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上圖:津門故里 下圖:天津鼓樓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當我們打聽去哪兒可以聽到天津相聲時,天津人告訴我們:“去古文化街。”於是,打的來到古文化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仿古大牌樓,牌匾上大書“津門故里”。早就聽說“津門故里”了,原來古文化街就是“津門故里”,聽這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條仿古街。

天津人有很強的懷舊心理,天津文化名人馮驥才就呼籲和組織過對文化遺產與遺蹟的保護。據說,“津門故里”所在區域曾是八百年前的一處居民聚落點。金朝在這裡建立了天津城市最早的政治建制-直沽寨。而今天的天津市區就是以這一帶為原始中心區域逐漸拓展開來的。當人們漫步在這條街道上時,總不免想去覓歷史之蹤跡,抒懷古之幽情。你說,天津人能不懷舊,能不思故,能不尋蹤嗎?這也就是“故里尋蹤”之名的由來。

公元1985年,天津市政府以天后宮為中心,將宮南、宮北大街修成了一條“思古之幽情”的仿古街-津門故里,同時也重修了天后宮。修復後的仿古街全長580米,並在南北路口各建一座大牌樓。南路口牌樓書“津門故里”,北路口牌樓書“沽上藝苑”,多少讓這條商業街也沾一些文化氣息。牌樓精緻的造型,絢麗的色彩,多少讓這條仿古街也給人一點歷史遐想。

街上的近百家店鋪門面,皆為仿清風格,一律青磚砌體,坡頂飛椽,高低相間,起伏有致,儘管建築物有模有樣,但總會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在市井相連的仿古街上,有來自天津和全國各地的各種工藝品、文化用品、古玩字畫,五光十色、琳琳滿目,其中特別搶眼的是“泥人張”彩塑和楊柳青年畫。

相聲是沒聽成,可“津門故里”給人的仿古感卻很強烈。但沒關係,再過若干年,或許這裡就會成為一條真正的古街呢?那也是說不準的哦!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清一色的仿清建築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張豆崩是嘛?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這裡也有十八街麻花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走一走,照一照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遊人並不多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楊柳青和泥人張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新建的天后宮

津門故里:在這條街道上總不免去覓歷史之蹤跡


宮南、宮北大街分界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