的授予勳章或者軍銜,則更是無上的榮耀。




中國軍事方面的授勳並不頻繁,也不會高調的將勳章帶出來,中方佩戴的是資歷章也就是軍銜,通過一件中國軍人的軍裝和資歷章,人們可以很清楚的解讀這個軍官的職級、服役時間等等,胸前的色塊組成也是這個中國軍人在服役期間的年數累積,至於軍人服役期間獲得的榮耀,當然是軍人自己的典藏了,並不會輕易拿出來示人。



職級章是中國軍人胸前色塊的主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軍隊裡面的職級劃分,比如你是在連、營、團哪裡擔任軍官,就會在你的職級章上呈現五角星,兩顆星是正職級而一顆星代表副職級,資歷章是分排數的,排數上的五角星也是嚴格按照中國軍委會的規章制度來制定的,這些都不是中國軍人炫耀的資本,而是一箇中國軍人擔在肩上的責任。

總的來說,軍裝右胸的色塊反映的是這個軍官在軍事領域的信息,雖說國內外的軍官所接觸的國情和軍事領域訓練有所不同,但道理都是一樣的,每位軍人都在為自己的祖國付出和奮鬥。


念想126719538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用最簡潔的兩句話來回答:

第一、區分軍官的職級。也就是說,資歷章為1條(排)的,是排、連級軍官;資歷章為2條(排)的,是營級軍官;資歷章為3條(排)的,是團級軍官;資歷章為4條(排)的,是師級軍官;資歷章為5條(排)的,是軍級軍官;資歷章為6條(排)的,是戰區級軍官;資歷章為7條(排)的,是軍委委員、軍委副主席軍官。

而要區分各職級別軍官的副職和正職,只要看資歷章最上1條(排)中間職務略章上的五角星⭐️就可以了,1棵五角星⭐️即為副職,2棵五角星⭐️即為正職。

第二、區分軍官的軍齡。資歷章略章分為1年、2年、3年、4年、5年、10年和裝飾略章。也就是說,如果你入伍1年就由1年略章和裝飾略章組成你的胸前資歷章;如果你入伍2年就由2年略章和裝飾略章組成你的胸前資歷章;以此類推,如果你入伍20年,就由1年+2年+3年+4年+1年+2年+3年+4年等8枚略章組成。


潤友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那是軍官左胸上的資歷章,而非右胸。

人的胸的左右,是按人向前平視的方向確定的,比如,心臟長在人體的左側,不能因為你看我的時候以你的視角,就說我的心臟長在右側,是不是這個道理。

美軍和其他外軍的資歷章,其實是勳章的略章,叫勳表也可以。美軍的勳章種類最多,因為他們打仗最多,打一次戰爭就會設立一些新的勳章。下面咱們舉例來了解一下吧 。

美軍的最高勳章是“榮譽勳章”,綬帶系在襯衣的領子上,勳表也非常漂亮,是所有勳表裡唯一不用豎線條風格的,就是天藍色背景上面有5顆星。

十字勳章、傑出服役勳章(美國陸軍)是美軍官兵能被授予的第二高等級的勳章,僅次於榮譽勳章,甚至還壓過了美國國防部頒發的國防優異服役勳章。

國防優異服役勳章,1970年7月9日根據第 11545號總統令設立,由國防部長親自授予那些在國防部聯合參謀部或其他聯合部門任職並擔負特殊和重大責任時表現特別優異的軍官,略章是為藍、黃、紅三色。

優異服役勳章為銅質材料,主體是一顆藍寶石,向四周發射13道光芒,每道光芒之間都有一顆五角星,這些都代表美國獨立之初的13個州,略章是白色背景,兩側各有一條鑲藍色線條。

銀星勳章主體是一個外徑38毫米的金色五角星,金星的中央是一圈月桂花環,環繞著正中5毫米的銀色五角星和金色射線,綬帶寬35毫米,略章中央是一條代表榮譽的紅線條,向外交錯排列白藍條帶。


國防高級服役勳章為銀色,圖案設計與國防優異服役勳章完全一致。勳章主體高4.76釐米,綬帶寬3.49釐米,從中間到兩側分別為紅白藍黃四色。

功績勳章是美軍惟一區分級別的勳章,分為首席司令官級功績勳章、司令官級功績勳章、軍官級功績勳章和士兵、退伍軍人級功績勳章和公民級功績勳章。所有四級綬帶寬3.5釐米,中間紅色寬3.2釐米,鑲邊白色0.16釐米。


優異飛行十字勳章正面十字上有突出的十字螺旋槳圖案,同時放射線條組成一個方型,綬帶和略章中間為紅色鑲白線條,兩側分別是藍、白、藍線條。兩次以上獲頒役勳章的人員在佩戴勳章和勳表時加綴銅橡葉簇裝飾。


介紹了這8種勳章,能夠代表美軍勳章的基本結構了。另外,銅星勳章、美軍北約第5條積極行為獎章(Article 5 NATO MedalActive Endeavor)、非北約第5條巴爾幹勳章、越戰勳章(Republic of Vietnam Campaign Medal)、沙特王國科威特解放勳章、科威特政府科威特解放勳章(Kuwait Liberation Medal, Government of Kuwait)、韓國韓戰服役勳章(Republic of Korea Korean War Service Medal)等等,都是近年來新設立的勳章。

解放軍的資歷章,與美軍的有所區別,以級別略章和軍齡略章組成。資歷章排列系統裡最高級別的資歷章你知道是什麼嗎?就是上面這種大軍區正職、55年軍齡,其他的如果系統裡沒有,就可以自行排列,1234512345這麼排,出現10年的放在中間。


吾評武願


這玩意最準確的稱謂是“勳略”,顧名思義,就是把軍人(個別國家警察也有)在軍旅生涯中所獲的勳章進行簡略呈現,也可以稱為“勳表、略章”等等。我們知道,早期的軍官制服通常只備有兩種,即軍禮服和軍常服,按照國際慣例,軍官只有在出席特殊紀念日或重大儀式時才應身穿軍禮服,同時在胸前掛上曾經獲得的所有勳章,但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穿軍常(便)服時,再掛成“琳琅滿目”就過分了。

(俞濟時劇照的勳表)

尤其是戰爭時期,個別功勳卓著的名將由於所獲功勳過多,掛齊勳章非常困難,這方面可參看二戰時期的蘇軍將帥們,比如朱可夫科涅夫什麼的,如果他們把在衛國戰爭時期獲得的勳章全佩戴齊,恐怕掛滿上衣各個角落地方都不夠用,既不美觀也不方便,於是應運而生了“勳略”。

注意勳略是掛在左胸前的,提問中這點有錯誤,如果是站在觀察者的角度才是右胸。每個國家的軍隊榮譽體系和勳章名稱都是不同的,因此勳略這東西雖然粗略看起來花花綠綠都差不多,其實是“一家一個樣”。一般而言,某國軍人只需通曉本國軍隊的勳略的具體含義,除非是這方面的專家,否則很難讀懂別國軍人的所有勳略展示。

(朱可夫掛滿勳章的情況)

道理很簡單,比如抗日國軍的最高獎章是“青天白日勳章”,其它還有什麼寶鼎勳章,忠勇勳章、雲麾勳章等等,各種勳章還要分若干級,而每一種勳章都有各自的“勳略”展示樣式,國軍官兵連本軍的體系都未必完全掌握。而日軍的勳賞體系則由什麼菊花、旭日、瑞寶、金鵄勳章等等構成,還有什麼戰傷紀念章、戰役紀念章等,各以不同色式的勳略掛在胸前,不細細觀察和研究,去哪弄個明白?

所以試圖全部掌握和識別各個國家的“勳略”內容是沒有意義的,只需瞭解其大致含義即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軍隊都設制有以勳章、獎章為主的勳賞制度,而“勳略”就是勳賞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勳章和各種獎章都有相應的“勳略”,通常是由統一規格的長方形板條製成,通過板條的條紋、色彩(有時候還包括一些飾件)來區別所獲不同的勳章記錄,每一個彩色方格都有其特定的意義。

(朱可夫換掛勳略的情況)

勳略或勳表是英文ribbon的譯名,根據考證,是英軍最早在1642年設立了現代意義上的勳章、獎章授予制度,最初勳章是由不同的勳帶和獎章組成的,由於戰事密集勳賞眾多,一些戰功較多的軍官軍服上已容納不下太多的勳章。於是,英軍逐漸形成一種習慣,即把勳章的勳帶疊成小方塊固定在軍服左上角,以此象徵往日的軍功和榮耀,這些五顏六色的小方塊展示,就成為了現代軍隊勳略的鼻祖。

比如蘇聯時代的勳略曾經合計多達89種,每一個勳略的規格尺寸是24乘12毫米,並且有一定的佩戴和排列規則,多枚勳略之間的距離不得大於3毫米,如果佩戴多枚勳略時,等級較低的要位於較高的左側,所有的勳略通過底託上的扣件固定在背板上,整齊連接成一排或數排;也有將裹有數條綬帶的整條底託直接固定在背板上的做法,背板一般為金屬、塑料所制,通過別針等固定或者直接縫製在軍服左胸。

(李宗仁掛滿勳章的劇照)

國民政府於1929年9月27日版布了《陸海空軍勳章授予佩戴規則》,將勳略正式稱為“勳表”,其中規定每種勳章都有相應的勳表,且勳表的“色別與綬色相同”,各種勳表均佩在軍裝左襟上。另外,國軍的軍事證章有勳章、獎章、紀念章多種,因此廣義上的“勳表”其實包括勳表和章表兩大類,章表即一些重要獎章和紀念章的略章,比如什麼北伐誓師十週年紀念章、西安蒙難紀念章等。

為避免出現佩戴時次第較為混亂的情況。1935年再頒佈了《陸海空軍勳賞條例施行細則及陸海空軍獎勵條例施行細則》,規定了勳表高於章表、中國勳章高於外國勳章、獎章和紀念章之勳表按重要性酌情排列的原則。



(李宗仁掛勳表的劇照)

需要說明的是,我國軍隊只在1955年授銜時將“八一勳章”、“獨立勳章”等獎章按蘇式確定了勳表,早年間的將帥偶有佩戴。但目前並未實行勳表制度,如今軍隊制服上只是外觀類似勳表的“級別資歷章”,人民解放軍07式軍服上新增的級別資歷章,其實只有兩個功能:1、作為軍銜的補充用來表示級別,因為我軍軍官除了軍銜體系外還有級別體系,比如“正團級”“副連級”等等;2、表示服役年限。

至於具體的資歷章所展示內容的對應說明和識別辦法,其他答友已經有詳細的解釋,筆者就不重複了。因此要注意區分兩者的區別,“勳略”或“勳表”是勳章的標誌和集中展示方法,廣義上還包括獲得獎章、紀念章的標誌,它僅代表軍官獲得勳賞的情況,並不包含展示“職務級別、服役年限、服役歷程”等等功能,與我軍現行的級別資歷章完全不同。

(美軍馬歇爾的勳略)


度度狼gg


那個叫資歷章,或者是功勳略表,標誌著人物的級別和專業以及功勳。

美軍是較早推出這一模式的,它的作用不是裝飾,而是表明軍人所屬專業、級別、軍齡等,同時,裡面還有榮譽等經歷。美軍的叫做功勳略表,我軍叫做資歷章。不同國家不同叫法,其實大同小異。

這種資歷章一般是佩戴在禮服上的,而不是常服等,在一些重要活動會議上會出現。我軍在07式軍服中開始推出資歷章,體現的是軍人的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

我軍資歷章上體現的級別,關於級別的叫做級別略章,關於軍齡的叫做軍齡略章,同時還有表明功勳的功勳略章以及裝飾略章。

▲級別略章


▲軍齡略章

而也有一個奇葩沒有使用這種章,使用的直接就是勳章,這個國家就是朝鮮,看關於朝鮮的新聞中,朝鮮軍官什麼的都是帶一大堆勳章出現。這些勳章並不是戰功一類,和資歷章類似。據說現在也逐漸佩戴了資歷章在軍服上。

▲好像盔甲


軍武文齋


首先,這些“色塊”是佩戴在軍服左側胸前,不是右胸;其次,美、歐、俄等國軍服上的那些條狀色塊是“勳表(略章)”,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代表功勳、獎章,便於佩戴的勳章簡略表達形式”,其樣式一般與所獲的勳章、獎章的綬帶一致,通過類似於綬帶上的色彩、條紋來區別不同的功勳和獎勵。所以,在重要場合或者重大慶典活動上,你會看到外軍現役軍官在禮服上佩戴大量的獎章,但是佩戴著這些獎章是很不方便的,平常外軍軍官們著常服時一般都是在左胸前配搭“勳表(略章)”。

以美軍為例,因為其軍隊勳賞體系十分完善,所以軍人在獲得勳章、獎章時都是一套的(如下圖),並非單單隻有一枚實體獎章。

▲美國空軍核威懾作戰服役獎章(部分)

通過上圖核威懾作戰服役獎章的組成,我們可以看出來,美國對於勳賞體系表章的設計上是很細心,這不僅僅增強了軍人的榮譽感,也表達了對軍人功勳的重視。這套獎章中間那個“長條狀”的色塊,就是可以組成美軍軍官胸前那密密麻麻一片色塊的“勳表/略章”。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勳表的設計與獎章的綬帶條紋色彩是一致的,但是中間多了一個N字配飾,說明獲得該獎章的人是核威懾作戰服役的

直接參與行動的人員;如果在具體行動中沒有直接參與,只是作為輔助得相關人員也可能隨團隊獲得獎章,但是不能帶N字。上圖左邊的就是全尺寸獎章,最右邊的是縮比MINI獎章(供配合不同的禮服使用);中間就是日常佩戴的勳表/略章,中間最上面的是獎章配套的“領針”。除此之外,還有配套的迷你略章、帽章等,就不在此一一贅述了。

如果你有足夠的服役資歷、豐富的行動經驗獲取到足夠多的勳章、獎章,那麼把其中配套的“勳表、略章”通過上圖那樣的“表章框架”遵照一定的排列組合規則組裝在一起,佩戴在胸前,就達到了你想要的效果(如)下圖:

綜上所述,大多數外國軍裝上的這些“色塊”都是勳表/略章,每一個色塊就代表著一個勳章、獎章或者紀念章,是一種服役“經歷”的體現,代表著你在軍中所從事的工作、擁有的資歷、獲得過的勳獎、做出過的貢獻、服役過的年限,是一種很完善的“軍隊勳賞體系”的外在表現形式。外軍不同軍種會設置許多不同的勳章、獎章和紀念章,如下圖:

我國軍服上的那些色塊,是級別資歷章

我國軍服上的級別資歷章,是由大小相同的“級別略章”和“軍齡略章”組成。級別略章的底色不同:排、連級為草綠色、營級為藍色、團級為紫色、師級為紅色、軍級為土黃色、大區級為橘黃色等。軍齡略章有10年、5年、4年、3年、2年和1年六種,用不同的條槓和顏色區分。如果,級別略章和軍齡略章加在一起不能正好組成一個長方形面積,則還有銀灰色的補充略章,用於填補空缺(具體如下圖)。

▲級別略章示意說明

▲軍齡略章說明及略章架設說明

依據上面的各種說明,我們瞭解了我軍級別資歷略章的具體含義,以及應呈1-7行、3列排布。同時,級別略章要放在最上面一行的中間位置,軍齡略章和裝飾略章放在其他位置。表示軍齡的略章要從左到右、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但如果使用了代表10年軍齡的略章,那麼就要放在每一行的中間,左右兩邊按照左小右大布置,具體如下圖:

好了,我們說了這麼多,那麼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位明星在影視作品中表演的角色,是一個什麼級別,有幾年軍齡的軍官呢?




裝備空間


沒有用的裝飾,對戰爭勝負不起任何作用。是西方人的一種自慰心理產物,所謂與國際接軌的產物。軍隊正規化的核心是聽黨指揮實戰必勝。戰場上沒有第二隻有第一,無論什麼理由第二就是失敗者甚至被消滅。


蟋蟀147568008


國際上還國外的軍銜都知道,只有中國拉百姓不知道中國的軍牌和軍銜是是什麼樣的


蒙E一草原孤狼2


外軍那個叫勳略表,中國那個叫級別資歷略章。放眼世界,只有天朝上國這麼戴的!外國軍隊看胸口能知道哥們能不能打仗,執行過那些重大任務,甚至受過幾次傷……中國軍隊看胸口只能知道是啥級別的正職或副職,剩下的就得先做算數題了![捂臉]而且規定了什麼級別戴幾排,連職一排營職兩排團職三排……軍齡不夠可以拿白牌湊數[捂臉]這樣戴的原因是獎勵表彰制度落後,這樣戴的結果就是官大的肯定比官小的胸口漂亮,藝術院校不少特招進來的可能級別挺高,然後胸口兩三排白色的牌子😂,絕對不可能出現美軍那樣一個上校團長的胸口可能比他團裡的高級士官長胸口單薄的現象😂,美軍四大軍種各有一個總士官長,還有一個全軍總士官長,他們也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重大活動出現時這哥幾個胸口可能比站他們旁邊的少將中將還鮮豔,基本上都是滿滿當當沒處再加了😄……但總體上來說,上校以上的軍官和高級士官在勳略上的差別不是很大,這是以美軍為代表的西方軍隊的傳統和提拔晉升制度決定的。西方軍隊職業化正規化開始得比較早,榮譽建設和榮譽制度也有深厚的積澱,英美很多影視劇情節裡,參加宴會的軍官由於沒參過戰受過勳胸前光禿禿的感覺很丟人很鬱悶就是一個寫照。同時軍官晉升量化標準很多,畢竟美軍沒事總是到處打仗,所以沒參加過作戰的軍官很難晉升。美軍的晉升階梯由低到高大概是這樣的——國內的機關的沒有國內作戰部隊的快,國內的部隊沒有駐紮海外的快,海外部隊的在盟國(比如西歐、日本)駐紮的沒有在“敵對地區”(比如韓國)的快,“敵對國家”的沒有“與敵交戰”(比如伊拉克阿富汗)的快,“與敵交戰”地區的指揮部沒有“與敵交火”的快,“與敵交火”的受過傷的快,受過傷的次數多的快……而且這些,基本上都能在勳略上體現出來,而軍齡,也就是服役時間,只是一塊或者兩塊牌牌,比如滿十年有一個牌顯示。這種傳統或者說體系制度的結果,就是美軍軍官想晉升,明知道要去海外或者要去打仗危險也不得不去。所以,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進行的時候,西點軍校的畢業學院搶著去前線,什麼“尚武精神”“榮譽責任國家”的就算不是純扯淡也不會是主要原因,而是因為大家都一塊畢業的,你不去前線你的同學就比你升的快,而且檔案裡越來越漂亮補貼也越來越多,不想去,但想在軍隊長期混就必須得去😪

當然,美軍的指揮機關、軍事院校與作戰部隊之間的人員交流也是非常頻繁的,打仗打得好了可能調你去學校上兩年課,上完了又調回部隊接著帶兵打仗是常有的事,在機關呆一輩子這種情況在美軍裡除了文職人員外,軍官是無法想象的。這與我們在很多情況下正相反😂——軍校畢業了爭先恐後想方設法的進機關、進大機關,就算畢業進不了,到基層了也要想辦法努力進機關……機關生活相對安定、可以兼顧生活……當然,這也是與我們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應的,美軍在哪個地方服役,在夏威夷和在華盛頓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也沒有什麼“保障房”“學區房”以及老婆工作子女入學的問題煩,都是基地化,你是什麼職務對應著什麼保障和補貼,離開部隊了就全部收回,想繼續享受房子和基地的學校基地的免稅超市你就得想方設法去一線。

我們這些年也在逐步的改革,進一步的向一線部隊靠攏。新的《紀律條例》頒發後,獎勵表彰制度也正在改革,新的立功證章也考慮了勳略的功能,但配套的勳略制度仍然沒有建立,正規化道路仍然任重而道遠。一個小小勳略表,折射出出來的,是一個體系制度和指導思想的不同,可喜的是,我們正在努力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