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以扣籃為生的陳登星,我挺你

今天,給大夥說說陳登星這個人。

王熙鳳,是“不見其人先聞其聲”;陳登星,對於很多人來說應該是“不見其人先聞扣籃”。我,也是這樣。

昨晚,看了陳登星最新的彈跳視頻——飛躍6塊廣告牌。相信很多朋友也看了,確實是恐怖。這個創意應該是來自前些日黑人小夥飛躍8張椅子,扣將間惺惺相惜,不分種族和國界。

以扣籃為生的陳登星,我挺你


其實,在這之前已經知道陳登星這麼個人。能扣,有“中國飛人”、“扣籃帝”等稱號。但是,並不瞭解他。

找了度娘,信息大致如下——浙江金華人,20幾歲(具體年齡不詳),現在是MIC(扣籃團隊)成員,身高176。

請注意身高,176!於此我不得不感嘆一句,靠祖師爺賞飯吃的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陳登星,曾練過田徑,項目是跳高和跳遠。在訓練中,就發現異乎常人。太能蹦了。但是小夥心儀籃球,時常逃訓去打球(跟咱們逃課打球的性質是一樣的),然後慢慢走上了以扣籃為生的這條路。

以扣籃為生,說明白點,陳登星就是職業扣將,以表演扣籃為生。這是屬於街球的一種,不以運球見長,而以彈跳著稱(陳小夥能親筐)。

以扣籃為生的陳登星,我挺你


可能很多人會質疑——這樣的職業是不是“不務正業”,頂多幾年就沒了。

也可能會有人會否定——有什麼了不起,不就跳得高嘛,球技又不行。

兩種不友好的觀點,我不做評論。我只說說自己的觀點。

首先,我認為以扣籃為生是一項光榮的職業。為啥?因為很多人做不到。喜歡打籃球的人都會有一個夢——扣籃夢。這是可望不可及的。

因此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只是一個夢,一個永遠都沒法實現的夢。每當看到自己身邊有可以扣籃的人,特爽,特驕傲,就跟自己能扣似的。我相信很多球友都會有這種感覺。

陳登星,一個亞洲小個子,這麼能蹦,我為他點贊,擁有這樣身體素質的人十分罕見。CBA運動員,大多數都是常人,至少在扣籃這個項目上是羨慕不來的。

其次,這是陳登星的夢想。看過他的一個採訪,他說自己就喜歡扣籃,每當完成一個新動作,特別痛快。扣籃,就是他的夢想。

以扣籃為生的陳登星,我挺你


人活著都得有個夢,一個支撐點。擁有夢想的人,沒理由排斥,也沒理由貶低。不同的人,不同的夢,構成多元化的世界。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往往是一種享受。

夢想,不是都能實現的。陳登星的扣籃夢,實現了,並且完成的如此漂亮,我們沒理由不鼓掌,不叫好,不支持。

最後,扣籃一種體育精神。我沒扣過籃,但我知道扣籃是很累人的,也是很危險的。不是有句老話嘛,“少年不知膝蓋貴”,一個人老是完成空中作業,對膝蓋的“傷害”非常大。

NBA有很多類似不幸的案例,例如格蘭特.希爾,羅斯,麥迪,羅伊……曾經他們都是那麼能飛,但晚景是如此淒涼。是啊,他們的膝蓋不允許自己再肆意飛翔了。

對於一個職業扣將來說,更是如此。每天反覆的訓練,各種商業活動,這是危險的“潛伏期”。扣籃雖然酷炫,但遠沒有我們想的那般簡單瀟灑。

所以,這是一項挑戰。迎難而上,敢做別人沒做過的動作,就跟極限運動似的。這是競技,也是工作,只是陳登星乾的活跟很多人不一樣罷了。

以扣籃為生的陳登星,我挺你


每一項工作都不容易,哪怕是靠祖師爺賞飯吃的陳登星也是如此。不容易,但支持下去,挑戰自己,便是一股正能量。

生活需要正能量。我的朋友圈總是如此,我也屏蔽了所有經常發消極內容的“朋友”。確切地說,他們不是朋友,只是認識的人。說的難聽一點,我不需要一個“負能量”的朋友。

人生本就艱難,再不努力,再不把酒言歡,再不快意恩仇,活著多累啊。寫到這,呷了口啤酒,想了會和陳登星過招,不亦樂乎。

以夢為馬。以扣籃為夢的陳登星,我挺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